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王天鹏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10
ISBN 978-7-5161-6280-4
Ⅰ.①孝… Ⅱ.①王… Ⅲ.①客家人—孝—文化研究—中国 Ⅳ.①B82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131025号
出版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宫京蕾
特约编辑 大乔
责任校对 董晓月
责任印制 何艳
数字编辑 周晏
出版
社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编 100720
网址 http://www.csspw.cn
发行部 010-84083685
门市部 010-84029450
经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刷装订 北京市兴怀印刷厂
版次 2015年10月第1版
印次 2015年10月第1次印刷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9.25
插页 2
字数 306千字
纸书定价 64.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把孝道作为代表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核心因素,以赣南客家白鹭古村为田野调查点,突破大传统与小传统、国家与社会等二元对立的概念,以基层治理、代际关系、个体位置、法律秩序、民间信仰为孝道之网的维度,从生育观念、养老实践、丧葬祭祀、神明崇拜、宗族复兴作为切人点,是一本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孝道整体性历史实践逻辑的历史民族志著作。
作者简介
王天鹏,男,江苏沛县人,2011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人类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社会学高水平学科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美国怀俄明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客家族群与文化、历史人类学等。主持省级以上课题5项,曾在《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序言 客家研究的新领域
作为一个生活在南昌的赣南人,这么多年,一直有个感觉,赣南客家传统社会似乎保留着更多的“传统”因素。例如,每年的清明节,老家的宾馆总是人满为患,盖因外地工作的人们都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必须回家扫墓。例如,赣南人对生儿子传宗接代的愿望也似乎比江西其他地区的人更强烈,几乎每次回老家都可听到一些人为了生儿子或辞掉工作或远走他乡的故事。当时只是觉得是赣南的客家人深厚传统使然,并没有想过其中是否有更深刻的原因。直到拿到天鹏的博士论文《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才发现,根植在赣南深厚的客家文化传统的“孝”道原来是我们自己编织的“网”,网中有无数个节点,个体位置就像每个人在孝道之网中节点的位置,每个织网的人都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编织这张网。
老实说,拿到天鹏的博士论文,我看标题吓了一跳,因为我没想到客家的“孝道”居然也可作一篇博士论文。静心翻阅天鹏大作,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我认为这本书可能是有史以来把中国人“孝道”阐述得最深刻和全面的著作。天鹏很巧妙地把“孝道”放在历史实践的脉络中,从生育观念、养老实践、丧葬祭祀、神明崇拜、基层治理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又有赣县白鹭村的田野调查作为支撑,从而把一个在我这个历史学者看来很难展开的题目得以层层展开论述。对于天鹏文章的结论,我也觉得特别受用。正如前面所言,把“孝道”看成一个历史文化决定的“网”,所有的人是“网”的节点,而自己又正在编织网,非常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赣南目前的“孝”道实践背后的运行原理。
本人不是人类学家,实在没有能力对一篇人类学博士论文过多评论。近期由于种种原因,花了比较多时间去总结和思考客家研究,因此,我想在此结合天鹏的博士论文谈谈我对大陆客家研究的一些看法。20世纪90年以来,虽然大陆客家学界纷纷对罗香林确立的研究范式进行批评和反思,但真正摆脱罗香林范式研究还有赖于族群理论的引入,对此笔者已有专门探讨,此不赘言。进入21世纪,在海外人类学家的影响下,大陆客家研究者研究的问题意识开始摆脱单纯的探讨客家源流问题,研究领域也由族源、民俗拓展至宗族、民间信仰、庙会与墟市经济等,研究概念也开始频繁使用“族群”、“社区”等社会人类学概念,而“民系”的使用越来越少。比较令人遗憾的是,在大陆,运用人类学理论研究客家的有深度的作品还比较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大陆客家研究者大多是历史学和民俗学出身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人类学者没有在客家学界找到真正的学术兴奋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陆学术界对客家源流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因此形成了学术热点,推动了学术的发展。但目前大陆客家学界似乎缺少新的学术兴奋点来集聚学者,形成讨论,推高学术水准。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客家学术界已经变成一个由地方院校、地方文史工作者和地方政府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应景式地开展很多裹挟着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学术活动,而相应地缺少主流学术界的关注,这显然不利于客家学研究的推进。
我不敢说天鹏的著作已经形成学术兴奋点,足以引起学术界的争讼和讨论。但是,他对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孝”的问题展开人类学分析,却有一定的开创之功。“孝”的问题应该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在客家地区展开“孝”道的研究,既能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深刻的理解,又可有益于客家学的研究。我个人以为,要摆脱客家学目前越来越局限于地方,缺乏主流学术界关注的局面,必须将“客家研究”或者说“客家地区的研究”作为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验场,回答主流学术界的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天鹏的研究有一定的示范和开创意义。沿着这个思路,至少可以有效地拓展客家学研究的空间,例如客家的生育观念、礼仪、亲属制度、风水观念等,都可展开研究。同时,客家地区也可尝试着以其独特的经验和事实来反思关于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论,并形成与已有理论的有效对话,促使更多的人类学者、社会学者关注客家研究,进入客家研究。惟其如此,客家研究才大有希望。
当然,在拜读天鹏著作过程中,我也有颇多意犹未尽之感。例如,客家的孝道与其他地方的孝道有什么不同,难道仅仅是祖先崇拜的不一样吗?生育观念、继嗣制度与其他地区有什么差别?客家孝道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历程是 ............

书籍插图:
书籍《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 插图1
书籍《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孝道之网:客家孝道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