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山医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何秀山医话
清·何秀山
沈元良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 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何秀山医话/清·何秀山著;沈元良整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6
ISBN 978-7-5132-1874-0
Ⅰ.①何… Ⅱ.①何…②沈… Ⅲ.①医话—汇编—中国—清代 Ⅳ.①R249.4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60434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8号易亨大厦16层
邮政编码 100013
传真 010 64405750
北京市泰锐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 880×1230 1/32 印张 4.625 字数 108千字
2014年6月第1版 2014年6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132-1874-0
*
定价 20.00元
网址 www.cptcm.com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本社出版部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社长热线 010 64405720
购书热线 010 64065415 010 64065413
书店网址 csln.net/qksd/
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cptcm
目 录
何秀山其人其事(代序)
前 言
伤寒医论
一、六经气化
二、六经关键
三、六经部分
四、六经病证
五、六经脉象
六、六经舌苔
七、六经治法
话六经方药
一、发汗剂
苏羌达表汤
葱豉桔梗汤
九味仓廪汤
七味葱白汤
加减葳蕤汤
参附再造汤
香苏葱豉汤
葱豉荷米煎
新加三拗汤
麻附五皮饮
小青龙汤
越婢加半夏汤
二、和解剂
柴胡枳桔汤
柴芩双解汤
柴胡达原饮
蒿芩清胆汤
柴胡桂姜汤
柴平汤
新加木贼煎
柴胡白虎汤
柴胡陷胸汤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柴胡四物汤
加减小柴胡汤
柴胡羚角汤
三、攻下剂
调胃承气汤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三仁承气汤
陷胸承气汤
犀连承气汤
白虎承气汤
桃仁承气汤
解毒承气汤
养荣承气汤
厚朴七物汤
柴芩清膈煎
六磨饮子
枳实导滞汤
加味凉膈煎
陶氏黄龙汤
五仁橘皮汤
雪羹合更衣丸
蠲饮万灵汤
张氏济川煎
四、温热剂
藿香正气汤
仁香汤
神术汤
苓术二陈煎
大橘皮汤
桂枝橘皮汤
香砂理中汤
理阴煎
香砂二陈汤
胃苓汤
白术和中汤
加味小建中汤
神香圣术煎
附子理中汤
五、滋补剂
清燥养营汤
阿胶黄连汤
阿胶鸡子黄汤
坎气潜龙汤
当归四逆汤
复脉汤
四物绛覆汤
新加酒沥汤
补阴益气煎
加味金匮肾气汤
救阳四逆汤
桂枝加附子汤
真武汤
通脉四逆汤
回阳急救汤
附姜白通汤
附姜归桂汤
附姜归桂参甘汤
正阳四逆汤
新加八味地黄汤
六、清凉剂
玳瑁郁金汤
三汁宁络饮(附方)
犀地清络饮
犀羚三汁饮
连翘栀豉汤
五汁一枝煎
增减黄连泻心汤
导赤清心汤
清肝达郁汤
增减旋覆代赭汤
连茹绛覆汤
龙胆泻肝汤
羚角钩藤汤
连梅安蛔汤
芩连二陈汤
加味白头翁汤
香连治中汤
龟柏地黄汤
桑丹泻白汤
新加玉女煎
滋任益阴煎
新加白虎汤
话伤寒诊法
一、察新久
二、诊法
三、脉象
四、察舌色
话伤寒本证
一、小伤寒
二、大伤寒
三、两感伤寒
四、伏气伤寒
五、阴证伤寒
话伤寒兼证
一、伤寒兼风
二、伤寒兼湿
三、伤寒兼痧
四、伤寒兼疟
五、伤寒兼疫
六、风温伤寒
七、风湿伤寒
八、湿温伤寒
九、春温伤寒
十、热证伤寒
十一、暑湿伤寒
十二、伏暑伤寒
十三、秋燥伤寒
十四、冬温伤寒
十五、大头伤寒
十六、黄耳伤寒
十七、赤膈伤寒
十八、发斑伤寒
十九、发狂伤寒
二十、漏底伤寒
二十一、脱脚伤寒
话伤寒夹证
一、夹食伤寒
二、夹痰伤寒
三、夹饮伤寒
四、夹气伤寒
五、夹血伤寒
六、夹阴伤寒
七、夹哮伤寒
八、夹痞伤寒
九、夹痛伤寒
十、夹胀伤寒
十一、夹泻伤寒
十二、夹痢伤寒
十三、夹疝伤寒
十四、夹阴伤寒
十五、夹痨伤寒
十六、临经伤寒
十七、妊娠伤寒
十八、产后伤寒
话伤寒坏证
一、伤寒转痉
二、伤寒转厥
三、伤寒转闭
四、伤寒转脱
何秀山其人其事(代序)
何秀山,清代绍兴人,系何廉臣之祖父,精医,为一代名医。何氏常与俞根初切磋医技,《通俗伤寒论》手稿,由俞根初赠送给何秀山。
何秀山说:“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绍派。先任沨波(清代绍兴医家)而负盛名者,曰俞根初。行三,凡男妇老少就诊者,统称俞三先生。日诊百数十人,一时大名鼎鼎,妇孺咸知。其学识折衷仲景,参用朱氏南阳、方氏中行、陶氏节庵、吴氏又可、张氏景岳。其立方不出辛散、透发、和解、凉泻、温补等五法。其断病,若者七日愈,若者十四日愈,若者二十一日愈,十有九验,就诊者奉之如神明。内子胡患伤寒,延聘者三,次诊病即有转机,三诊热退神清,能饮稀粥,自用调养法而痊,从此成为知己。赴安镇诊病毕,即来晤谈,对余曰:勘伤寒证,全凭胆识。望形察色,辨舌诊脉,在乎识;选药制方,定量减味,在乎胆。必先有定识于平时,乃能有定见于俄顷。然临证断病,必须眼到、手到、心到,三者俱到,活泼泼地而治病始能无误。熟能生巧,非笨伯所能模仿也。余啧啧赞叹之不已。一日,出《通俗伤寒论》示余。一一浏览,其学术手法皆从病人实地练习,熟验而得,不拘于方书也,一在于其经验耳。其著作体裁,一曰勘伤寒要诀,二曰伤寒本证,三曰伤寒兼证,四曰伤寒夹证,五曰伤寒坏证,六曰伤寒复证,七曰瘥后调理法,直截了当,简明朴实,余遂珍藏箧中矣。嗣晤任君沨波,询及俞君方法,据云:有根初之胆识则可,无根初之胆识则动辄得咎矣;有根初之盛名则可,无根初之盛名则所如辄阻矣。旨哉言乎!虽然,俞氏经验多,阅历深,确有见地,岂容藐视?爰为之随选随录,随录随按,务使俞氏一生辨证用药之卓识雄心,昭昭若发蒙,而余心始慊。若听其尘封蠹蚀,湮没不传,他年旧雨重逢,能毋诮让我乎?余之私意,盖欲以良朋实验之专书,为吾绍留一传派,亦医林之风土记也。”
何秀山首先在俞氏《通俗伤寒论》的三卷抄本上进行系统研究,每条每段各加按语,或作阐发,或作补正,使“俞氏一生辨证用药之卓识雄心,昭然若发蒙”。何氏的学术经验,据何廉臣先生称,由博返约,服膺于“四张”。何秀山自己也在《通俗伤寒论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何秀山医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