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黄昏(英文版)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7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Copyright ©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No part of this public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distributed by any means, or stored in a database or retrieval system,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permiss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本书版权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独家所有。如未获得该社书面同意,书中任何部分之文字及图片,不得用任何方式抄袭、节录、翻印或存储利用于任何数据库及检索系统等。
Publish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No. 19 Xisanhuan Beilu
Beijing, China 100089
http://www.fltrp.com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紫禁城的黄昏 = 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 英文/ (英)庄士敦(Johnston, R.F.)著.—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9
(京华往事)
ISBN 978-7-5600-7843-4
Ⅰ. 紫…Ⅱ. 庄…Ⅲ. 1 爱新觉罗·浦仪 (1906~1967)—生平事迹—英文 2 中国—古代史—史料—清后期—英文 Ⅳ. K827=7 K252.06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08) 第149557号
出版人: 于春迟
责任编辑: 文雪琴 王苗苗
封面设计: 袁璐
出版发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社址: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9号 (100089)
网址: http://www.fltrp.com
版次: 2008年10月第1版 2008年10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600-7843-4
制售盗版必究举报查实奖励
版权保护办公室举报电话: (010)88817519
总序
北京是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名震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定都史,自元朝迄今,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华,是我国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伟大象征。在这里,优美秀丽的风景名胜、巍峨厚重的宫殿城阙、布局齐整的街巷胡同、京腔京调的语言文化、五方杂厝的社会习俗,以及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使这座千年古都显得神秘而博大。北京宛若一座盛藏着丰富古董的历史博物馆,堪称东方历史、文化、艺术的璀璨宝库,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
自元代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从四方八面来到北京,或旅行游览,或讲经传教,或从事经贸,或供职朝廷,北京开始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名都。元代的“汗八里”城即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元朝时有马可•波罗、孟特•科维诺、热拉德、安德鲁、帕烈格利诺、托马斯、彼得、马黎诺里等西方人士先后来到北京,他们大多将自己的经历写成游记,增进了欧洲人民对遥远的中国的了解。其中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大都游历并被任命官职,回国后留下的《马可•波罗游记》详述了大都城的壮丽景象,令西方读者惊羡不已,成为近代西方对外殖民拓展的一大动力。明末清初一批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庞迪我、熊三拨、龙华民、邓玉涵、汤若望等,奉命来到北京,他们任职朝廷,融入京城士大夫群中,将西方的宗教、数学、天文学、建筑工艺带入中国,开西学传播之先河,形成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对西方的自然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他聘请比利时人南怀仁掌管钦天监,邀请葡萄牙人徐日升、法国人白晋和张诚、比利时人安多、意大利人马国贤等进宫讲授西方数学、天文学、解剖学、药理学、拉丁文、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京师学风影响极大,一时间学者论算学不分中西,“大率兼治算学”。作为中国园林建筑之最的圆明园也留下了中西交流的痕迹。乾隆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参与了圆明园的工程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圆明园“西洋楼”的大水法等多处工程,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引进了第一个以机械为动力的人工喷泉。雍正年间国子监先后设俄罗斯馆(1728年)、西洋学馆(1729年),教授俄语、拉丁语,是为官办外语学校之始。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马嘎尔尼进京觐见清皇,因觐见礼仪之争,拉开了中英外交争端的序幕,中西交往从此受到阻隔。
近代以降,西方列强虎视眈眈,觊觎京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打入北京,焚烧圆明园,使北京城遭受空前的劫难,也给这座巍峨的文化名城蒙上了沉重的历史阴影。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大举侵华,北京再次蒙难。伴随着列强血与火的洗劫,挟着通过不平等条约所享有的外交、通商、传教等特权,西方殖民者大批进入北京。他们创办的学校、医院、教堂、银行等西式机构在京城星罗棋布,西方文化在北京因此广泛流传,古老的北京打上了殖民化的烙印。
北京有着无限的魅力,也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中国人说,外国人也说。随着外国人士源源不断地来到北京,一大批以外国人士观察、游览、研究北京为主题的作品亦持续不断地产生。这些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北京的文化想象,将北京变成一个国际性的热门话题。许多外国人从“中国通”变成“北京迷”。在近代以前来京西方人士撰写的著述中,为人所广为知晓者,从元代的《马可•波罗游记》,到明末清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留下的《中国札记》;从白晋的《康熙帝传》、张诚的《张诚日记》、马国贤的《清廷十三年》等传教士描绘京师情景的回忆文字,再到马嘎尔尼使团出使中国撰写的旅行记录,都有大量关于北京的历史记载,这些文字唤起西方人对北京的热情向往,成为西方想象北京的经典源泉。步入近代,伴随西方列强军事上的胜利,更多西方人士涌入北京,他们将自己游览、考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紫禁城的黄昏(英文版)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