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与剑:帝制时代的合法性焦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序 帝制的合法性迷思
周濂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走红之后,“有趣”就成了大众史学读物的标配,用小说的笔法写历史,以今人的视角断古人,固然常有别开生面的效果,但是类似的招数一旦用老,不但极易产生审美疲劳,而且也会因为脑洞开得过大开始满嘴跑火车。
但是我读明扬的作品却从不担心遇到此类“车祸现场”。他的史学文章能铺叙更长别裁,善因袭更会创作,有趣不油滑,戏说不胡说。就拿手头的这本《天命与剑》来说,如果单看小标题——“拥曹还是拥刘?”、“该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曹丕”、“克隆人完颜亮”、“康熙给韦小宝上的一堂政治课”——你会误以为这是本卖弄小聪明的历史小读物,但综观全书,探讨的却是“帝制时代的合法性焦虑”这样一个需要沐浴焚香的大问题。
所谓“合法性”,如果下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就是对政治权力所做的“道德证成”。千万不要小看“道德”的分量,只有愚蠢如载沣者才会口出狂言“怕什么?有兵在!”,有头脑的统治者除了敢于亮剑,更善于说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大道理,以求被统治者口服心也服。但是另一方面,也千万不要高估了“证成”的效力,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足以摧毁秦始皇的合法性,让无数黎民百姓揭竿而起。
正因为合法性既必要又脆弱,明扬才会说:“每个王朝都有各自版本的合法性追求,也面临着各自的合法性焦虑。”
综观中华帝制两千年,从秦始皇的“五德终始说”,刘邦的“三尺剑斩白蛇”,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的“汉贼不两立”,曹丕的“王位禅让”,苻坚和北魏孝文帝的一手硬(组织南征完成大一统)和一手软(推行汉化政策争夺“文化正统”),直到欧阳修的“正统说”、康熙的“永不加赋”以及乾隆的“贬金拥宋”……历朝历代的合法性“军备竞赛”可谓是奇招迭出。而本书的引人入胜之处正在于,既甄别了各种“合法性版本”的同中有异,更写出了各种“合法性焦虑”的相互影响,读后颇有打通任督二脉的畅快之感。
以《拥曹还是拥刘?》这篇短文为例,明扬告诉我们,西晋的陈寿“拥曹”,是因为“魏晋禅代”的继承关系,只有“魏”有了正统地位,晋才能自然继承正统。而江东之晋与南渡之宋“拥刘”,则是因为“偏安王朝”同病相怜,“手上唯一的政治底牌就是所谓的‘大义’”。最有趣的是,乾隆与反清复明的毛宗岗(《三国演义》的修订者)竟然也殊途同归,在“拥刘”问题上达成共识,那是因为“大清朝已经完成了‘中国正统王朝’的政治建设”,在制度与文化上充满底气的乾隆已不屑于用“拥曹”来为本朝背书,反倒是选择“拥刘”方才显得“大中至正没有私心”。把“是什么”说得清清楚楚,“为什么”讲得头头是道,不仅有把树木放大成森林的大局意识,也有从森林聚焦到树木的深描能力,对于我这种非历史专业的读者而言,这就是好文章的典范。
都说历史学讲求证据,所谓“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这么说当然没错,但是另一方面,我总觉得历史学的想象力同样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什么叫做想象力?就是在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如果这种联系还不止于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而且有着扎实的史料和自洽的逻辑,那它就会让你一边脑洞大开一边啧啧称是。
明扬的书就充满了想象力。孔子如果穿越到后世,他最喜欢的朝代会是哪一个?假如项羽战胜刘邦,大一统还会成为中国人的常识吗?张无忌如果当了皇帝,这个世界会更好吗?凡此种种,都是极为好玩的思想实验。比方说,孔子如果可以穿越,明扬认为他既不会青睐大一统的秦汉唐宋,也不钟意硝烟四起的五代十国,理由是孔子痛恨乱臣贼子但又热爱思想的自由市场,在他心中,“最好的时代一定是既有统一王权的合法性,又有分封制的百花齐放”,于是乎,中晚唐的藩镇时代就是他的不二选择。这样的回答可谓“寓褒贬于叙事”,说者有心,听者会意,不着痕迹,尽得风流。
回到合法性这个主题。在《神圣家族》这篇文章的末尾,明扬写道:“只有获得天命的人才具有建立新朝、统治人民的资格,而只有制造政治神话的人才能获得拥有天命的舆论认证,这就是刘邦的政治逻辑,也是中国帝制时代的神秘主义逻辑。”
作为解构之作,明扬此书拆解的正是中国帝制时代的合法性政治神话,意义重大。但是相比之下,我更看重的是他拆解政治神话的手法。梁启超当年批旧史学的“四弊”:“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今日观之,一个好的史学作者也许不应走到“四弊”的反题,而是要实现合题,即既知有朝廷也知有国家,既知有个人也知有群体,既知有陈迹也知有今务,既知有事实也知有理想。唯其如此,才能与历史产生“共情”与“理解”,既不因“温情”与“敬意”而走向伪饰与护短,也不会为了“批判”和“启蒙”而变得粗暴和简单。我最欣赏明扬的地方正在于此。他不是通过暴力强拆来破解政治神话,而是深入到历史的关节与机理、政治的逻辑与机制,以无厚入有间,“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其意自明,其理自现。
全书的压轴之作《清末的“晚明想象”》中写道,在清末的鼎革时刻,对于邹容这些反体制派而言,晚明的历史记忆,特别是强调清军入关暴行的著作,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正是用来消解清廷合法性的主要著述。从客观严谨的历史角度出发,《扬州十日记》和《嘉定屠城纪略》对史实多有夸张,说是伪作亦不为过,但是恰恰因为乾隆禁书,大肆销毁追述明亡历史的各类史学著作,以至于百年之后,他的帝国继承人面临巨大的尴尬:“既然‘真相’成了禁忌,他们又怎能拿禁忌为自己辩白呢?难道要昭告天下,有些‘更严肃的禁书’写的才是真的,扬州的有关数据是8万人,而不是80万。”
对于处于“后真相时代”的现代人而言,这个来自于“无真相时代”的警世恒言格外的振聋发聩:“这可能是乾隆没有想到的,真相固然是大清的敌人,但也是《扬州十日记》此类革命谣言的敌人。正是乾隆,尽管他预见了‘晚明历史记忆’这个帝国之敌,但也自我摧毁了作为反制工具的真相,让后世的爱新觉罗家族只能在谣言中束手就擒。”
多年以前我曾经对政治合法性问题下过一些功夫,但是坦白说,由于缺乏历史学的训练,留下了不少遗憾,尤其是对帝制时代的合法性几无涉及,明扬的这本 ............

书籍插图:
书籍《天命与剑:帝制时代的合法性焦虑》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天命与剑:帝制时代的合法性焦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