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终结:理解世界经济新常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正常的终结:理解世界经济新常态
作者:[美]詹姆斯·K.加尔布雷斯
译者:蒋宗强
ISBN:9787508669014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谨以此书献给道格、伊莱、克里斯塔、伊夫和埃玛
政治不是可能的艺术,它需要在灾难与逆境之间做出抉择。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
序言
争鸣:单一主调的危机解读
1930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写道:“今年,我们生活在现代历史上最大的经济灾难的阴影之下,而世人对此却感觉迟钝。”但2008年9月那场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却没有出现凯恩斯所说的后知后觉,因为当众多金融巨头纷纷倒下,被美国政府收购之际,各路作家和分析人士做出了敏捷的反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20世纪30年代初那场大萧条爆发之后,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踵而至,所以关于那场大萧条的历史论述很少。到1954年,家父用了一个夏天撰写的薄薄的一卷书最终面世,率先对那场危机进行了分析。现在,对于2008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记者和经济学家们已经撰写了众多相关书籍,政治人物也出版了越来越多的回忆录,还有大量的官方报告,但问题是,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料。
最早的一波著作,包括大卫·韦塞尔(David Wessel)的《我们相信美联储》(In Fed We Trust)和安德鲁·罗斯·索尔金(Andrew Ross Sorkin)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都把目光聚焦于银行高层和乔治·沃克·布什政府。后来,罗恩·萨斯坎德(Ron Suskind)的《骗子》(Confidence Men)和诺姆·沙伊贝尔(Noam Scheiber)的《逃脱艺术家》(The Escape Artists)把关注点放在了奥巴马政府。到目前为止,也出现了很多政治人物的回忆录,包括前任财长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的前特别监察长尼尔·巴洛夫斯基(Neil Barofsky),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前主席希拉·贝尔(Sheila Bair),主要从人和政治角度切入,分析了人们在这场危机中表现出的优点和弱点,阐述了危机背后的故事。
这类由个人撰写的政治性的著作通常不会具体地论述那些导致金融灾难的行为方式,而商业记者、一些法学教授和官方调查往往会给出重点论述。对于这些人来说,危机发生的关键在于当时美国的金融实体提供住房抵押贷款的方式。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述的作品有,贝萨尼·麦克莱恩(Bethany MacLean)和约瑟夫·诺塞拉(Joseph Nocera)的《众魔在人间》(All the Devils Are Here)、马特·泰比(Matt Taibbi)的《诈骗乌托邦》(Griftopia)、凯瑟琳·恩格尔(Kathleen Engle)和帕特里夏·麦科伊(Patricia McCoy)的《次贷病毒》(The Subprime Virus)、马克·杰苏里克(Marc Jarsulic)的《金融危机大剖析》(Anatomy of Financial Crisis)。然而,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的《大空头》(The Big Short)看问题的角度有些不同,描述了一群投机者,他们洞见了美联储和财政部都不曾察觉的市场疯狂,将赌注押在了美国金融机构行将崩溃上。开展官方调查的机构包括菲尔·安吉利德斯(Phil Angelides)领导的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领导的国会督查小组、卡尔·列文(Carl Levin)领导的参议院常设调查小组委员会以及尼尔·巴洛夫斯基领导的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特别检察长办公室。这些调查都有翔实的证据,其中一些描述让人惊骇不已,就像一部恐怖电影一般。然而,它们只是叙述事实,一般没有解释出现这些事实的原因。
举个例子。在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对政府和银行过失行为的详细记录,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记录了所发生的问题,但没有解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当然,对于一份政府文件而言,这份报告已经算是写得很好了,但这种报告又有什么意义呢?哪些理论能解释这些事实呢?即便故事叙述得再明确,也无法解释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更无法有效地构建一个更安全、更稳定的经济和金融环境。这些事实对于界定个人或企业的行为是否遵循了职业操守和法律法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即便这些事实被完全披露,而且有关职能机构从中吸取了教训(其实并非如此),这份报告本身也不能指导我们如何去弥补损失以及如何不再重蹈覆辙。
这样一来,我们在论述问题时就必须实现一个跨越,从叙述“发生了什么”的阶段跨越到解释“为什么发生”的阶段。这是经济学家的任务。在这些问题上,经济学家扮演了一个阐释者的角色,将事实置于某个理论框架之内,让人充分理解事实,必要时也能为人们的行动提供借鉴和动力。这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如果缺失的话,个人和商业历史将仍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我们无法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经济学家们也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任务,谨小慎微地守卫着他们在这类事情上的话语权,唯恐被其他人乘虚而入。他们出版了一部又一部论著,对金融危机背后的原因提出了多种解释。这类著作包括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的《黑天鹅》(The Black Swan)、努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的《危机经济学》(Crisis Economics)、拉古拉迈·拉詹(Raghuram Rajan)的《断层线》(Fault Lines)、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自由落体》(Free Fall)以及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现在终结萧条!》(End This Depression Now!)。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这场危机的原因,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并没有达成共识。恰恰相反,每位经济学家都提出了有别于其他经济学家的独到观点,这也体现了他们各 ............

书籍插图:
书籍《正常的终结:理解世界经济新常态》 - 插图1
书籍《正常的终结:理解世界经济新常态》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正常的终结:理解世界经济新常态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