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业百年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香港金融业百年” 简介:
 香港金融中心的前世今生
  金融业界的风云人物,港币汇率机制形成的轨迹,亚洲金融危机的当代启示……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演变、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从中探索香港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香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19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题记
  日占时期,香港的转口贸易陷于停顿,银行已没有多少业务可做,银号亦仅限于买卖大洋(中国法定货币,简称“法币”)和港元。而当押业则一枝独秀,大批市民衣食不继,唯有典当首饰、手表、衣物以为生。
作者简介
广东鹤山人,经济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暨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国际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第三产业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城镇化研究会副会长,同时担任第九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委员。
曾于1987年至1994年期间应聘赴港,任香港东南经济信息中心有限公司经济分析员等职,长期从事香港经济、香港经济史、资本与财团等领域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香港英资财团》(1996年)、《香港华资财团》(1997年)、《澳门概论》(1999年)、《香港地产业百年》(2001年)、《香港金融业百年》(2002年)、《香港产业结构研究》(2002年)和《百年利丰——从传统商号到现代跨国集团(繁、简体中文版)》(2006年)等,以及主编《CEPA与“泛珠三角”发展战略》(2005)和《经济全球化格局下的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2006年)。曾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动态》、《当代亚太》、《学术研究》等内地学术期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前言
1987年9月,笔者应聘前往香港东南经济信息中心工作,任职经济分析员,从事过渡时期香港经济的研究。当时,恰逢1987年全球股灾,恒生指数从3,947.73点的历史性高位大幅下滑至1,876.18点,短短两个月下跌52%,创下全球跌幅之最。期间,香港联合交易所罕有地停市4天,期货交易市场濒临崩溃,震撼了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及香港社会。这一惊心动魄的剧变,引发了笔者对香港金融研究的浓烈兴趣。
笔者在香港工作期间,香港正处于“九七”回归的历史性过渡时期,各种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激烈角力,各种资本、各个财团均积极部署应变策略,尤其瞩目的是老牌英资公司怡和迁册、汇丰重组,加快向海外发展。种种变动引发了香港金融市场一系列的震荡,并催化了香港金融制度的变革。随着英资的逐渐淡出,华资财团迅速崛起,开始主导香港经济,而红筹股、H股则逐渐成为香港股市的一股新兴势力。目睹这一系列的历史性转变,笔者在感叹之余,获得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直接贴近并亲身感受香港金融市场的脉搏。1994年底,笔者结束在香港的工作,回到广州暨南大学继续从事教学和研究。在此后的6年间,相继撰写了《香港英资财团(1841-1996)》(1996年)、《香港华资财团(1841-1997)》(1997年)和《香港地产业百年》(2001年)等著作,并在香港三联书店的诚意邀请下开始了本书——《香港金融业百年》的写作,时间前后接近两年。

香港金融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香港开埠之初本。香港金融业的发展,首先是从外资银行业的进入开始的。当时,它们的业务主要是从事对华贸易的外资洋行提供融资和汇兑服务,本地客户只限于规模较大的华资商行及少数殷商富户,与华人社会鲜有联系。20世纪初,香港转口贸易和商业蓬勃发展,华人行商对使用押汇和信用证、支票的需求急增。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批将西方银行先进经营方法与传统银号结合起来的华资银行应运而生。不过,踏入1950年代,香港银行业的业务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战前单纯的贸易融资逐渐向为迅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新兴的房地产业提供贷款,而推动这一转变的最根本原因则是战后香港经济的转型。

根据美国学者李德(Reed)的研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起源,始于20世纪初叶。不过,一般公认,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约始于1970年代后期。战后以来,随着香港经济起飞,百业繁荣,股市蓬勃发展,特别是香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解除外汇及黄金管制、“解冻”银行牌照、取消存款利息税等,使得外资银行及跨国金融机构大举涌入香港,香港金融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迈向现代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新时期。在此进程中,金融业形成门类齐全而发达的市场体系,以及健全而完善的监管制度。香港因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享誉全球。可以说,经过逾150年的发展,目前香港金融业已发展成为整体经济中最具战略价值的产业,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香港著名金融学家饶余庆教授认为:“香港之崛起为一国际金融中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香港经济的两大成就之一(另一成就是从转口港转变为一富裕的工业经济体)。”

诚然,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实施的联系汇率制度、对香港的金融业乃至整体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香港经济也因而面临新的结构转型。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推进,香港作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正受到来自东京、新加坡、甚至上海的挑战。当然,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未来的时期,香港若能充分利用中国“入世”、以及内地与香港实施“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简称CEPA),成功发展成为“中国的纽约”,其中包括中国企业的离岸上市中心和融资中心、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等,则将巩固和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乃至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对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金融业的演变、发展脉络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从中探索香港金融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香港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1990年代中期以来香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香港金融业百年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