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土地退化与治理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0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土地退化与治理研究
雷金银,吴发启 著
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目录
总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概述
1.2.1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研究现状
1.2.2 风蚀荒漠化的研究现状
1.2.3 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
1.2.4 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及保护性耕作研究现状
1.2.5 我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区域概况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土壤风蚀因子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现状评价
2.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1 查阅收集资料
2.1.2 野外调查及土壤样品采集
2.1.3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2.2 影响土壤风蚀的气候因素
2.2.1 降水量变化特征
2.2.2 风速的变化特征
2.2.3 气温变化特征
2.2.4 风蚀气候侵蚀力变化特征
2.3 土壤
2.4 人为因素
2.5 农田土壤风蚀特点
2.6 土壤风蚀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2.6.1 土壤养分的含量特征
2.6.2 土壤养分空间变化特征
2.6.3 土壤养分时间变化特征
2.7 小结
第三章 风沙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3.1 试验方法
3.1.1 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设计
3.1.2 冬小麦引种及保护性耕作试验设计
3.2 玉米保护性耕作
3.2.1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2.2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3.2.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2.4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2.5 保护性耕作对作物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3.2.6 经济效益分析
3.3 冬小麦引种试验研究
3.3.1 引种试验环境适宜性评价
3.3.2 引种试验结果验证
3.3.3 保护性耕作种植冬小麦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3.3.4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率的影响
3.3.5 经济效益分析
3.4 小结
3.4.1 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
3.4.2 冬小麦引种试验研究
第四章 基于风洞模拟的保护性耕作防风蚀效益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实验方案设计
4.1.2 野外采样
4.1.3 风洞模拟实验
4.1.4 实验模型尺度
4.1.5 观测项目与方法
4.1.6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 风洞模拟实验结果
4.2.1 耕作措施对下垫面粗糙度及风速廓线的影响
4.2.2 不同耕作措施下起动风速的对比分析
4.2.3 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风蚀速率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不同耕作措施综合评价
5.1 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5.2 TOPSIS(technique foRordeRpreference by simiIarityto ideaI soIution)法
5.2.1 TOPSIS法原理
5.2.2 TOPSIS法评价步骤
5.3 应用TOPSIS法对不同耕作措施进行综合评价
5.3.1 指标的选择
5.3.2 综合评价
5.4 靖边县种植冬小麦生态经济适应性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封底
总序
我国黄河上中游悠久的丝路文明、农业文明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中十分灿烂辉煌的一页。但是,由于人口压力以及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与不科学的农业活动,西北广大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贫困落后面貌长期存在,土地广阔的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特别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制约当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瓶颈之一。
西北地区的不发达、贫穷落后与环境破坏尤以其农村为甚。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及当地广大民众为改变其落后面貌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无数科技工作者从科学和技术方面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一批年轻博士对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完善,从理论与技术、原理与规划等方面探讨了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问题。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和支持下,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了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西部大农业发展战略”项目,并出版了该项目的配套丛书。丛书立足“三农”问题,突出“战略”特色,对限制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以剖析,并辅以在该地区取得的一系列新的技术成果,着力为该地区的农业开发及生态建设提出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科学的发展途径。
丛书内容丰富、分析透彻、论证有力,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体现了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追求科学的情怀。在归纳、总结和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制约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干旱和荒漠化,丛书开展了以下研究:丛书作者尝试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承载力、能值与虚拟水量等四个方面的指标分析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方法与模型,并以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水土保持生态农业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丛书中探讨了影响西北水土流失区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为基础规划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规模及布局的建议,即将流域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相结合,根据流域土壤水分的微地形分异规律,以“适地、适水、适物(植物、作物)”为原则安排土地利用与植被恢复布局,并利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调节流域水文过程,改良生境或立地条件。同时,按照水量平衡原则,根据植物健康需水要求与土壤水分供应情况,调整群落结构;合理利用草地,发展梯田种草、草田轮作,实现农牧结合,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充分发挥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丛书通过定位观测与实验模拟相结合,分析了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土地退化的过程与机理,提出了采用保护性耕作、调整种植结构等农田防沙举措,可为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逐水草而居”是西北地区的文化特色,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西北地区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 ............

书籍插图:
书籍《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土地退化与治理研究》 - 插图1
书籍《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土地退化与治理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黄土高原北部风沙区土地退化与治理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