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时代(1870-1895)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9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王鼎杰 著
当代中国出版社
目录
contents
引子 七十年不遇之洪灾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第一章 一万年来谁著史
第二章 宿命般的对日外交
第三章 台海危机波谲云诡
第四章 四十寿诞下的粉饰太平
第五章 大清国的变与不变
第六章 李中堂的改革
第七章 越南出了个刘永福
第八章 朝鲜问题横起风波
第九章 南天惊雷:山西—北宁是怎么失守的
第十章 镜花水月的短暂和平
第十一章 巴黎抓起石头,却砸了双方的脚
第十二章 镇南关:惊人的尾声
第十三章 十年竞争落差惊人
第十四章 陷入朝鲜漩涡
第十五章 此路不通,因为不许去走
第十六章 大败局:从黄海惨胜到旅顺失守
第十七章 有人从此到瀛洲
画外余音 陆沉的古国与崛起的新大陆
主要参考文献
引子:七十年不遇之洪灾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七十年不遇之洪灾
同治九年(1870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个大事不断之年的无大事之日。
此时的大清国,真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纷沓而来;积贫积弱,积重难返。王朝刚从一场与法国的教案冲突中脱身,日本又跑来要求建立西式邦交。放眼内望,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征战,太平天国与捻军终于成了历史名词,可代价是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打成一片焦土。而西北、西南的叛乱却仍呈不可收拾之势。举凡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云南、贵州,仍笼罩在前途晦暗的血腥内战之中。列强又趁机作浪。不列颠渗透西藏,法兰西蚕食越南,俄罗斯屯兵中俄边境,虎视眈眈,静待时机,大有鲸吞、蚕食并进之势。
可是,在这样一个春节在望之际,新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念念不忘的却是降水(雨雪)量问题。
对于像传统中国那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农业大国,像风调雨顺这样貌似平淡,却又直接影响到王朝长治久安的事情,总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就在这一天写给友人的私函里,李鸿章先是追忆了这几年来的“水旱频仍”,虽然基层屡有豁缓赋税征调的呼声,可是残酷的现实却是各级官府“摊捐叠加”。结果就是“连岁无麦,民食极艰”,尚可聊以自慰的是,本年“冬内得小雪四次,虽未甚霑足,麦苗似均长旺。若讬福庇,稍有春雨接济,定获有秋”。
可惜天不遂人愿。同治十年(1871年)的春天并没有给李总督的辖区送来期待中的春雨,看着辖区内日渐枯萎的麦苗,李鸿章在写给老师曾国藩的信中,甚至要为后者的辖区能够得到“透雨”而特别表示祝贺了。
到三月中旬,旱情仍未有好转,李鸿章也只有在写给恩师的信中继续倾诉苦水:“畿疆春来仅获小雨,麦苗多枯,秋禾未种,殊深焦灼。”但是就在这个三月的后半月,忽然有了转机,出现了连续降雨的天气,虽然降的都是小雨,但“麦苗虽不甚旺,秋禾差可播种”。到五月初,麦子总算保住了中等收成。
就在李鸿章转而“专盼秋谷告丰”的时候,五、六月间形势忽又骤变,连降暴雨,直隶境内“雨水极大,为嘉庆六年以来所仅见”。在这场七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永定河上游八处决堤,“并将芦沟桥下石堤冲塌”。仅此一项修复工程即估价“约需二十余万”两白银。“天(津)、河(间)、顺(天)三府”同时遇灾,天津四周“数百里一片汪洋”。李鸿章紧急申请截留十万石漕粮赈济灾民,但就算批准也“犹难遍及”。又念及芦沟桥修复工程巨款难筹,不免“仰屋徒嗟,焦灼曷已”。与此同时,安徽到上海一带却又陷入“苦旱”状态,“棉稻歉收”,李鸿章也只有长叹:“岂南北各有一天也!”
到七月下旬,灾情进一步恶化,“津、河各郡竟成泽国”,只有种在高地上的农作物得以保全。可是,从七月二十九日到八月初四,“连雨六昼夜,高地收成遂又大歉”。
到八月中旬,永定河上的决口增加到了十余处,维修费用估价也提高到了三十余万两。嘉庆六年(1801年)的水灾与之规模相当,当时中央财政尚算充实,当年即拨款一百数十万两赈灾,“次年春夏尚有巨资接济”。而且这些拨款中既有来自国库的公款,又有大量属于内府的皇室私钱,真可以算是家国同构,体恤下民了。
但在连年战乱之后的同治十年,李鸿章既难以得到中央拨款,更难以得到皇室的内币。他能得到的只是十万石漕粮(内江浙漕米八万石,奉天粟米二万石),外加从浙江与江苏采买的四万石赈米(二省各采买两万石)。可是,十万石漕粮只能应急,就算四万石“江浙赈米折价解到”,也不过饥民一月的口粮。虽然后来又追加了两万石赈米,但无疑还是杯水车薪。
尤其令李总督头痛的是,直隶北部地区的农村民居多是“土坯苇墙”,大水浸泡后土崩瓦解,“朔风早寒,僵毙待拯之苦,不堪设想”。又由于“津郡为九河下梢,洪流横溢,平地深至丈余,其四乡难民扶老携幼而来不可胜数”。一时间,天津城内灾民涌动,人满为患。
总之,用李总督写给皇太后和皇上御览的奏折里的话说就是:“本年顺(天)、保(定)、(天)津、河(间)等府霖雨成灾,河堤溃漫,居民荡析。情形极为困苦。”而在农业中国,饥民往往意味着乱民,而当乱民又变成流民时,问题就严重了。这些还都是眼前的急务,就算应付过去,如果不能及时把来年开春播种需要的种子粮分发下去,还是无法根本解决问题。而且,九月后虽然洪水减退,但“天津、河间低洼之处,积水尚二三尺”,朔风之下悉数结冰,导致冬麦无法种植,故而来年开春不仅要发放种子粮,还要继续发放赈济粮。
可是这又能怪谁呢?连续的内战和外战,导致“畿辅水利废弛已久,收拾为难。年年饥荒,非旱则涝”。最终酿成了同治十年“秋禾既颗粒无收,春麦又补种不及”的灾难性景象。刚上任未久的李鸿章在滂沱大雨中“坐此愁城”,“处民穷财尽之地”,虽自嘲“智力俱困”,“焦惶无措”,但仍要放手一搏。
曾老师的李学生
对李鸿章而言,在绝境中奋起一搏,早已不是第一次。
遥想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席卷苏南浙北。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名将李秀成统数十万之众,卷土而来,萧山、绍兴、宁波、诸暨、杭州,一路失陷。上海顿成孤岛。一时群情汹涌,东南大乱。
当是时,上海孤岛,三面环水,一面向敌。无援军,无退路,只有一群态度暧昧的洋人。形势如此危急,上海地方官因担心丧失上海的控制权,迟迟不愿向外省实力派求援。上海地方士绅和商团一看朝廷、洋 ............

书籍插图:
书籍《李鸿章时代(1870-1895)》 - 插图1
书籍《李鸿章时代(1870-1895)》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