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6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资治通鉴启示录/张国刚著.—北京:中华书局,2019.8
ISBN 978-7-101-13912-9
Ⅰ.资… Ⅱ.张… Ⅲ.①中国历史-古代史-编年体②《资治通鉴》-研究 Ⅳ.K204.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109198号
书 名
资治通鉴启示录(全二册)
著 者
张国刚
责任编辑
吴麒麟
出版发行
中华书局
(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100073
)
http://www.zhbc.com.cn
E-mail:zhbc@zhbc.com.cn
印 刷
北京市白帆印务有限公司
版 次
2019年8月北京第1版
2019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
规 格
开本/920×1250毫米 1/32
印张19 3/4 插页4 字数350千字
印 数
1-10000册
国际书号
ISBN 978-7-101-13912-9
定 价
68.00元
张国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学堂在线网络课堂以及社会各界讲授《资治通鉴》,颇受欢迎。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著述包括《唐代藩镇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唐代家庭与社会》《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交流史论》《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等。
导言 观历代兴衰,识人事臧否——《资治通鉴》的地位和价值
毛泽东曾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毛泽东评点古今诗书文章》,红旗出版社)唯其有才,故能写出好书,值得阅读;唯其不得志,故能写出深刻的书,值得参悟。
司马迁纵横恣肆,直抒胸臆。《货殖列传》,阅尽人间百态;《刺客列传》,沉郁凄美,荡气回肠。《史记》一书,不虚美,不掩恶,尽显真精神。
司马光厚德载物,忧国忧民。《资治通鉴》事关国家兴衰、情系生民休戚,力求“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赤子之心表露无疑。
如果说《史记》展现了道家的自由与洒脱,那么《资治通鉴》则体现了儒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较于《史记》,《资治通鉴》以294卷(不包含《目录》和《考异》)的篇幅,记载了战国时期至赵宋建立前共1362年的历史(若加上倒叙则超过1400年),涵盖了“二十四史”中十九部正史的内容。其内容之深厚、史实之繁复,是《史记》不能比的。
一、《资治通鉴》的价值认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用了八个字评价《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一般来说,史书的价值有二:一是作为史料,一是作为史著。作为史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源、史料价值;作为史著,《资治通鉴》具有不可替代的阅读和鉴赏价值。
宋元之际著名学者胡三省曾为《资治通鉴》作注,他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胡三省《新注资治通鉴序》)康熙帝、乾隆帝都曾“御批《资治通鉴》”。清代史家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则褒扬《资治通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〇〇《资治通鉴上续左传》)。曾国藩在《与罗少村》中告诉这位年轻人该读些什么书时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能穷物之理,执圣之权。又好叙兵事所以得失之由,脉络分明;又好详名公巨卿所以兴家败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实‘六经’以外不刊之典也。阁下若能熟读此书,……将来出而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致失队。”(《曾文正公书札》卷六)
1954年,毛泽东在与历史学家吴晗谈话时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冯东升、马京波:《毛泽东的读书之道》,人民出版社)两年后,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与安排下,顾颉刚、齐思和、聂崇岐、容肇祖等十二位著名学者点校的《资治通鉴》标点本正式出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整理点校的史学名著。
二、《资治通鉴》为何会受到肯定和重视
为什么政治家、学者都会肯定和重视《资治通鉴》呢?这要从该书主编司马光(1019—1086)的编写宗旨讲起。司马光在给宋神宗的信中说:自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以来,史书文字繁多,布衣之士都无法遍读,何况人主,日理万机,何暇周览!因此,他计划编纂的这部书,“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显然,司马光的初衷是为日理万机的领导者量身打造一部便于阅览的简明扼要的编年体通史。其内容关乎国家兴衰、生民休戚,其目的是借鉴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得失。宋神宗慨然为该书作序,并称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乃赐书名曰《资治通鉴》。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自序云:“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梁启超在《新史学》中甚至说迄今无有超越者:“司马温公(司马光封温国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逾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资治通鉴》大体接续《左传》(《左传》的实际记载时间截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即前454年),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倒叙至前453年)到公元959年长达1362年的兴亡史。由于《资治通鉴》的巨大影响,在中国史学书库中,产生了一个“《通鉴》学”的“大家族”。包括按照事件而改编的《通鉴纪事本末》,接续司马光而编纂的《续资治通鉴》以及相应的“纪事本末”,还有朱熹编纂的《资治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资治通鉴启示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