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药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一、补益类
二、解表类
三、清热类
四、除湿类
五、祛风湿类
六、温里类
七、理气消食类
八、理血类
九、止咳平喘类
十、开窍安神类
十一、平肝熄风类
十二、收涩固敛类
十三、泻下类
十四、涌吐类
十五、其他类
附录:参考引用书目
一、补益类
◎人参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补脾益气,生津止渴,安神增智。
李杲补而缓中,泻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短气,非升麻为引用,不能补上升之气。升麻一分,人参三分,可为相得也。若补下焦元气,泻肾中火邪,茯苓为之使。
《药类法象》
陈嘉谟大抵人参补虚,虚寒可补,虚热亦可补;气虚宜用,血虚亦宜用。虽阴虚火动、劳嗽吐血、病久元气虚甚者,但恐不能抵当其补,非谓不可补尔。苟以王氏之言为拘,则前王氏生者,亦何屡用而不忌乎?如张仲景治亡血脉虚,非不知火动也,用此而补,谓气虚血弱,补气则血自生,阴生于阳,甘能生血故也。葛可久治痨瘵大吐血后,亦非不知由火载血上也。用此一味煎调,而命名曰独参汤。盖以血脱,须先益其气尔。丹溪治劳嗽火盛之邪,制琼玉膏,以之为君;或此单熬。亦曰人参膏类,服后肺火反除、嗽病渐愈者,又非虚火可补,龙火反治之验欤!抑不特此而已,古方书云:诸痛不宜服参芪,此亦指暴病气实者而言,若久病气虚而痛,何尝拘于此耶!东垣治中汤同干姜用,治腹痛吐逆者,亦谓里虚则痛,补不足也。是以医家临病用药,贵在察证虚实为先,当减当加,自合矩度。匪但病者不惧夭枉之殃,而在己亦得以免杀人不用刀之咎矣。
《本草蒙筌》
杜文燮与蜜炙黄芪同用,则助其补表。与土炒白术同用,则助其补中。用升麻为使,而佐以柴胡,则能引之上升而补上。用熟地黄为使,而佐以白茯,则能引之补脾胃,及肾中之虚寒。多用麦冬,大能止渴生津。加以山楂,极会去滞消积。手经有疾,桂枝为使。足经有疾,附子为使。大哉参之功乎!其补中益气之要药乎!其和中温元之圣德乎!气药用之以补气固矣,然血药用之,亦能补血者,何也?盖血附气而行,气行则血行,此其理也。苟不少加参以引导之,则血且滞矣,虽有诸补血之药,竟何用哉。况血、阴也,气、阳也,独阴不成,必借阳气一嘘,而后阴赖之以受成,此阳昌阴和之妙用,顾学人自悟何如耳。
《药鉴》
李言闻孙真人云:夏月服生脉散、肾沥汤三剂,则百病不生。李东垣亦言生脉散、清暑益气汤,乃三伏泻火益金之圣药,而雷反谓发心痃之患,非矣。痃乃脐旁积气,非心病也。人参能养正破坚积,岂有发痃之理?观张仲景治腹中寒气上冲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呕不能食者,用大建中汤可知矣。又海藏王好古言人参补阳泄阴,肺寒宜用,肺热不宜用。节斋王纶因而和之,谓参、芪能补肺火,阴虚火动失血诸病,多服必死。二家之说皆偏矣。夫人参能补元阳,生阴血,而泻阴火,东垣李氏之说也明矣。仲景张氏言:亡血血虚者,并加人参;又言:肺寒者,去人参,加干姜,无令气壅。丹溪朱氏亦言虚火可补,参、芪之属;实火可泻,芩、连之属。二家不察三氏之精微,而谓人参补火,谬哉。夫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胜则邪火退。人参既补元气而又补邪火,是反复之小人矣,何以与甘草、苓、术谓之四君子耶?虽然,三家之言不可尽废也。惟其语有滞,故守之者,泥而执一,遂视人参如蛇蝎,则不可也。