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脉学十六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临证脉学十六讲/姚梅龄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ISBN978-7-117-16291-3
Ⅰ.①临… Ⅱ.①姚… Ⅲ.①脉学 Ⅳ.①R241.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178233号
门户网: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网上书店
卫人网:www.ipmph.com 护士、医师、药师、中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培训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临证脉学十六讲
编  著:姚梅龄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购书热线:4006-300-567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6年12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6291-3
策划编辑:陈东枢
责任编辑:陈东枢
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姚梅龄简介
姚梅龄,男,江西南昌人。硕士生导师。江西中医学院特聘教授,江西省名誉名中医,江西中医学院姚荷生研究室主任。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6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用纯中药治愈了不少现代医学公认的“不治之症”和疑难疾病,对急性发热性及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尤佳,多次到全国各地讲学。主要研究领域有:①“证”的实质与五大辨证纲领统一;②疾病分类学;③中医鉴别诊断学;④表证证治;⑤三焦腑病证治;⑥中医学术发展史;⑦中药煎煮规范;⑧中医诊疗程序规范;⑨脉学。且悉心钻研、整理其父姚荷生教授(江西中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的遗稿达13年之久。姚梅龄一直秉承父训慎于著述,已出版著作1部,发表学术论文17篇。
前言
脉诊是中医重要诊法之一,其实际作用和重要意义在于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在中医理论体系及诊疗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脉理精要,其体难辨”,虽经历代医家发微解难,临床上仍难免“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学习与应用难度颇大。
本书作者感悟于当代脉学之殇,致力于脉学知识的传播与中医脉诊技能的提高,学为实用,以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于2010年与2011年作为项目主持人连续成功举办了两期“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脉诊培训班”,并作为主讲教师承担了绝大部分授课与临床带教任务;除此之外,本书作者还是2006年深圳“国际脉学学习班”的唯一主讲教师。以上述三次授课内容为蓝本,经整理为《临证脉学十六讲》一书。本书以经典理论为纽带,凝聚一门三代名医临床脉诊心得,注重辨证论治中脉诊运用规律的梳理。本书分为脉诊总论、脉诊各论、临床上几种特殊病脉的转变三部分,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脉学理论,颇多个人体会,并力求言简意赅,通俗而不离经旨,理论结合临床。
本讲稿有六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以“脉象之象”代替传统的脉形,纲举目张,从脉率、脉律、脉位、脉体、脉力及脉势六方面探讨脉象的分类客观依据与指感特征的构成要素,便于体会与掌握。其二是,从临床实际中总结并分类阐述了常见的、诊断价值比较大的四十三种寸口脉象(见中篇脉诊各论),实用性很强。其三是,突出严格标准的脉诊操作规范与脉象记录格式,在此基础上对脉象进行大致定量分级。其四是,以脉象的形成机理代替传统脉学专著中的脉象主病,并依据不同机理在临床上出现概率的大小进行排序,以便医者依据从常到变的原则做出合理的诊断排序,另外每种脉最后或附有验案举例,以强化学者对脉象诊断意义的认识。如涩脉的诊断意义即按湿滞气机、饮郁气机、瘀血、阴枯进行概率由大到小的排序,以免漏诊或一见涩脉就诊断为有瘀血。其五是,由于每种脉象均可出现于多种不同的病因病机的病证中,因此,本书将通过脉象本身与伴随症鉴别方法,来鉴别这些不同的病证,并以此作为重点内容之一论述脉诊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作用。其六是,首次总结了临床上几种特殊病脉转变的诊断意义,对于急症与危重症诊治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尚需说明的是,本讲稿所引用《伤寒论》条文皆引用自《伤寒论浅注》(清光绪三十年甲辰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金匮要略》条文皆引用自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金匮要略》(何任等整理)。
本书的脉象分类及各种病脉的诊断意义等学术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医经典与姚国美、姚荷生以及姚梅龄、姚椿龄、姚芷龄兄妹三人的经验积累。本书中“脉学源流概论”部分由石强执笔,姚梅龄删改而成。因此,《临证脉学十六讲》不但总结了前贤的脉学成就,而且有所创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各层次中医师与初入门者阅读参考。本书的整理工作得到了朱宇清、姜向坤、蔡安和三位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姚梅龄
2012年7月1日
Table of Contents
上篇 脉诊总论
第一讲脉学源流概论
第二讲脉诊的价值
第三讲关于“脉学真假”及“脉症从舍”
第四讲传统中医有关脉诊的基本理论
第五讲脉诊操作规范
第六讲脉象分类的客观依据
第七讲脉象大致定量分级与脉象记录格式
中篇 脉诊各论
第八讲脉诊各论概说
第九讲脉率异常类病脉
第十讲脉律异常类脉象
第十一讲脉题异常类脉象
第十二讲脉位异常类脉象
第十三讲脉力异常类脉象
第十四讲脉势异常类脉象
第十五讲复合脉
下篇 临床上几种特殊病脉的转变
第十六讲几种特殊病脉转变的诊断意义
上篇 脉诊总论
第一讲脉学源流概论
脉诊是中医特别突出的诊法之一,三指诊脉几乎成为中医师的标识。脉法源于经络检查,其间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漫长岁月,由全身遍诊法发展为独取寸口诊脉法。由于辨证论治即对于疾病的“平脉辨证”的客观需要,诊脉方法逐步完善,脉名的确定及其脉形的描述渐趋统一,这个过程亦是中医脉诊规范化的发展过程,其发展是一个由繁入简、由博返约的螺旋上升过程。
对于各种脉象的诊断意义,中医也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认识过程。众多医家在临床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过程中,对脉象的 ............

书籍插图:
书籍《临证脉学十六讲》 - 插图1
书籍《临证脉学十六讲》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临证脉学十六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