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中医课程速记
李兴广 杨毅玲
本书是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供 中医药类专业用)为蓝本,采用七字歌诀形式编著。概括了中医诊 断学所学之精要。诀后又有具体要求的内容,对歌诀所述进行充分 地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 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适用于中医院校学生及 自学中医者阅读,对临床工作者亦颇具参考价值。
书名: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作者:
李兴广 杨毅玲
CIP号:
218073
ISBN:
978-7-122-25149-7
责任编辑:
李少华
出版发行:
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
购书咨询:
010-64518888
售后服务:
010-64518899
网址:
http://www.cip.com.cn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编写人员名单
主 编
 李兴广 杨毅玲
编写人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田鹏飞 李兴广 李秀岭
    杨毅玲 张 珊 张惠敏
    林 燕 姜秀新    
编写说明
中医课程速记丛书是以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为蓝本,采用七言或五言歌诀形式编著,概括了中医基础课程的内容精要,并以内容注释形式囊括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全部内容。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包括中医诊法、中医辨证、诊断综合运用等内容。该门课程知识点多,而且零散,对学习者来说,快速简便的学习记忆该门课程是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书按照教材的框架体系将中医诊断学的知识点编成歌诀,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读者只需熟读背诵数句简单上口的歌诀,便可以迅速掌握复杂的中医诊断学知识,本书可作为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的应试助学参考书,对于刚步入临床的初级医师也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由于编者知识和经验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请同行及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2月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体
四、望姿态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第三节 望排泄物
一、望痰涎
二、望呕吐物
三、望大便
四、望小便
第四节 望小儿示(食)指络脉
一、示(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
二、示(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
三、示(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
第五节 望舌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舌诊的内容
五、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二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一、正常声音
二、病变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一、病体之气
二、病室之气
第三章 问诊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疼痛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五、问耳目
六、问睡眠
七、问饮食口味
八、问二便
九、问女子
十、问男子
十一、问小儿
十二、问情绪
第四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脉象要素和平脉特征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
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第二节 按诊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
二、按诊的内容
第五章 八纲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意义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
二、八纲辨证的源流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一、表里辨证
二、寒热辨证
三、虚实辨证
四、阴阳辨证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一、证候相兼
二、证候转化
三、证候真假
第六章 病因辨证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
一、六淫辨证
二、疫疠辨证
第二节 情志内伤辨证
第三节 劳伤辨证
第四节 食积辨证
第五节 虫积辨证
第六节 外伤辨证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节 气病辨证
一、气虚证
二、气陷证
三、气虚不固证
四、气脱证
五、气滞证
六、气逆证
七、气闭证
第二节 血病辨证
一、血虚证
二、血瘀证
三、血热证
四、血寒证
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
一、津液亏虚证
二、津液内停证
第四节 气、血同病辨证
一、气血两虚证
二、气虚血瘀证
三、气不摄血证
四、气随血脱证
五、气滞血瘀证
第八章 脏腑辨证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
一、肝血虚证
二、肝阴虚证
三、肝郁气滞证
四、肝火炽盛证
五、肝阳上亢证
六、肝风内动证
七、寒滞肝脉证
八、肝胆湿热证
九、胆郁痰扰证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一、心气虚证
二、心阳虚证
三、心阳暴脱证
四、心脉痹阻证
五、心血虚证
六、心阴虚证
七、心火亢盛证
八、痰蒙心神证
九、痰火扰神证
十、瘀阻脑络证
十一、小肠实热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一、脾(胃)气虚证
二、脾虚气陷证
三、脾(胃)阳虚证
四、脾不统血证
五、寒湿困脾证
六、湿热蕴脾证
七、胃阴虚证
八、寒滞胃脘证
九、胃火炽盛证
十、食滞胃脘证
十一、胃脘气滞证
十二、胃虚停饮证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一、肺气虚证
二、肺阴虚证
三、肺阳虚证
四、风寒束肺证
五、风热犯肺证
六、燥邪伤肺证
七、寒痰阻肺证
八、肺热炽盛证
九、痰热壅肺证
十、大肠湿热证
十一、肠热腑实证
十二、肠燥津亏证
十三、大肠虚寒证
十四、虫积肠道证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一、肾精不足证
二、肾阴虚证
三、肾气不固证
四、肾阳虚证
五、肾虚水泛证
六、肾不纳气证
七、膀胱湿热证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
一、心肾不交证
二、心肾阳虚证
三、心肺气虚证
四、心脾两虚证
五、心肝血虚证
六、脾肺气虚证
七、肺肾阴虚证
八、肝火犯肺证
九、肝胃不和证
十、肝郁脾虚证
十一、肝肾阴虚证
十二、脾肾阳虚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一节 六经辨证
一、太阳病证
二、阳明病证
三、少阳病证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 插图1
书籍《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医诊断学速记歌诀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