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活态“非遗”
杭州启示录
沈志荣 著
浙版数媒
版权信息
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

沈志荣 著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2016
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反编译、翻印、仿制或节录本书文字或图表。
DNA-BN:ECFP-N00009207-20161226
最后修订:2016年12月29日
制作:姚汝兵
出版: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体育场路347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10号
电子邮箱:cb@bookdna.cn
网  址:www.bookdna.cn
BookDNA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旗下电子书出版机构,为作者提供电子书出版服务。
如您发现本书内容错讹,敬请指正,以便新版修订。
©Zhejiang Publishing United Group Digital Media CO.,LTD,2016
No.347 Tiyuchang Road, Hangzhou 310006 P.R.C.
cb@bookdna.cn
www.bookdna.cn
目 录
序一
序二
钱塘古今
杭州:“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
烹得湖山入美味——老杭州的“餐饮文化”
杭州“老字号文化”掠影
西湖新景园林艺术品赏
杭州城隍山和“城隍文化”
胡雪岩故居:“活态非遗”的展示窗口
杭州话谈趣
从“麦庄施义”到义信文化——试论史志价值的提炼与升华
从“越研会”看“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范仲淹的家国情怀光照范氏传人
武林内外
古迹文脉活水来
诗文扶湖山
记忆中的风景
灵峰探梅话古今
菩提精舍小记
剑气箫心记龚馆
读“凤凰”
我的西溪情缘
走近于谦——历史与现实的链接
两游龙门
古旧建筑留回声
街巷风景线(上城篇)
街巷风景线(下城篇)
之江流韵
为了越剧:高爱娟的“非遗梦”
“花甲”之恋拥抱越剧——我的越剧情缘
喜雨台:“茶楼棋缘”
把根留住把基打实——我眼中的“文化礼堂”
城东新书有馨香(三题)
杭腔杭调唱《银瓶》
漫话有腔调的“新昌调腔”
淳安三脚戏:散发泥土味的“文化结晶”
游俞源古村识辨证智慧
去景宁看畲乡别样的风景
两宋时期天台山与日本文化交流对台州商人的影响
天台山和合文化促成台州商人的崛起
后记
我眼中的活态“非遗”
序一
吴露生
记得是丙申猴年仲春,两位年长学者为《浙江通志·非遗卷》的编写到我家中走访,其中就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民俗学)、杭州越剧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文史与非遗”专业学者沈志荣先生。
虽是初见,却早已见识其文。那天相谈甚欢之际,我也捧出了近年出版的拙著求其雅正。匆匆一别,又见音讯是在春去夏来六月天的QQ对话窗上,在我习惯性地登陆浙江省文化厅的非遗群时,沈先生一段极为诚恳的文字跳进了我的眼帘:“……本人历年来的若干文字收录成集《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交吉林文史社出版。因常读先生作品,很喜欢,属‘粉丝’吧。想请先生百忙中拨冗为之作一序,不知可否?”并附上了洋洋数十万字的书稿。出于应允与先睹为快的学习心理,我分几次认真阅读了他即将付梓的集中之文,喜悦之意不竟陡然涌溢……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时,也多有概括性地指称为“非遗”)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存放在符合要求的博物馆等相对比较固定的场所就可以了,而非遗的无形性使它很难独立存在,其依附性也就促使它的存活是流动不居的。故而较好的保护方法是让它存在民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态环境间“活”起来。活态的“存活”最可能成功,也最生动。也真是因为如此,沈志荣先生在本集的文论中是敏锐而又热烈地将对非遗探究的触角伸向了民间,在紧紧抓住了活态非遗的关键要素时,将自己最为熟悉的杭州民间文化作为追索与抉发的对象,“视角新颖、涉及广博、思考深入”地去酌古准今,举一反三,既宏观把握又个案考究地对非遗作出了很具个性化的认识,并于杂糅纷繁的事象中梳理出能给予读者明白感悟的阐述,彰显了作者笔耕不缀45载沉稳古朴的文化积淀与在博大深邃命题前的解惑能力。
《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另一个值得推崇的特点是文面清晰,显隐适中,可读性好。作者似是深谙读者心理的导引者,许多文章能在娓娓道来中让人如临其境,似在其情,从而领略到气韵生动的非遗魅力和从中生发的种种道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目前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一个文化热点,但其概念真正进入人们的思维时间毕竟不算久长,因而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地让更多喜爱非遗的读者,特别是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也能读懂、领悟,从而让他们从丰富的实践中增进更多理性认知,在非遗的承续性保护中更具“话语权”,至关重要。也由此,让非遗类书籍更有形象、动感、力度及与更广泛的读者群有共同语境,产生呼吸相通的心灵对话当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是为序。
(作者系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已在国际、国内与本人的专著中发表了近三百万字。曾获国家文化部科研成果金奖、全国艺术科学规划文艺集成编纂成果一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特别贡献奖等奖项)
序二
吕洪年
沈志荣同志新作《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书稿摆在我的书桌上,我一有空就翻阅一两篇或一章,终于一步步渐入佳境,令我惊喜,令我拍案,令我高兴。因为“非遗”保护这十年来,文化生态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非遗”,从社会新词到社会热词,从濒临消失到扎根生活,从抢救保护到合理利用,从传统方式保护到现代科技手段保护,从项目保护到整体保护,从试点保护到全域推进。其间,我们浙江,我们杭州,创造了许多具有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宝贵经验,而“九九归一”,就是让“非遗”获得活态保护和活态发展。
有关“非遗”的理论著作很多,有关“非遗”项目保护的典型材料或代表性丛书也很多,在我的书室里和书架上,林林总总,目不 ............

书籍插图:
书籍《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 - 插图1
书籍《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活态“非遗”:杭州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