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图经续记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1mb。
书籍内容:
吴郡图经续记
提要并序
提要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宋朱长文撰。长文字伯原,苏州人。未冠,登进士乙科,以足疾不仕。后以苏轼荐,充本州教授,召为太常博士,迁秘书省正字、枢密院编修。书成於元丰七年,上卷分《封域》、《城邑》、《户口》、《坊市》、《物产》、《风俗》、《门名》、《学校》、《州宅》、《南园》、《仓务》、《海道》、《亭馆》、《牧守》、《人物》十五门,中卷分《桥梁》、《祠庙》、《宫观》、《寺院》、《山水》六门,下卷分《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事志》、《杂录》七门。徵引博而叙述简,文章尔雅,犹有古人之风。首有长文自序一篇,末有后序四篇:一为元祐元年常安民作,一为元祐七年林虙作,一为元符二年祝安上作,一为绍兴四年孙佑作。州郡志书,五代以前无闻。北宋以来,未有古於《长安志》及是记者矣。朱彝尊跋《咸淳临安志》,历数南北宋地志,不及是记。知彝尊未见其书,为希覯之本也。长文自序,称古今文章,别为《吴门总集》,书中亦屡言某文见《总集》。今其书已不传,是记亦幸而仅存耳。
序
方志之学,先儒所重。故朱赣风俗之条,顾野王舆地之记,贾耽十道之录,称于前史。盖圣贤不出户知天下,矧居是邦而可懵于古今哉?按《唐六典》:“职方氏掌天下之地图。”凡地图,命郡府三年一造,与版籍偕上省。圣朝因之,有闰年之制。盖城邑有迁改,政事有损益,户口有登降,不可以不察也。吴为古郡,其图志相传固久。自大中祥符中诏修《图经》,每州命官编辑,而上其详略盖系乎其人。而诸公刊修者,立类例,据所录而删撮之也。夫举天下之经而修定之,其文不得不简,故陈迹异闻难于具载。由祥符至今,逾七十年矣,其间近事,未有纪述也。元丰初,朝请大夫临淄晏公出守是邦,公乃故相国元献公之子,好古博学,世济其美。尝顾敝庐语长文曰:“吴中遗事与古今文章湮落不收,今欲缀缉,而吾所善练定以谓唯子能为之也。”长文自念屏迹陋巷,未尝出庭户,于访求为艰。而练君道晏公意,屡见趣勉。于是,参考载籍,探摭旧闻,作《图经续记》三卷。凡《图经》已备者不录,素所未知则阙如也。会晏公罢郡,乃藏于家。今太守朝议大夫武宁章公,治郡三年,以政最被命再任,比因临长文所居,谓曰:“闻子尝为《图经续记》矣,余愿观焉。”于是,稍加润饰,缮写以献。置诸郡府,用备咨阅,固可以质凝滞,根利病,资议论,不为虚语也。方圣上睿谟神烈,声教光被,海隅出日,罔不率俾,广地开境,增为郡县。傥或申命方州更定图籍,则此书庶几有取也。事有缺略,犹当刊补。其古今文章,别为《吴门总集》云。元丰七年九月十五日,州民前许州司户参军朱长文上。
吴郡图经续记·卷上
封域
苏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域。《书》云:“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即此地也。至周,为吴国。始,泰伯与其弟仲雍,皆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也。泰伯以天下逊其弟王季,乃与仲雍南奔以避之,即其所居,自号“句吴”,吴民义而从之者千余家。当商之末世,筑城郭以自卫,遂为吴泰伯。《春秋传》曰:“泰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自泰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商,求泰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其爵为伯。《国语》云:“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曰吴王。”自周章传十四世,吴子寿梦立,吴益大,称王。而《春秋》书之曰“子”。鲁成公七年春,吴伐郯。秋,吴入州来。是时,楚一岁七奔命,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始通于上国矣。又更四君,至吴王阖庐。吴自泰伯以来,所都谓之吴城,在梅里平墟,乃今无锡县境。及阖庐立,乃徙都,即今之州城是也。于是,西破楚入郢,北威齐晋。盖当是时,吴与越以浙江分境,越患犹远。《吴越春秋》云:“句践五年,入臣于吴,群臣祖道至浙江上。”盖浙为吴境也。句践七年,既释囚返国,厚献吴王夫差,夫差悦之。于是,赐书增之以封,东至句甬,西至槜李,南至姑末,北至平原,纵横八百余里。子胥谏之不听,(事具《吴越春秋》。)吴之南境益狭矣。句践终败吴而围之。鲁哀公二十二年,越灭吴,吴乃为越,而越王未闻居吴也。句践后,更六王至无疆;更一百四十余年,为楚威王所灭,取吴故地。威王曾孙曰考烈王,春申君黄歇为之相,乃以吴封春申,使其子为假君留吴。及秦并其地,置会稽郡。汉顺帝永建四年,分会稽为吴郡,以浙江中流为界。晋、宋、齐、梁、陈之间,虽颇割地,而郡不改,与吴兴、丹阳,号为“三吴”。隋平陈,割盐官以隶于杭。至唐,有吴、长洲、嘉兴、昆山、常熟、海盐、华亭七邑,号为“雄郡”。乾元二年,尝置长洲军,大历中废。五代时,分嘉兴、海盐、华亭,别为秀州,隶苏者唯五县。钱氏献其籍,国朝以为平江节度,所领县仍故,谓之“望郡”云。
城邑
昔阖庐问于子胥曰:“吾国在东南僻远之地,险阻润湿,有江海之害。内无守御,外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于是,子胥说以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阖庐乃委计于子胥,使之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大城周四十里,小城周十里,开八门以象八风。是时,周恭王之六年也。自吴亡至今仅二千载,更历秦、汉、隋、唐之间,其城洫、门名,循而不变。陆机诗云:“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其物象犹存焉。隋开皇九年,平陈之后,江左遭乱。十一年,杨素帅师平之,以苏城尝被围,非设险之地,奏徙于古城西南横山之东,黄山之下。唐武德末,复其旧,盖知地势之不可迁也。观于城中,众流贯州,吐吸震泽,小浜别派,旁夹路衢,盖不如是,无以泄积潦安居民也。故虽有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非智者创于前,能者踵于后,安能致此哉?而流俗或传吴之故都在馆娃宫侧,非也。盖娃宫胥台,乃离宫别馆耳。当吴之盛时,高自矜侈,笼西山以为囿,度五湖以为池,不足充其欲也。故传阖庐秋冬治城中,春夏治城外,旦食蛆山,昼游苏台,射于鸥陂,驰于游台,兴乐石城,走犬长洲,其耽乐之所多矣。《左氏传》载楚子西之言曰:“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墙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今故老犹能道其遗迹,信不虚也。自唐季盗起,浙西帅周宝以杨茂实为刺史,为盗所据。龙纪元年,钱镠遣其弟銶,破徐约于此州,以都将沈粲权领。其后,李宥、孙儒、杨行密时,台蒙三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吴郡图经续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