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
作者:陈艳妮
出版社: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语言:中文
书类:书籍
出版日期:2008年1月1日
价格:10.60元
ISBN:9787810864381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孤独症相关问题概述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孤独症的病因
第二节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孤独症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孤独症的诊断的相关工具
第二章引言
第一节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
第二节孤独症行为量表(ABC)
第三节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第三章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第三章引言
第一节DSM-Ⅳ诊断标准
第二节CCMD-3诊断标准
第三节ICD-10的诊断标准
第四节鉴别诊断
第五节药物的应用
第六节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与预后
第四章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一)
第四章引言
第一节ABA的特点
第二节节泛化
第五章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二)
第五章引言
第一节行为矫正原理
第二节ABC行为分析法
第六章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三)
第六章引言
第一节结构化训练
第二节感觉统合训练
第七章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四)
第七章引言
第一节准备阶段:
第二节主要实施阶段
第八章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五)
第八章引言
第一节RDI的评估
第九章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
第九章引言
第一节波特奇的早期教育方案
第二节双溪个别化教育课程
第十章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
第十章引言
第一节语言的功能及发展规律
第二节认知理解训练内容之顺序
第十一章康复治疗的实施步骤
第十一章引言
第一节评估
第二节西安市儿童医院自闭症训练介绍
第一章孤独症相关问题概述
第一章引言
儿童孤独症由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LeoKanner于1943年首先描述。Kanner注意到一批被诊断为儿童精神病的患者,从婴儿时期开始,“天生的不与周围的人建立正常的情感关系”,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他将这种疾病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即现在的儿童孤独症。“孤独症”和“自闭症”同为英文字母autism的译文。“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是在大陆以外的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使用汉字或汉语的国家使用。autism一词源于希腊语“autor”,原意为自我,用来描述孤独症的突出特征-自我兴趣。
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又称孤独样障碍中的一种疾病。PDD包括儿童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未分类的广发性发育障碍、雷特综合征和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1980年以前,研究者一直认为孤独症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大约为2-3/万。自1980年后各国报道孤独症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根据2000年美国国立研究所公布的数据,美国孤独症的发病率为20/万。2004年美国新泽西州的一项调查认为PDD发病率高达67/万,其中孤独症40/万,其他类型27/万。孤独症在世界各国各个种族均有发现,尽管各国发病率的报道不一,但是出现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却是相同的。1982年在我国首次报道了4例儿童孤独症,但是我国目前没有孤独症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男女发病率差异显著,国外报道男:女约为4:1。有研究认为,女性患儿病情更为严重,且有认知障碍家族史者偏多。
第一节孤独症的病因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相信Bettleheim早年提出的病因学说,即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冷淡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的,这对父母伤害很大。经过近几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因果关系,而所谓的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质表明父母可能存在轻度的类似症状。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不明,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一、遗传因素
1。双生子同病率1991年Folstein和Piven报道孤独症的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82%,双卵双生子同病率为10%。
2。同胞同病率流行病学调查也确认孤独症同胞患病率3%-5%,远高于一般人群。
3。家族聚集家族中即使没有同样的病人,但也可以发现存在类似的认知障碍,例如语言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学习障碍、精神障碍和显著内向等。
4。染色体异常一些遗传性疾病如脆性X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苯丙酮尿症以及Rett综合征有明显的孤独障碍,这些都隐喻着孤独症的遗传因素。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集中于查找与孤独症相关的候选基因。但研究结果不一致,重复性差,须进一步研究。多数学者认为,孤独症不是一个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可能性较大,可能涉及3-15个基因。
二、神经系统异常
通过神经解剖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比较一致的发现是:孤独症儿童存在小脑异常,包括小脑体积减少、浦肯野细胞数量减少,其他异常包括海马回、基底节、颞叶、大脑皮层以及相关皮层的异常;fMRI技术研究孤独症患者的脑功能有异于正常儿童,主要包括杏仁核、海马回的大脑边缘系统、额叶、颞叶等部位。
神经生化方面,发现超过30%儿童全血中5-羟色胺水平增高,又有人认为孤独症患儿的多动、刻板行为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的结果。然而目前并没有在这些神经生物学发现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令人信服的病因理论。
三、神经心理异常
1。“心灵理论”(theory of
mind,简称Tom)缺陷指孤独症儿童缺乏对他人心理的认识解读能力。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孤独症儿童的交流障碍、依恋异常和“自我中心”等行为。
2。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EF)障碍指孤独症儿童缺乏对事物的组织、计划等能力,可以解释患儿相关的行为混乱、多()动等行为。
3。中枢集合功能(Central
coherence)缺陷指孤独症儿童偏重事务的细节,而忽略整体,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以解释患儿的刻板行为和某些特殊能力。
然而上述学说均不能完全解释孤独症的全部异常行为,如最近被美国深入研究的孤独症患者Tito,尽管存在明显的异常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孤独症的诊断与康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