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外识内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2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观外识内疾
——韩学杰望诊大揭秘
主 编
韩学杰
主 审
王燕平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观外识内疾:韩学杰望诊大揭秘/韩学杰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
ISBN 978-7-5132-2077-4
Ⅰ.①观… Ⅱ.①韩… Ⅲ.①保健-基本知识 Ⅳ.①R16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35451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廊坊成基包装装璜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710×1000 1/16 印张 11.5 字数 180千字
2015年1月第1版 2015年1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132-2077-4
*
定价 58.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微信服务号 zgzyycbs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淘宝天猫网址 http://zgzyycbs.tmall.com
目 录
《观外识内疾》编委会
韩学杰简介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前 言
第一部分 望诊基本理论
第一章 “望而知之谓之神”
第一节 望诊的理论渊源
第二节 望诊的优势及目的
第二章 观外识内疾的内涵及奥秘
第一节 手与脏腑的关系
第二节 面与脏腑的关系
第三节 目与脏腑的关系
第四节 鼻与脏腑的关系
第五节 人中与脏腑的关系
第六节 口唇与脏腑的关系
第七节 舌与脏腑的关系
第三章 手 诊
第一节 观部位
第二节 察颜色
第三节 望形态
第四节 看青筋
第五节 诊小儿指纹脉络
第四章 面 诊
第一节 观部位
第二节 察面色
第三节 望形态
第四节 观青筋、痘、斑
第五章 目 诊
第一节 察目色
第二节 望形态
第三节 观神态
第六章 鼻 诊
第一节 察颜色
第二节 望形态
第七章 人中诊
第一节 察颜色
第二节 望形态
第八章 口唇诊
第一节 察颜色
第二节 望形态
第九章 舌 诊
第一节 观部位
第二节 察舌质
第三节 望舌苔
第四节 诊舌下脉络
第二部 分临床望诊经验集锦
第十章 经验集锦
第一节 手 诊
第二节 面 诊
第三节 目 诊
第四节 鼻 诊
第五节 人中诊
第六节 口唇诊
第七节 舌 诊
附 录
附录1 名词解释
附录2 食疗与保健
参考文献
后 记
《观外识内疾》编委会
主 编
韩学杰
主 审
王燕平
副主编
刘大胜 王丽颖 谭 勇 刘兴方
编 委
(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 潇 王 凤 刘 颖 连智华
张 晗 张印生 信富荣
韩学杰简介
韩学杰,女,1966年出生,陕西咸阳人,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标准研究中心筹建组副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WTO/TBT国外通报评议专家,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
1989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同年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工作6年,1996年起攻读沈绍功教授的硕士、博士研究生,2002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确定为沈绍功学术经验继承人。目前从事中医标准化共性技术及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2006年至今,承担课题30余项,获奖20余项。主要成就为:①开展中医规范标准共性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研究制定中医药标准化“十二五”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任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此基础上发布了《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2年)》。负责起草了两个行业标准——《中医药行业标准编制通则》《中医诊疗指南编制通则》,开展中医药ISO/TC249国际标准制定的程序与方法的研究。②开展医疗和生育保险管理服务标准研究,提出中医药医疗和生育方面管理标准和服务标准模式。③提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为高血压、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以痰瘀同治、解毒通络为主要治法。该学术观点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2008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主编医学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95篇,其中被SCI收录7篇。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
曾在北京卫视《养生堂》、中国教育电视台《非童小可》、辽宁卫视《养生道》、贵州卫视《养生》等栏目主讲中医望诊及养生,曾为工信部、司法部、国家进出口公司、国家电子计算机中心、北京市煤气燃气总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健康讲座,深受大家好评。
序 一
论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当望诊居于首,司内揣外,见微知著,以常达变。年轻医生初涉临床,往往以为问诊为四诊之首,难以领悟望诊的精髓,久经实践则渐能感悟到“望而知之谓之神”。
纵观中医望诊,20世纪虽有进步,但仍发展滞后。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丰富了中医学的望诊内容,X线、CT、磁共振、B超等检测设备相当于医生被放大的眼睛,借助它们可以使医生了解患者的组织结构及病理状态。然而,我以为当今能量与质量、物质与意识、结构与功能已融为一体。中医与西医看人看病诊疗模式存在差异,而理论层面上的趋同已显现在世人面前。如何将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纳入中医学科学内涵中去完善它,只能是从方法学上融入应用数学、生物信息学等前沿技术,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意象素候结合成为中医诊断可用的方法。
21世纪人们更关心的是生存质量的提高。不治已病治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观外识内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