凡人面白、面黄、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肾气不足,可用也;面赤、面黑者,气壮神强,不可用也。脉之浮而芤、濡、虚、大、迟缓无力,沉而迟、涩、弱、细、结代无力者,皆虚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长紧实、滑数有力者,皆火郁内实,不可用也。洁古谓喘嗽勿用者,痰实气壅之喘也;若肾虚气短喘促者,必用也。仲景谓肺寒而咳勿用者,寒束热邪壅郁在肺之咳也;若自汗恶寒而咳者,必用也。东垣谓久病郁热在肺勿用者,乃火郁于内宜发不宜补也;若肺虚火旺,气短自汗者,必用也。丹溪言诸痛不可骤用者,乃邪气方锐,宜散不宜补也;若里虚吐利及久病胃弱虚痛喜按者,必用也。节斋谓阴虚火旺勿用者,乃血虚火亢能食,脉弦而数,凉之则伤胃,温之则伤肺,不受补者也。若自汗气短,肢寒脉虚者,必用也。如此详审,则人参之可用不可用,思过半矣。
《本草纲目》
李中梓参之用,脏腑均补,何功之宏也。盖人生以气为枢,而肺主气,经所谓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参能补气,故宜入肺,肺得其补,则治节咸宜,气行而血因以活矣。古方用以解散,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至于津液藏于膀胱,实上连于肺,故有生津液之功,肺寒者气虚血滞,故曰可服;肺热者火炎气逆,血脉激行,参主上升,且参浚血,故肺受伤也。性本疏通,人多泥其作饱,不知少服则壅,多则反宣通矣。
《雷公炮制药性解》
张介宾阴虚而火不盛者,自当用参为君;若阴虚而火稍盛者,但可用参为佐;若阴虚而火大盛者,则诚有暂忌人参,而惟用纯甘壮水之剂,庶可收功一证,不可不知也。予非不善用人参者,亦非畏用而不知人参之能补阴者,盖以天下之理,原有对待,谓之曰阴虚必当忌参固不可,谓之曰阴虚必当用参亦不可,要亦得其中和,用其当而已矣,观者详之。
《景岳全书》
缪希雍人参论其功能之广,俱如《本经》所说,信非虚语。第其性亦有所不宜,世之录其长者,或遗其短,摘其瑕者,并弃其瑜,是以或当用而后时,或非宜而妄设,不蒙其利,徒见其害。二者之误,其失则一,遂使良药不见信于世。粗工互胜其口说,惜哉!岂知人参本补五脏真阳之气者也,若夫虚羸尪怯,劳役饥饱所伤,努力失血,以致阳气短乏,陷入阴分,发热倦怠,四肢无力;或中热伤暑,暑伤气,无气以动;或呕吐泄泻,霍乱转筋,胃弱不能食,脾虚不磨食;或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完谷不化,下利清水,中风失音,产后气喘,小儿慢惊,吐泻不止,痘后气虚,溃疡长肉等证,投之靡不立效。惟不利于肺家有热咳嗽,吐痰吐血,衄血齿衄,内热骨蒸,劳瘵阴虚火动之候。
《本草经疏》
陈士铎盖人参乃君药,宜同诸药共用,始易成功。如提气也,必加升麻、柴胡;如和中也,必加陈皮、甘草;如健脾也,必加茯苓、白术;如定怔忡也,必加远志、枣仁;如止咳嗽也,必加薄荷、苏叶;如消痰也,必加半夏、白芥子;如降胃火也,必加石膏、知母;如清阴寒也,必加附子、干姜;如败毒也,必加芩、连、栀子;如下食也,必加大黄、枳实。用之补则补,用之攻则攻,视 ............

书籍插图:
书籍《古今名医药论》 - 插图1
书籍《古今名医药论》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古今名医药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