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我们的迷信从哪里来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写在前面
关于本课
正文
1.什么是迷信
2.迷信的表述方式
3.迷信的分类
4.迷信的功能
5.迷信的原理
6. 与迷信相关:民俗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
写在前面
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给全校本科生们开设数百门通选课,无论是人文社科还是自然科学,乃至书画、音乐、艺术领域都有涉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其中,有些课程的火爆程度严重超出了想象——“世界电影史”这门课定员200人,选课的人数超过了400人,下午1点上课,要是在12点半之后才走到教室,那就必须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寻觅宝贵的座位了,此情此景中,坐在地上的、窗台上的、暖气片上的同学大为常见。你如果认为,这样的座无虚席大多出自电影本身拥有的强大群众基础,那就“TOO YOUNG TOO森破”了,同样的情景照样出现在“地震概论”课堂上。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地震概论”,这样一门似乎朴实无华、枯燥乏味的课程,照样拥有大批拥趸。从最初开设一个班,到后来的两个班,甚至到了三个班同时授课,“地震概论”课的规模不断扩大。
是不是跟我一样,很想说“哇哦”?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是各位授课老师魅力的感召。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这些课程的魅力,我们精选了一批备受北大学子追捧的课程,然后再将其中的精华萃取出来汇集于此,最终形成了您看到的“最受欢迎的北京大学通选课”系列电子图书。这个系列中所有的内容均出自课程授课教师之手。为了保证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领略到课程精髓,我们只是选择了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并没有进行整体的呈现。
希望大家能喜欢我们奉上的“一小斑”,当然,更衷心期待您能因此进一步窥到“全豹”。(本系列所有课程教材均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知识沉淀下来,终将成为智慧。
在这条路上,希望我们的小书能跟您一起走得更远更远。
关于本课
“民俗学”是一门关于传统民俗学是一门关于传统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学问,是关于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的学问。尽管大家并不一定能意识到现实生活对我们的意义有多大;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多么重要;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的“表演”对文化的传播和保存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饮一啄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而且其中还包含和传达着重要的文化信息。
举个例子:世界各地的女孩都玩“跳房子”的游戏,而且“房子”差不多都一样,是谁先创造了这个“房子”?这个游戏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世界各地的孩子都玩“捉迷藏”的游戏,而且规则相似,难道捉迷藏的游戏也有着共同的源头吗?——从现象入手,讨论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就是民俗学课堂中最常见的模式。这些“文化内涵”隐藏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民间传说里,它们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影响着无数人的理念和思维。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相关政策方针的制定都应该认真研究并尊重本民族的习惯与思维方式,盲目地“现代化”和“移风易俗”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本书作者王娟老师在北大开设的民俗学课程,课堂场场爆满,广受学生的好评。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王娟老师生动的讲解和独到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来自这门学科本身的魅力。这本小书所讨论的“我们的迷信从哪里来”是民俗学研究中的一个小小问题——“迷信”属于风俗民俗学的范畴,虽然迷信的表象五花八门,可内里却有几种固定的思路与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套路”。
一起来感受吧。
正文
巫术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一种途径。巫术分为广义的巫术和狭义的巫术。广义的巫术指的是人类面对人力不能及的问题和困难时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和应对手段。但是,从理论的角度讲,巫术范畴中所谓的本能的反应和应对手段应该是非科学的、非宗教的,完全依赖于一种随意的、任意的联想。例如,将乌鸦的出现与死亡和灾祸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随意的联想对特定的人群来说是具有前逻辑关系的,或者说是具有因果关系的。人们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将乌鸦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其中也有其知识背景和道理所在。一般来讲,巫术的出现有一个前提,即人们只有在知识不能完全控制处境及机会时才会使用,而在人类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中,巫术则不存在。例如,在播种和收获的时间问题上,只能有科学,不能有巫术。狭义的巫术特指在巫术思想指导下的具有具体指向的、由专职巫师主持的带有仪式性的过程和行为,例如招魂巫术、求子巫术、祈雨巫术等等。
我们将重点介绍广义的巫术,也就是迷信。
1.什么是迷信
所谓迷信是对在某种条件、征兆、原因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结果或后果的传统表示法。但是,这里所谓的条件、征兆和原因与其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例如:“乌鸦当头过,无灾必有祸。”乌鸦是一种条件或者征兆,如果看见乌鸦从头顶飞过的话(条件),那么人们一定会遇到灾难,或者会大祸临头(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尽管上述的条件与结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纯粹是一种假想;但是在某种条件、场合或环境中,人们宁肯相信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很多人对乌鸦都具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和反感。巫术是建立在联想之上而以人类的智慧为基础的一种能力,但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同样也是以人类的愚钝为基础的一种能力。人早在低级智力状态就学会了在思想中把那些他发现的彼此间的实际联系的事物结合起来,但是以后他就曲解了这种联系,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联想当然是以实际上的同样联系为前提的。以此为指导,他就力求用这种方法来发现、预言和引出事变,而这种方法,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具有纯粹幻想的性质。
2.迷信的表述方式
1)
(如果)A的话,那么就会B,(除非C)
这是一种比较完整的表述方式,其中包括了迷信的条件、结果以及禳解的方法和途径。这种结构类型的迷信比较有利于我们的研究,便于我们发现和分析迷信的起源以及与之相关的思想和观念。
例如,在一些地区,民间认为天上的星星与凡间的人类是一一对应的,因而有“天上一个星,地上一口丁”和“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的说法。如果看到流星划过夜空,那就意味着有人将要死亡或者说要有死亡之祸。因此,看到流星是不吉利的。但是,对此民间有禳解的办法。《酉阳杂俎》记载:“俗不欲看天狱星。有流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最受欢迎的北大通选课:我们的迷信从哪里来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