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乔治·艾略特生于1819年,与维多利亚女王同年出生。她拥有好多名字:出生时叫玛丽·安妮·伊万斯(Mary Anne Evans)。而在她生命中的不同时期,她又是玛丽·安·伊万斯(Mary Ann Evans)、玛丽安·伊万斯(Marian Evans)、玛丽安·伊万斯·刘易斯(Marian Evans Lewes)、玛丽·安·克罗斯 (Mary Ann Cross)。而在艺术世界中,她永远都是乔治·艾略特。她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她生命中的一个特定阶段,反映出了她身份的些许改变。虽然她生活在一个女人很少能够享有自由的时代,但却从不会限制自己的改变。没有什么财产可继承的她执意选择了写作的道路。为了成为一位散文家、翻译家,艾略特于1850年搬到了伦敦,其实她早在17岁就做出了成为一位小说家的决定。随后半年,她完成了第一部小说《阿莫斯·巴顿牧师的不幸遭遇》(The Sad Fortunes of the Reverend Amos Barton)。也就是从这部小说开始,她就是乔治·艾略特了。
艾略特为什么要写作?在1872年完成了杰作《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后,她在一封信中写道,她的小说“只是生活中的一系列实验——企图弄明白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到底能够有何作为”。艾略特提及这些“实验”并不是任何巧合,她写的东西中没有一样是出于巧合。实验的每一个步骤都谨慎地将实证论与想象融合在一起,事实与理论融合在一起,这也是她的写作风格。亨利·詹姆斯曾抱怨说艾略特的书中包含了太多的科学知识,而缺乏艺术特性。但是詹姆斯误解了艾略特的写作手法。她的长篇小说是一些为真理服务的虚构作品,是在“时间所做的各种检验”下“对人的历史的观察审视”。艾略特总是想在她精心构思的情节中得到答案。
虽然艾略特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几乎囊括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百科全书》,但她的小说最终关怀的却是人的天性。她想要“洞穿”人类生命中心的“细微进程中所蕴含的那份含糊不明”。作为一位朴素浪漫主义的批评家,艾略特总是以十分严肃的态度看待那些冷冰冰的科学事实。如果现实被一系列机械的动因所控制,那么生命是否也是一台构造精良的机器呢?我们是否只是游离于冷漠宇宙之外的一些化学物质和本能?自由意志是否只是一场精致的幻觉?
这些旷日持久的问题如同史诗一般,而艾略特所写的正是史诗小说。在维多利亚时代,她的小说把物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巧妙地编织在了充满地方政治和爱情情节的故事中。她迫使19世纪新兴的经验论知识与人类经验这一古老现实当面对峙。对于艾略特来说,这才是小说的目的所在:让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比常常改头换面的理论更加确切的”认识。科学家们总以为我们是遗传因素的链下囚徒,在这些科学家寻找我们生物学方面的“纹理”时,艾略特的艺术却辩驳说,大脑并不是“像切割过的大理石一样棱角分明”。她相信人类天性最基本的要素是可塑造的,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运用意志让自己改变”一样。不管有多少基于机械论的科学问世,我们本质上的自由都岿然不动。
社会物理学
艾略特所在的时期是一个理性之花绽放的时代,那时,人类自由的问题成了科学辩论的中心。实证主义是由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1]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它向人们允诺了一块“理性乌托邦”的疆土。在这一乌托邦世界中,科学原理使人类的存在变得完美。正如由神话与仪式构建而成的神学世界已经让位于哲学世界一样,科学实验和钟形曲线(bell curve)同样也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已经过时而应该被淘汰。经过漫长的时间,自然之谜终将被完全解开。
人们很难抗拒实证主义所许下诺言的诱惑。知识阶层开始展开双臂拥抱实证主义理论,统计师成了名流,每个人都在寻找测量的对象。对于年轻的艾略特来说,她的大脑中总是充满了新思想,而实证主义似乎更像是一个应运而生的信条。在一个星期天,她突然决定不再去教堂了。她断然确信,上帝不过是虚构出来的,她所信仰的新宗教应该是理性的。
就像所有宗教一样,实证主义自称能够解释一切。从宇宙的历史到未来,对于实证主义来说,没有什么问题能够深广到不可解决的程度。但是实证主义者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同时也在很多角度上会将自身瓦解的问题,就是自由意志这一悖论。牛顿的重力理论使得天体中的月食动态变化过程变得神圣,这激发了实证主义者的灵感,他们竭力想要争取在人类的运行动态中发现一个与重力理论类似的规律。[2]依照他们沉闷的哲学来看,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被看不到的线所操控着的真人大小的玩偶而已。
这一人文科学的创始人是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Pierre-Simon Laplace)。他不仅是那个时代最著名的数学家,还担任过拿破仑的内政部长。[3]当拿破仑问拉普拉斯为什么他关于宇宙定律的五卷著作中对上帝只字未提时,拉普拉斯回答说:他“不需要做那种特定的假设”。拉普拉斯不需要上帝,因为他相信概率论(Probability theory)——他坚信凭借自己的这项奇异的发明,值得一问的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包括人类自由这一远古奥秘。
拉普拉斯是在他研究的行星运行轨道中得到概率论的想法的,但是他对天体运行论的兴趣远远不及观察人类所蕴含的运行规律那么大。拉普拉斯知道天文测量很少能够按照牛顿定律去运行。太空远不像钟表那么精准,而天文学家对它的描述则又一直是断断续续的。比起人类的视觉,拉普拉斯更相信天体的运行法则,他相信这种不规则的观察现象源于人类的失误。他知道,即使是两位天文学家同时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同一星球运行轨道的图表,他们的数据也会各不相同。这种偏差并不在于星体,而在于我们自己。
拉普拉斯发觉这些差异和分歧都可以被克服,其中的奥秘在于将这些偏差进行量化。观测者要做的只是标记出观察中出现的差异,然后运用最新研究出来的钟形曲线,找到概率最大的那个观察结果就可以了。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跟踪行星的运行轨道。统计学就这样战胜了主观性。
然而,拉普拉斯的理论并没有局限于解释木星的轨道或金星的自转。在《关于概率的哲学随笔》(Essai sur les Probabilit ............

书籍插图:
书籍《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 插图1
书籍《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艺术与科学的交融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