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药分剂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6mb。
书籍内容:
要药分剂
自序
按徐之才曰。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而本经不言。后人未述。凡用药者。审而详之。则靡所遗失。诚哉是言也。内经发挥宣通等义亦甚时不可治热。热有时不可治寒。訾为背谬。因去寒热而增升降二剂。夫缪之訾陶。其说良是。
但即升降二义绎之。十剂中如宣轻则兼有升义。泻滑则兼有降义且诸药性。非升即降。或可升可降。或升多降少。或升少降多。别无不升不降专为宣通等性者。则升降二字可以概群药。
不得另立二门次于十剂后。宜之才以十剂为药之大体。靡所遗失也。自神农着本经。历代药性书。悉以草木金石等依类相次。读者几忘十字之义。并忘药有此十种之性。宜其制方用药。
相反相戾。错杂以出之也。余辑是书援据十剂以分门类。非敢好异。欲阅者晓然于药之各有其性。因各有其用。庶临症时可无背云尔。
沈金鳌自书。
凡例
一、要药者。寻常日用必需之药。所以别乎险僻之味也。古人云。良药治病。十痊八九。
毒药治病。治不一二。可见用药之当慎矣。兹编所录。止四百余品。稍涉险僻者。概摒去之。
一、是编照十剂分类。欲人晓然于药之各有其性。而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一、每药首明主治。见药之功用不一也。次详归经。见药与经各有所入。不相袭也。次列前人议论。见药之味性运用有至当也。次标禁忌。见药之于症宜详审也。次及炮制。见药之味性有偏。其相救相制。不可略也。
一、前人云。用药依本经所治。总无大错。故是编所录之药。凡有本经者。无不首列。
至名医别录。所以补本经未备者。亦无不录。其历代诸贤。发明诸药功用。又足备别录之缺。
悉一、上自本经。下至纲目备要等。所言治法。或不与是药相合。即删削之。或又彼此所言相一、引前人议论。必于是药功用。及与是经所治病。发挥精切。其旨画一者。方始录之。
非一、主治及前论俱直书前人之语。不敢改窜。以其语皆至当莫易也。随各注其名或字。
不敢一、归某经下。必着为如何之品句。此数字。或括是药全性。或专及是药最重之用。其故不一、仲淳经疏。为自来本草第一精细之书。其着简误。尤为审量极至。故是编禁忌一宗之。
一、编中有不列炮制者。或以是药无甚制法。或制法众共皆知。便不复赘。
卷一
宣剂上
徐之才曰。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李杲曰。外感六淫之邪。欲传入里。三阴实而不受。逆于胸中。窒塞不通。而或哕或呕。所谓壅也。三阴者脾也。故必破气药如生姜、橘皮、藿香、半夏之类泻其壅塞。王好古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皆宣也。
卷一 宣剂上
桔梗
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感轻清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阴也。畏白芨、龙胆草。忌猪肉。伏砒。
【主治】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本经)利五脏肠胃。除寒热风痹。
疗咽喉痛。下蛊毒。(别录)治下痢。破血积气。消聚痰涎。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
主中恶。小儿惊痫。(甄权)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除邪辟温。破症瘕肺痈。
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大明)利窍。治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咽嗌胸膈滞气及痛。除鼻塞(元素)治寒呕。(东垣)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时珍)
【归经】入肺心二经。兼入胃经。为开发和解之品。(兼泻剂肺经气分药)
【前论】张元素曰。桔梗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同甘草为舟楫之剂。
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须用辛甘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
所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朱震亨曰。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宜桔梗开之。
痢【禁忌】经疏曰。凡攻补下焦药中勿入。气逆上升不得下降。及邪在下焦。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用。须去头上尖硬二三分。并去浮皮。泔浸。微炒。
卷一 宣剂上
天麻
味辛。性平。无毒。得土之辛味。兼感天之阳气以生。升也。阳也。一名定风草。苗名赤箭根。即天麻。
【主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开宝)治冷气痹。瘫【归经】入肝经。为祛风之品。(肝经气分药)
【前论】东垣曰。肝虚不足者。天麻、川芎以补之。罗天益曰。眼黑头旋。风虚内作。
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为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久服则遍身发红丹。是驱风之验也。寇宗曰。天麻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图经曰。天麻用根。有由内达外之理。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
【禁忌】经疏曰。风药多燥。风能胜湿故也。凡病患觉津液少。口干舌燥咽干痛。大便涩。
【炮制】备要曰。凡用。以明亮坚实者佳。湿纸包煨熟。切片。酒浸一宿焙。
卷一 宣剂上
秦艽
味苦辛。性平。无毒。感秋金之气而生。降多于升。阴中微阳也。菖蒲为使。畏牛乳。
【主治】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本经)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别录)传尸骨蒸。治疳疾。及时气。(大明)疗酒疸黄胆。解酒毒。去头风。(甄权)除阳明风湿。及手足不遂。口噤。牙痛。口疮。肠风泻血。能养血荣筋。(元素)治胃热。虚劳发热。(时珍)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兼入肝胆二经。为泄散疏利之品。(胃大肠去风湿药)
【前论】李时珍曰。此手足阳明药。兼入肝胆。故手足不遂黄胆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阳明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三痹必用之药。
鳌按、感受风寒发热。遍身疼痛。必以秦艽治之。以其能散结除邪也。并能养胎。
【禁忌】经疏曰。下部虚寒人。及小便不禁者。均忌。
【炮制】雷公曰。凡使。以布拭去黄白毛。乃用还元汤浸一宿。晒干用。时珍曰。形作罗纹
卷一 宣剂上
柴胡
味苦。性平。一云微寒。无毒。禀仲冬之气。兼得地之辛味以生。升也。阴中阳也。
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主治】主伤寒邪热。痰热结实。虚劳肌热。呕吐心烦。诸疟寒热。头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要药分剂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