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卷 艰难的中国人
前言
第一章 变动的中国人
第二章 中国人的郁闷
第三章 勇于羞耻的现代公民
第四章 从奴性到理性:国民性的变迁
第五章 中国中产阶级,注定艰难
第六章 我们的下一代真是“小上帝”么?
第七章 当今中国青年阶层分析
第八章 扫描当代中国女性
第二卷 中国文化的沉思
前言
第一章 百年文化的表情
第二章 传统文化之断想
第三章 指证中国文化之摇篮
第四章 国人辩论的表情
第五章 文化的反省
第六章 论文化在政治之上
第七章 皇帝文化“化”了什么
第八章 论文痞的起源
第九章 论“苦行文化”之流弊
第十章 中国“尼采综合征”批判
第十一章 沉思鲁迅
第三卷 呼唤人文教育
前言
第一章 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
第二章 论大学
第三章 论大学精神
第四章 大学生真小
第五章 走出高等幼稚园
第六章 论教育的诗性
第七章 倦怠的时代
第八章 人文教育——良知社会的起搏器
第九章 一种愿望,一种理想
第十章 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
第四卷 社会的疼痛
前言
第一章 崇尚“曲晦”乃全社会的变态
第二章 税是社会公平的砝码
第三章 一位地税员的自白
第四章 社会黑洞
第五章 权力与金钱
第六章 贴官贴商
第七章 关于“跑官”
第八章 中国档案制度质疑
第九章 医生的位置
第十章 木匠哪里去了?
第十一章 站直了,不容易
第十二章 敬畏为何在中国水土不服?
第十三章 俯瞰商业时代
第五卷 做立体的中国人
前言
第一章 地质局长和一顶帐篷
第二章 做立体的中国人
第三章 拒做儒家思想的优秀生
第四章 推荐《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第五章 法理与情理
第六章 不能保护,难以文明
第七章 文明的尺度
第八章 时常想起方志敏
第九章 父亲
第十章 我在“非典”时期
第十二章 一万元可以买什么
第十三章 “红十字”的旗帜永远圣洁
第十四章 中国人,你为什么生气?
第十五章 农民的“真理”
第十六章 论“文革”的文化
版权信息书名: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作者:梁晓声
出版方: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01月01日
ISBN:9787500859819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第一卷 艰难的中国人
前言
倘言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那么我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几乎可以由“郁闷”二字来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甫过,就不断“折腾”,很快便使各阶层先后品咂到了“郁闷”的、欲说还休的滋味。有些郁闷是国家转型时期各阶层所必然遭遇必须渐适的心理过程,有些则是治理国家的经验不足导致的,更有些时候体现为“极左政治”的危害。第一章艰难的中国人??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第一章 变动的中国人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职业呢?它们又将世人划分成多少种人生形态呢?
谁能说得清楚啊!
然而很久以前的中国人,特别喜欢将世界数字化。开句玩笑,比今天由电脑科技所体现的世界数字化情况早很久的时代,中国人已经大致地将世界数字化了,比如用代表“十干”和“十二支”的文字配成六十组专门词,来规定年、月、日的次序;比如三十六颗天罡星,七十二颗地煞星(《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即是那些天上的神煞之星在凡间的化身);比如二十四节气,这是世界上只有中国才家喻户晓的节气的细分法。而有些节气极富诗意,清明、谷雨、白露、惊蛰、大满、小满,等等。
数字的意象,也每体现在汉语言的形容方面和诗词佳句之中——如“九曲黄河”、“万里长江”、“一马平川”、“百年好合”,等等。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如“微觉三四五点雨,闲看八九十枝花”……
很久以前的中国,一向是一个农业大国。其职业的种类是非常有限的,故用“五行八作”来形容。“五”、“八”是单数,概括不了的,于是又有“七十二行”、“三十六业”的说法。太啰唆,于是也有人干脆一言以蔽之曰“百工”。“百”在中国人的数字意识中是虽有限但意象很大的数,于是,似乎包罗了世间一切职业;自然,也便似乎包罗了许多种人生的状态。
有些民间职业,在中国曾普遍存在。比如“锔缸锔碗”的、修理雨伞的(他们的吆喝声是“扎鼓雨伞”)、吹糖人的、捏面人的、弹棉花的、磨刀剪的、走街串巷完全手工制作家具的木匠,等等。比如蒸汽火车时代的验轮工……
现在,中国的最后一辆蒸汽火车早已寿终正寝,开蒸汽火车的司机和司炉以及站台上的验轮工早已改行;现在,家具都是由流水线上生产的材料组装的了,于是游走木匠销声匿迹了。而我,最后一次见吹糖人的艺人,已是二十余年前的事了……
现在,中国早已不是从前的中国。它正由一个农业国变化为现代工业国和现代科技国。但是和全世界一样,由职业而形成的人生状态,依然是社会常规。也和全世界一样,最平凡的人们,往往从事最平凡的职业;而从事特殊职业的人们,也往往有较为特殊的人生经历。无论是这样的中国人,那样的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精神面貌已和从前大不一样了。
第二章 中国人的郁闷
倘言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那么我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几乎可以由“郁闷”二字来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甫过,就不断“折腾”,很快便使各阶层先后品咂到了“郁闷”的、欲说还休的滋味。有些郁闷是国家转型时期各阶层所必然遭遇必须渐适的心理过程,有些则是治理国家的经验不足导致的,更有些时候体现为“极左政治”的危害。
新中国成立是一次国家性质的根本改变,中国自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工商改造公私合营是必然的,触及的只是少数人的利益,郁闷也是少数人的感受。
互助组、高级公社当年在农村也起到过好的作用,但所谓人民公社化,迫使农民吃食堂则分明犯了主观主义、激进主义的大错误。农民不情愿,也根本不习惯,很抵触,牛不喝水强按头,广大农民很郁闷。并且,不只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大人孩子都饿肚子的苦楚。饿肚子不许说,还得强装出每天都撑着了的样子。
大炼钢铁虽然具有闹剧色彩,但当时清醒反对而又面对势不可挡的局面却无可奈何的某些党内领导人心中实感郁闷。知识分子亦是如此。看得分明却不能道出,而且批评有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