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帮你看懂现代主义绘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7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写在前面
关于本课
正文
抽象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
达达主义的破坏
巴黎画派和莫迪里阿尼
超写实主义和达利
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
写在前面
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给全校本科生们开设数百门通选课,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乃至书画、音乐、艺术领域都有涉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其中,有些课程的火爆程度严重超出了想象——“世界电影史”这门课定员200人,选课的人数超过了400人,下午1点上课,要是在12点半之后才走到教室,那就必须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寻觅宝贵的座位了,此情此景中,坐在地上的、窗台上的、暖气片上的同学大为常见。你如果认为,这样的座无虚席大多出自电影本身拥有的强大群众基础,那就“TOO YOUNG TOO森破”了,同样的情景照样出现在“地震概论”课堂上。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地震概论”,这样一门似乎朴实无华、枯燥乏味的课程,照样拥有大批拥趸。从最初开设一个班,到后来的两个班,甚至到了三个班同时授课,“地震概论”课的规模不断扩大。
是不是跟我一样,很想说“哇哦”?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是各位授课老师魅力的感召。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些课程的魅力,我们精选了一批备受北大学子追捧的课程,然后再将其中的精华萃取出来汇集于此,最终形成了您看到的“最受欢迎的北京大学通选课”系列电子图书。这个系列中所有的内容均出自课程授课教师之手。为了保证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领略到课程精髓,我们只是选择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并没有进行整体的呈现。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奉上的“一小斑”,当然,更衷心期待您能因此进一步窥到“全豹”。(本系列所有课程教材均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沉淀下来,终将成为智慧。
在这条路上,希望我们的小书能跟您一起走得更远更远。
关于本课
丁宁老师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教育部美术学科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老师在北大开设的“西方美术史
”
课程被学生称为“
百年难得一见的好课”
,该课程
带领学生们欣赏各种西方美术作品
从古希腊、
古罗马,讲到中世
纪,然后浪漫主义、
印象派
……
基本上各个历史上有影响的派别
课程中都会涉及。课程中展示的很多博物馆、名画,都是丁老师自己
亲自去看过的
,讲起来更有独到的见解。
本课的教材《西方美术史》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在此选择了其中有关现代主义的内容,分为上下两册展示。
正文
抽象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
就广义上说,抽象艺术可以包括任何非再现性的艺术,其中找不到可以辨认的现实对应物(许多的装饰艺术就可以进入这种范畴)。不过,我们这里取其狭义的用法,特指 20世纪的那些有意抛弃自然的模仿的艺术形式。它们不管怎样,一般具有以下三种特征:第一,将自然的形体还原为最为简单的形式;第二,以非再现性的基本形式来构建艺术对象;第三,以自发的和自由的方式达到表现内在情感的目的。
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 1944)被认为是第一个创作抽象艺术作品(1910)的画家。他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是蒙古裔,母亲是德国裔。他原是莫斯科大学的法律讲师,不过,从中学时代起,他就热爱绘画。而且,在处身学术生涯的同时,他越来越对艺术感兴趣。 1895年,莫斯科的一次法国印象主义画展曾使他无比痴迷,尤其是莫奈的《干草堆》令其印象至深。 1896年,他来到德国的慕尼黑学画。1903—1908年,他在西欧和非洲旅行,所到之处有荷兰、瑞士、意大利、法国,北非,同时有几次回到俄国。其绘画的风格既有新艺术的特征,也有俄国民间艺术的影响,色彩鲜亮,犹如野兽派。从 1908年回到慕尼黑之后,他决意放弃再现性的因素。 1910—1913年完成的系列画《构图》《即兴》和《印象》达到了一种完全抽象的地步。根据他的自述,他对非再现艺术魅力的理解来自于某天晚上进入自己画室时的一个念头,当时他辨认不出自己斜置的一幅风景画画的是什么,可是却因而发现一种异乎寻常的、自内而外闪光的美。
图1康定斯基肖像
康定斯基以其绘画和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西方现代抽象艺术的先驱。他也曾是著名的包豪斯学院的教授,先后成为德国和法国的公民。
《蓝骑士》是康定斯基曾经组织的艺术团体“蓝骑士”名称的出处。就画本身而言,它尚有写实的意味,不过,纯净而又响亮的色彩以及大面积的平涂处理既反映了画家对自然的一种把握,也可以明显地见出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
图2康定斯基《蓝骑士》(1903),布上油画,55×65厘米,私人收藏
《无题》是康定斯基里程碑式的作品,通常被认为是画家的第一幅抽象画作品,尽管有人猜测他还有更早的抽象画的创作。全然抽象的画面拉开了一种新的艺术的序幕。画面中只有一团团色彩斑驳的涂抹,无拘无束,自由舒展。对于这样的绘画,由于缺乏对现实中的事物的确定指涉,因而难以引发自然的联想。或许是联觉赋予画家以创作的灵感,是音乐感受引发了这样的色彩表现。这种导向音乐的状态,也就是说,一种纯粹抽象的境地,一种“听得见的色彩”,正是康定斯基的最爱。
图3 康定斯基《无题》(第一幅抽象水彩画,1910),纸上铅笔、水彩和墨水画,49.6×64.8厘米,巴黎蓬皮杜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白色笔触》也是一幅抽象构成的作品。丰富的色彩关系和形体在不可理喻的空间中的分布,体现不同的力的方向和张力,互相之间又都有关联。它的耐看就在于非写实的构图本身,吸引而非排斥注意力,换一句话说,作品是一种视觉可以深入和驰骋的对象。据说,在画这幅作品时,画家处于比较郁闷的阶段。画中较多的深颜色可能与之有关。
图4康定斯基《白色笔触》(1920),布上油画,98×80厘米,科隆路德维格博物馆
《几个圆圈,第 323号》是康定斯基精心经营的产物。若干个透明的圆圈在一种漩涡式的“背景”上漂浮。这些圆圈或相互叠合,或互不相关。几何的规整性与深色背景的肌理形成鲜明的对比。康定斯基在这幅画中寄寓某种空想或精神性的东西。此画常常令人联想到通常条件下不可见的微妙的分子世界,或者是星月满天的太阳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帮你看懂现代主义绘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