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5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 王明珂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ISBN 978-7-208-13618-2
Ⅰ. ①反… Ⅱ. ①王… Ⅲ. ①史学—研究 Ⅳ. ①K0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6)第 028656号
书名: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作 者:王明珂
责任编辑:易 强
转 码:南通众览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ISBN:978-7-208-13618-2/K·2487
本书版权,为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所有,非经书面授权,不得在任何地区以任何方式进行编辑、翻印、仿制或节录。
豆瓣小站:世纪文景 新浪微博:@世纪文景
微信号:shijiwenjing2002
发邮件至wenjingduzhe@126.com订阅文景每月书情
目录
谢词
前言 为什么赤脚惯了踩在锐石上不知痛?
历史与“历史”
反思性
本书的写作目的
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在文献中作田野
第一章 事实与现实
历史事实
社会事实与民族志事实
事实、真相与现实
第二章 典范与边缘
类比法与历史、民族事实探索
典范历史
典型文化
边缘的历史与文化
第三章 人类社会的基本面貌
环境与领域资源
经济生业
社会结群
文化与文化表征
个人、文化与社会
第四章 表相与本相
表相、表征
本相、社会现实
习行与习性:布迪厄的习行理论
习性与社会本相
第五章 认同与记忆
集体记忆、社会记忆
社会为何有记忆:认同、区分与人类生态
人类生态与社会记忆
社会如何记忆:语文表述
内在情境与外在情境
表述性知识与默示性知识
历史心性、文类与社会记忆的延续
社会如何记忆:物与身体表述
以物像传递的社会记忆
以群体仪式活动传递的社会记忆
日常生活行为传递的社会记忆
社会记忆的分类
记忆与历史
社会记忆
集体记忆
历史记忆
根基历史记忆
第六章 文本与情境
文本与文本分析
文本分析与文献研究
文本与情境举例
人类经济生态情境与相关文本
族群认同情境与“历史”文本
我族边缘建构情境与相关文本
人类群体认同情境与“身体”文本
女性的社会边缘情境与相关文本
少数民族的社会边缘情境与相关文本
文本所描述的与喻示的讯息
第七章 文本结构与情境结构
文本结构一:历史心性
弟兄祖先历史心性
英雄祖先历史心性
结合弟兄与英雄祖先的历史心性
“弟兄”与“英雄”历史心性人群接触之情境
文本结构二:文类
正史文类与中原帝国情境
方志文类与地方情境
文本结构三:模式化叙事情节
英雄征程记与英雄徙边记
其他形式文本中的模式化情节
文本结构的作用
第八章 三种文本表征分析策略
文本生命的情境分析:陶器的比喻
多点观察与整体比较:凹凸镜的比喻
弟兄祖先历史之文本与情境
汉化情境呈现的弟兄祖先历史变化
藏化情境呈现的弟兄祖先历史变化
认识“我们”借以观察“历史”的凹凸镜
两层凹凸镜面上的像:神话、传说与历史
边缘微观社会探索:燃烧木杆的比喻
汉化与少数民族化的微观过程:北川经验
孙吴至东晋时期会稽士人的华夏认同情境
汉化:以燃烧木杆为喻的新理解
少数民族化的微观过程:湘西经验
抉择、移动与边缘
第九章 结语
体认与体谅的历史知识
微观、片面与刹那的历史
人类生态、反思性历史、反思性认同
反思性中国人认同
附录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电影与小说观读之后
参考书目
如在一个夏夜
荷塘边有许多不同品种的青蛙争鸣
不久我们会被一个声音吸引
一个规律宏亮的声音,那便是“典范历史”
被忽略、压抑的其他蛙鸣,便是“边缘历史”
我们对历史的整体了解
在于倾听它们间的争鸣与合鸣
并由此体会荷塘蛙群的社会生态
一个隐藏的景
谢词
本书初稿在我2005~2006年访问哈佛大学期间已完成,之后我又花费将近九年的时间来修改它。即使如此,今日本书得以问世,并不表示我对它已相当满意;这是一本永远不能让我满意的著作。它的主题涉及我们意识与思虑难以察觉的社会本相—我们生活在表相化的世界而难以认识身边事物之本相。因此我要对自己的研究论述保持怀疑。也因此,首先我要感谢质疑与挑战学术典范与“常识”的各学科大师,以及在各种场合对我的学术论述提出质疑与批判的读者、听众与评论人,我从他们那儿受益良多。
2010~2013年我担任中台湾的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期望借此职来实践我的反思史学理想,推行基于“实务、实学、实作”的教学与研究。此三年间,本书的写作几乎完全陷于停顿,然而在与之相关的问题反思与实践上,我却大有所获。这是一个“田野”,在此我得以深入观察与体认国家权力如何主导大学走向;通过经费补助与研究奖助,引导各大学走向追求国际排名之研究与教学,让全台湾“顶尖大学”
1
教授们陷入追求论文发表之集体狂热中。在此我也观察到,一些学者如何坚持基于其学术专业的社会关怀与实践,宁居于此学术顶尖潮流之边缘。我要感谢在这三年中与我一同工作的中兴大学师生、助理,特别是我在文学院和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工作伙伴,以及与我们合作的中台湾学界及台中乡土学会的朋友们。
多年来,我穿越史学、人类学及其他社会科学边界的研究之路,艰辛但并不孤寂。我要感谢与我在青藏高原东缘(藏彝走廊)研究上合作的朋友Sarah Fraser、彭文斌、王秀玉、王铭铭等教授,以及在田野工作上协助我的当年博硕士生王田、郭建勋、何文海、苏布德、关丙胜等,他们目前都已在学术及教学机构任职。感谢我的助理及学生胡其瑞多年来为我办理许多田野差旅、学术会议等计划行政事宜。我也要感谢人类学高级论坛的朋友徐杰舜、徐新建等教授,以及这个学术社团中的优秀青年学者,许多人来自中国边疆,他们的学术热忱常让我十分感动。海峡两岸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界朋友谢世忠、潘英海、何翠萍、张茂桂、马戎等,多年来经常与我在各种学术场域相辩驳;我要感谢他们给我的思考激荡,更要感谢茂桂对本书原稿的修正建议。
我对中国边疆的历史与人类学研究,让我结识许多少数民族朋友。从蒙古草原到北疆,从青藏高原到云贵川湘的丘陵盆地,我都经常得到他们的协助与热情招待。他们对本民族及地方问题的关怀、观点与深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