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
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
黄亚南著
1991-1997群体社会的神话破灭
1998-2007个体社会的价值观改造
2008-2015社会思想的整体移轴
序
畅销书是时代的镜子
这套书的出版还是有点周折。
在2009年初,笔者出版了一本《谁能拯救日本》,尝试着用历年畅销书的变迁来说明日本社会的变化。之所以做这样的尝试,是因为笔者希望找到一种可以更加真切地反映日本人内心世界的表现方式,因为他们不仅是社会变化的承受者,而更是主要的推动者,他们的需求才是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需求一方面因为日本人含蓄的性格而很难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需求往往不是条理清晰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我们只能寻找一种影像折射的方式,把这种含蓄而真切的需求显现出来。日本有句俗语给了我启发:“畅销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日本著名出版人植田康夫也认为,畅销书可以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和潮流,以及当前社会风俗的嗜好。
在日本,畅销书这个概念是1950年以后才被完全认可的,出版社也就开始有意识地去“制造”畅销书,但是这并不能保证每一本书都能畅销。如何才能“制造”出畅销书呢?日本早在1971年的《出版事典》中就有了指导建议:“要想书畅销,就必须尽可能地认识到大众的心理和感情的变化,从而形成以能够刺激大众的最大公约数所关心的事宜为主题。”这还不够,“还需要用平易近人的,同时又具有煽情的表现才能真正地抓住读者。”这条指导意见非常清晰地说明了畅销书与时代变迁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无论是出版社有意识“制造”的畅销书,还是不经意间冒出来的畅销书,基本上都符合《出版事典》中有关畅销书的形成原理。
这也就是说明,读者喜欢读某一本书,不仅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人,同时也是因为读者需要去读这方面的内容。畅销书实际上也就是满足了大多数读者的需求,而这样的需求正是时代变化的动因。
基于这种认识,《谁能拯救日本》从历年畅销书变化的角度对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社会变化进行了探索。泡沫经济时代把日本带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高度,所以泡沫经济的崩溃也给日本国民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失落。实际上泡沫经济的崩溃不仅结束了日本社会一百年来持续发展的历史,而且还在心理上隔断了日本人已经习以为常的对持续发展的依赖。从1991年到2007年的畅销书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日本国民内心变化的线索。这个线索就是从群体社会到个体社会的变迁。
这本书出版后承蒙东方出版社许剑秋总编辑的青睐,他鼓励笔者继续用这样的视角写下去。笔者深受鼓舞,准备续写,但是很快也遇到了结构和表述方面的困境。
谁能拯救日本:从群体社会向个体社会转变
笔者在《谁能拯救日本》中以群体社会的概念来构建日本国民性的特征。这与很多传统的日本论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这一概念可以更切实地了解日本社会及其历史变迁。
日本的群体社会是在超乎我们想象的极低生产力中产生的。上古乃至中世纪,日本是农业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这些农民如果离开村落,一个人落单的话将举步维艰。当时日本民间最严厉的处罚就是在村落中被隔离,日语叫“村八分”,这就充分证明了这点。日本历史学家樋口清之曾经仔细地分析了“村八分”的内容,当时的群体生活可以概括在10件事内:生孩子、成人礼、婚礼、葬礼、各种法事、照顾病人、救火、治水、外出旅行、建桥修路。所谓的“村八分”就是除了葬礼和救火之外,其他八项事务发生时,村落中的其他人都不参与。既然是一种处罚,就意味着这些事离开大家的帮助,一个人(一个家庭)是什么也干不了的。这也意味着个人对村落的必然依赖。
这样就形成了日本社会中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和忠诚,群体对个体的保护和帮助的特点。但是,这种依赖性只存在于个体对群体的依赖,因为生产力之低,产生不了特别富裕的人可以替代一个群体的作用,因此,个人对群体的依赖通常不是对群体中某一个人的依赖。日本历史上很少出现大英雄就是基于这样的思维并形成了传统。个人英雄主义的织田信长的夭折和不断协调平衡的德川家康的成功也能说明这点。所谓的“武士忠于天皇”之说实际上是《武士道》的作者新渡户稻造杜撰的理想,不仅中世纪日本天皇有责无权,就是幕府将军对日本也是统而不治,而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承担全国统治系统的负担所造成的,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结果,形成了日本人只对群体依赖,而不是对某些个体依赖的传统生活方式,让日本人养成了群体社会的思维。
维系群体社会的核心是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群体不能给予个体保护和帮助,那么个体也就不能再依赖这个群体,不能再忠于这个群体。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三谷博认为,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兵不血刃地完成社会改革,主要就是旧的群体因为财政的破绽已经无法继续给予成员保护和帮助。当时的武士差不多都要自谋出路,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生活环境。由于群体社会的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因此,日本帝国这个新的群体概念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日本国民在这个群体概念之下获得了一次发展的机会。战后,高速增长的经济让国家拥有了更多的预算给国民提供福利,全民保险就是一种典型的表现。而同样在不断壮大的企业则成为日本国民最基本的群体社会单位,让日本国民全身心地成为“企业战士”。日本的群体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不过,这时的日本生产力早已提高到即使个人脱离任何群体都能生活下去的程度了,也就是说群体社会已经不再是日本国民生活的必需环境了。因此,当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企业首先觉悟到了这点,他们开始放弃照顾员工一生的思维,企业制度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同时,日本的国家预算出现了巨额赤字,社会福利的负担变得越来越沉重。政府不得不尝试着让国民为自己的将来支付更多的保险费。这时候,日本社会开始流行“自己责任”这样的口号,实际上就是进入个体社会的核心口号。
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社会从群体社会进入个体社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日本国民是如何应对这种历史性巨变的。《谁能拯救日本》一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结构来承担这样的任务,但是要在这个结构体系上继续深入殊非易事。
谁是日本之敌:日本社会思想的整体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从畅销书看日本社会走向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