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治百病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一、耳穴疗法的渊源与展望
二、耳穴疗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原理
三、耳郭的形态与结构
四、标准耳穴名称、部位和功能主治
五、耳穴诊断法
六、耳穴治病的三个关键
七、操作方法
八、耳穴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九、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一、内科疾病
三、儿科疾病
四、男科疾病
五、骨伤科疾病
六、外科疾病
七、皮肤科疾病
八、五官科疾病
一、护耳保健
二、保健按摩
一、耳穴疗法的渊源与展望
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我国现存最早、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经典医籍《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其中就有有关耳穴疗法的记述,《素问》有59条,《灵枢》有36条。《黄帝内经·灵枢经》,又称《黄帝针经》,不仅首次提出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而且还有耳穴的描述和应用耳郭治病的记载。由此可见,耳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也说明这种独特的疗法起源于中国。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应用耳穴诊治疾病的实践、研究与总结,又有了新的发展。相传在战国初期即已开始,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引载秦越人治尸厥,“以管吹其左耳、中极三度,后吹右耳三度”的方法,并载有后汉张仲景“救卒死而目闭者,捣薤汁灌之耳”的经验。说明我国古代对耳郭可以治疗疾病的认识是较早的。其后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也有较多的运用耳郭治疗的记载,如取“耳中孔上横梁”(相当于下腹穴的上端),“针灸之,治马黄黄疸、寒暑疫毒等病”;灸阳维治疗“耳风聋雷鸣”等,由此载明耳中穴和阳维穴的位置、主治及施治方法。唐代中期陈藏器在《止疟方》中载有治疟疾“取蛇蜕塞两耳”。元代《卫生宝鉴》有灸“耳后青丝脉”治疗“小儿惊痫”之说。明代杨继洲编著的《针灸大成》(卷七)中也有耳穴的记载。经外奇穴中记述:“耳尖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5壮。”详细阐明了耳尖的部位、取穴方法和主治。其穴名和取穴法一直沿用至今。明代万历年间周于蕃编著的《小儿按摩术》(又称《小儿推拿秘诀》),至清代张振鋆在《小儿按摩术》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厘正按摩要术》。其中有一卷名为《察耳》,详述了如何利用耳郭诊断疾病,并配插有耳背穴位图。这是世界上首次印载的耳穴图。有关耳穴诊治疾病的记载,是划时代的发现与创立,虽零星散见于历代古籍之中,但对耳穴疗法的创立,确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对世界医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和贡献。耳穴疗法虽起源于我国,但在漫长的年代里,发展缓慢,仍然缺乏系统而完整的专著问世。
新中国成立后,给耳穴疗法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春天。耳穴疗法与祖国医学事业一样,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扶持,应用耳穴防治疾病得到了普及推广,我国民间及医疗部门纷纷采用这种简便有效的诊疗方法治病或自疗。法国诺吉尔(PNogier)博士的耳穴图及其似“倒置胎儿”的耳穴分布规律于1958年传入我国后,对我国耳穴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部分省市纷纷建立耳穴科研机构,开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耳穴疗法。同时,有关耳穴的论文和临床报道逐年增多,专刊与专著也相继问世,如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耳针学讲义》,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耳穴理论体系。
此外,在我国农村中也早已流传着许多利用耳郭治疗疾病的经验。如针刺耳垂治疗急性结膜炎(红眼);针挑耳后静脉放血治疗目赤痛;陶针划刺耳周治疗胁痛、泄泻;按摩中的运耳法,用双手提拉耳垂治疗头痛;手捏耳垂治疗小儿惊风等,都有显著疗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耳穴学科也有了较大发展。1982年12月在全国针法灸法学术会议上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全国耳针科研协作组,加强了耳穴学术指导与交流,培育了一批有专长的专职或兼职耳穴医师,建立了一支耳穴专业科技队伍。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的《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草案)在国际上获得批准和推行,使耳穴这门科学日趋规范化。1992年10月16日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并于1993年5月1日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有力地把耳穴科学推上一个新台阶,从以往简单的“耳穴疗法”逐渐发展为“耳穴学”这样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屹立于医学之林。
随着耳穴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充实了“耳穴学”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诊断上,由原来的耳郭视诊法、耳穴压痛法,发展到耳穴电探测法、耳穴染色法、耳穴日光反射法、耳穴示波法等多种传统的、现代的诊断方法。二是在治疗方法上,从原有的针刺、割治、艾灸法,发展到针刺放血法、电针法、排针法、耳夹法、指捏法、药物滴耳、塞耳、吹耳法、空气吹振法、耳穴压迫法、皮内针埋藏法、耳穴药物注射法、耳穴激光照射法、耳穴磁疗法等,从几种发展到30种以上。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诊断范围的扩大,治疗方法的多样化,既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又能扩大本疗法的适应范围,使可疗之疾涉及内、儿、妇、外、皮肤、骨伤科和五官科等临床诸多疾病,并可应用于麻醉,而且疗效显著。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临床经验在中医期刊中亦做了较多的报道,有的医著中有较多的记载,而且增添了不少新的内容。凡此种种都为发展耳穴疗法作出了新的贡献。由此可见,耳穴疗法既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又有各个时期的发展补充。它是在不断地汲取新的科学成就,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过程中,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地补充完善而向前发展的,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学科体系。
我们深信,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在数千年祖国医学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这支奇葩——耳穴疗法,将显示越来越广阔的前景。“良医不废外治”,属外治范围的耳穴疗法,在挖掘、整理、实践和提高的过程中,通过民间和医家的不懈努力,结合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必将会得到新的发展、普及、推广和应用,更好地为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服务。
二、耳穴疗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原理
耳穴疗法为什么不仅能治好局部性疾病,也能治好全身性疾病,而且能治好临床各科诸多疾病,自有它的理论依据和作用原理。特分述如下。
(一)理论依据
1.耳与脏腑相通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而是 ............

书籍插图:
书籍《耳穴疗法治百病》 - 插图1
书籍《耳穴疗法治百病》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耳穴疗法治百病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