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日)王柯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ISBN 978-7-208-16167-2
Ⅰ.①从… Ⅱ.①王… Ⅲ.①中华民族-民族形成-思想史-中国②民族政策-研究-中国 Ⅳ.①K28②D691.7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231029号
书  名: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作  者:(日)王柯
出品人:姚映然
责任编辑:谭宇墨凡
转  码:欣博友
ISBN:978-7-208-16167-2/K·2906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
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
原书名:《中国,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作者:王柯
本书简体中文版由台湾政大出版社授权出版
同意经由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中文简体字版本。
非经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
目 录
自序
第一章 三重的天下: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起源
一、“四海之内”与“九州”:理论上的“天下”与现实中的“天下”
二、“内服”与“外服”:阶级制“天下”的成立
三、“中国”与“四夷”:统一之“天下”的有机构成
结 论
第二章 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
一、“华夏”与蛮、夷、戎、狄:是民族还是文明共同体
二、“四夷”与“礼”:民族歧视的构造
三、走向“中原”之路:以文化为渠道的民族膨胀
四、“天下”与“德”: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
结 论
第三章 万里长城的内外:成立时期的中华帝国与夷狄
一、秦帝国的“属邦”
二、汉帝国的外臣与内属
三、从“兄弟之国”到“臣国”
四、儒教与夷狄
结 论
第四章 分治与同化:五胡十六国时代胡人政权的中华王朝思想
一、从单于到皇帝——胡人社会在政治制度上的变化
二、从夷狄到华夏:胡人在文化与民族特征上的变化
三、从游牧到农耕:胡人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化
结 论
第五章 多重的帝国与多元的帝国:唐、辽、元的国家和民族
一、羁縻与和亲:唐代的羁縻府州制度
二、一国两制与两国一家:辽代的南北面官制度
三、中国化与二都制:元代的政治构造
结 论
第六章 大一统帝国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元、明、清的土司制度
一、国家主权与土司、土官
二、土司地区的“中国化”
三、“改土归流”与清王朝的“华夷”认识
结 论
第七章 在中华与“乌玛”之间:藩部体制与维吾尔社会统治体系
一、从“招服”到征服:清王朝统治维吾尔社会的开始
二、维吾尔社会与伯克制:清王朝的间接统治
三、满人盟主之臣民:藩部体制下的维吾尔社会
四、和卓的“圣战”:民族隔离政策的危机
结 论
第八章 国际政治背景下的新疆建省:多民族近代国家建设的尝试
一、收复新疆的背景:19世纪后期英俄势力的入侵
二、“塞防论”与“海防论”:近代国际政治与领土
三、废除间接统治政策:从藩部之民到国家之民
结 论
第九章 构筑“中华民族国家”:西方国民国家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实践
一、“驱除鞑虏”:“中华”在近代的再认识
二、“五族共和”: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回归
三、“积极的民族主义”:大中华民族时代的开始
四、“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国民国家思想的实践
结 论
第十章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诞生
一、共产国际指导的“民族自决”与“联邦制”(1922—1937年)
二、帝国主义侵略与“民族自决论”的质变(1937—1945年)
三、否定“联邦制”与“民族区域自治”的确立(1946—1949年)
结 论
结语 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
征引文献
自序
本书为200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所出版拙著的增订版,原名《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是笔者探讨中国的民族与国家思想系列著作的第一册。当年写下这样一部书的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中国为什么一定坚持多民族国家的构造形式,反言之,就是想要探讨多民族国家构造为什么对于中国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然需要搞清诸多前人没有系统涉及,但是要想回答上述主题就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首先,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究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汉族这个中国最大的民族集团后来的主观的肆意解释?第二,如果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那么它的原动力在哪里?第三,如果真有这样一种使中国走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原动力,那么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否形成了一个追求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规律?第四,谁是能够感知和实行这种原动力的主体?尤其重要的是其中是否包括了周边的民族集团?最后这一点其实至关重要,因为它还是贯穿了以上所有问题的一条主线,今天许多人对中国多民族国家构造形式所感到的疑惑,事实上大多都与此相关。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当初也曾经抱有很多的疑惑,内心也十分纠结。因为,如果说有这样一种让周边民族也可以成为主体的原动力,那么如何解释近代以来此起彼伏地发生在西藏、新疆的维吾尔地区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标榜民族独立的民族抗争问题?然而,如果说没有这样一种让周边民族也可以成为主体的原动力,那么如何解释一个小小的“中原”能够扩展到今日之庞大“中国”的事实?如果说这都是通过战争征服的手段所取得的,就像有人指责中国从商周时起就开始歧视和欺压周边国家和周边民族集团,那就会使我们这些曾经受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教育的人们,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中国”“中华文化”至今绵延不息的历史事实。
周边的民族集团也是让中国走向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主体,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天的民族独立运动只是发生在部分地区的部分民族集团中一事上得到证明。今天中国民族问题的最强烈表现,不外乎打破现有国家构造,争取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思想和运动。其实,这只是一个受到近代国家思想影响的表现方式 ............

书籍插图:
书籍《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 插图1
书籍《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