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治疗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心理与癌症的关系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二、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三、心理因素诱发癌症及影响癌症发展与转归的机制
第二节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
一、焦虑
四、绝望
第三节 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
一、癌症病人心理治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二、一般性心理治疗
三、放松疗法
四、放松结合内心意象疗法
五、癌症病人的暗示疗法
六、气功治疗
七、音乐治疗
八、建立医生、家庭及社会支持体系
内容提要
众所周知,癌症的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本书从心理与癌症的关系、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等方面介绍了各种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影响,使读者充分了解癌症病人的心理,并提供了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疗方法及经典案例,适合癌症病人、病人家属及普通读者阅读。
第一节 心理与癌症的关系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
1.生活事件与肿瘤发生英国学者斯诺对250例乳癌及子宫癌的病例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156例在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创伤,从而认为精神创伤是癌症病因中最强烈的因素之一。有人在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后发现,癌症发病前最多见,也是最明显的心理因素是失去亲人的感情。这种生活事件一般先于癌发病前6—8个月。因失去亲密感情而造成的抑郁、绝望和难于宣泄的悲哀常常是发生肿瘤的预兆。研究者用社会再适应量表对14名胃癌分析表明,患者在首次症状出现前两年内生活变化显著。对患癌儿童及普通儿科病人的家庭作比较分析后发现,患癌组儿童在发病前一年重大事件发生率较高。
2.个性特征与肿瘤发生研究发现,C型行为类型人群容易患癌症。这种行为的特征是:过分耐心、回避冲突、过分合作、屈从让步、不作决定、不拒绝、负性情绪控制力强、追求完美、生活单调等。
1980年北京市肿瘤研究所在北京城区进行了一次胃癌的病例对照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好生闷气”居该次研究的54项危险因素之首。另有观察表明,76%的癌症发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压力影响,而一般内科病人只有32%。
3.癌症患者的特殊情感生活史美国的劳伦斯在探索紧张与情感对癌症发生的影响时发现,在500多名癌症病人中,76%的病人具有同一独特类型的感情生活史,而在对照组的非癌症病人中,这种类型只占10%。这种感情生活史影响或决定了病人以后的精神状态,并导致癌症发生。这类生活史有以下特征:
(1)这种人在儿童时期,因父母早亡、离婚或父母经常吵架,或与父亲或母亲或双亲长期分离等而得不到真正的母爱或父爱,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因而内心深处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对获得长久满意的家庭抱失望的态度。为了弥补这些缺感,孩子就试图去讨好别人,在得到别人喜欢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2)成年以后,这种人在事业、人际交往和自我家庭的建立上找到了力量的源泉和生活的意义。因而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这种力量的源泉之中。
(3)如果这种关键的力量一旦消失(如离婚、丧偶、事业失败、理想破灭、致爱亲朋死亡等),童年时期的创伤便又重新唤起,悲观失望和无依无靠的感觉再度出现。
(4)其中有些性格内向,总是把感情(尤其是消极的感情,如生气、痛苦和失望等)埋在心里的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就意味着会发生癌症。
4.动物实验的结果心理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在动物实验中也已得到证实。研究者把条件完全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在饲养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两组动物都同时饲以微量的致癌物质,所不同的是对照组给予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而实验组经常给予干扰和恐吓,干扰和恐吓的方式采用不定时的敲打鼠笼和在鼠笼周围放猫等。结果发现,实验组动物的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二、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
临床上经常看到,两个年龄相仿,患有同样肿瘤,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计划也都相同,但治疗效果却截然不一。分析后所能发现的唯一区别是一个病人情绪悲观,而另一个病人却充满乐观精神。
美国癌症研究所对早期进行手术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对治疗怀疑、丧失信心、悲观抑郁者易复发,存活时间比心情开朗、富于勇敢斗争精神的患者为短。特别是某些病人在患癌后,考虑问题多,悲观失望,病中再受到其它打击,病情往往急转直下。
有关心理因素与癌症发展的关系,斯科啦(Sklar)等曾用动物实验进行研究。首先给老鼠接种可移植的肿瘤细胞,然后随机分为三组。给第一组动物以疼痛的电击,电击后可以逃开;同时给另一组动物以电击,但动物无法逃开;第三组不给电击。结果证明,无法逃开电击的一组老鼠肿瘤细胞生长和老鼠的死亡都较可以逃开的一组老鼠为快,而逃开组和不受电击组老鼠的瘤生长速度基本相同。
综上所述,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的发展、预后和转归等多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绪状态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情日渐好转,甚至出现难以置信的肿瘤自然消失。而不良的情绪可使病情每况愈下,甚至在短时间内出现意想不到的坏结果。
三、心理因素诱发癌症及影响癌症发展与转归的机制
目前已知机体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抵御肿瘤的形成和发展:①神经机制;②内分泌机制;③免疫机制。
一个人在一生中避免不了要受到来自社会的、心理的、躯体的和文化的不良因素的刺激,如政治动乱、战争、考试、离婚、家庭不幸事件、退休、面临一些需要抉择而产生的心理冲突、各种理化和生物刺激(强烈的噪音、损伤、微生物、疾病等)以及语言环境的改变等。这些因素都会给机体造成一种紧张状态,产生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是由于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关于环境要求与自己应对能力不平衡的认识引起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心理应激一旦产生就会通过一系列心理(包括行为)和生理反应的形式表现出来。生理反应主要表现为交感神—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和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分泌增加。心理反应可表现为焦虑、抑郁、悲伤、失望等。人体是由许多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整个机体的生命活动是靠它们协调一致的功能来完成的。而这种协调一致的活动又靠神经内分泌来调节。如果强烈而持久的应激状态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就会引起机体内稳态的失调,使某些细胞生长失控、突变,最终导致癌症发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治疗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