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_美国百年公益发展的启示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0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历史与概况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慈善公益事业源远流长
一、美国独立前的公益事业先驱及其思想
二、独立以后到南北战争的一百年
三、南北战争期间及其善后工作
四、现代基金会的早期雏形
第三章 现代基金会的兴起与发展
一、时代背景
二、20世纪后半叶的特点
三、社区基金会同时兴起
四、运作机制
五、基金会行业组织和学科的出现
第四章 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
一、补充和配合
二、税法的调控作用
三、争议与摩擦
四、“公私合营”的运作模式
第二部 各类基金会剪影
第五章 20世纪初期三大先驱
一、拉塞尔·塞奇基金会
二、卡耐基基金会
三、洛克菲勒基金会
第六章 20世纪中后期的后起之秀
一、福特基金会
二、凯洛格基金会
三、大卫与露西·帕卡德基金会
四、索罗斯系列基金会
五、麦克阿瑟基金会
六、威廉·宾基金会
七、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第七章 社区基金会
一、发展历史
二、个案例证
第八章 运作型基金会
一、塞奇基金会(后期)
二、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
三、查尔斯·凯特林基金会
第九章 国际工作
一、概况
二、美国国内的国际项目
三、海外工作
四、后冷战时期
第十章 与中国的关系
二、福特基金会
三、鲁斯基金会
四、亚洲基金会
五、凯特林基金会
六、麦克与莫琳·曼斯菲尔德基金会
第三部 思想动机与效果
第十一章 捐赠的动机与哲学理念
一、志愿精神
二、“财富的福音”
三、基督教传统加平民主义压力
四、代表美国精英的理想
五、具体捐赠领域所体现的思想
六、来自各方面的批评
第十二章 客观效果评估
一、教育
二、科学研究
三、帮助弱势群体
四、缓解种族矛盾
五、文化艺术
六、可持续发展
七、与美国政治气候的互动
八、国际影响
九、争议
第四部 新公益
第十三章 时代与创新
一、新公益的时代特点
二、新公益新在哪里?
三、非营利捐赠者的重要作用
第十四章 人物与组织举要
一、DRK基金会
二、阿育王社会创新者与比尔·德雷顿
三、洞察力基金
四、企业社区伙伴
五、社会创投伙伴
六、新利润
七、影响力工作坊
八、劳拉与约翰·阿诺德基金会
九、老树新花——洛克菲勒基金会
十、承前启后——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第十五章 政府·法律·前景
一、政府的角色
二、法律与监督
三、理想·理念·现实意义·前景
第五部 中国公益
第十六章 近代历史沿革简述
一、从晚清至民国的中国公益理念和实践
二、1949年至80年代
三、9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
第十七章 企业公民公益的兴起及新趋势
一、企业界创建的基金会
二、个人企业家典型
三、新概念、新趋势
四、中国特色的困难曲折和展望
后记: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些看法
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概况
二、慈善事业的本质是民间的、自愿的、自主的
三、公众习惯思维的误区
四、企业社会责任
五、困难和问题
六、加强监督,提高透明度
七、卡耐基《财富的福音》的启示
附录一 美国基金会百年大事记
附录二 作者曾走访过的基金会机构与采访过的人物*
参考书目
序言
本书自第一版《散财之道》2003年出版以来,迄今已有12年,中间又出过两版,每一版都有增补和更新。第一版只就美国论美国,并未涉及中国,材料截止到2002年。刚好从此时起,中国的公益组织异军突起,发展迅速,日新月异,而且本人也因此书之故,开始与中国这一领域有所接触,于是第二版加了有关中国的一章。第三版又有大量补充更新,都是关于中国的部分,并附加了一组那一个时期本人有关中国公益事业的文章,美国基金会部分则仍旧。现在这一版的内容最重要的更新是增加了三章关于“新公益”的述评。因为近十几年来,一种新型的公益事业在美国迅速兴起,如果缺了这一部分,反映的图景是不全面的。
这种新型的公益,概括而言,是以追求影响力和效率为目标,营利与非营利混合的公益模式。最初兴起于英国,开始不为人所注意,后来在美国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后超出国界,迅猛发展成强劲的国际潮流。举一个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例子:小额信贷可以算是基于这种理念的创举。不过当前的新公益已经远远超出这一种形式,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派生出许多不同的模式,具体操作方式五花八门,新名词迭出,令人眼花缭乱:“创投公益”、 “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负责任的投资”等等,不一而足,若比之乐曲,“创投公益”好比是主题,其他形形色色的组织和模式都是其变奏。但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市场的模式做公益,使公益不仅仅是无偿的捐赠,也可以是一种可营利的事业。其目标对象当然还是弱势群体,但是不把穷人当作单纯受捐赠者,而是潜在的创业伙伴。
新公益的诞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现实需要。其理论的提出者是被誉为经济战略思想家的几位教授,而积极拥抱这种模式,大力倡导并付诸实施的是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他们并非像有人怀疑的那样既想得慈善之名,又不愿放弃赚钱,也不是纯粹理想的利他主义。关于发起者的动机,本书第十五章有详细分析。这里特别要提到的因素之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危机感。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有增无已,而且日益复杂化,单纯的公益捐赠和政府的福利政策都不足以应付。而且如果两极分化的趋势继续下去,政府的税源和传统公益慈善的财力也会日趋枯竭,因此有的学者提出新的公益模式,这一新概念是密歇根大学教授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康奈尔大学企业管理战略荣誉教授哈特(Stuart L. Hart)首先提出的,他们创造了“包容性资本主义”(inclusive capitalism),或称 “包容性商业”、“包容性繁荣”、“创造性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演变”等,其含义可称为“全民资本主义”,即设法改变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反对不平等的分配制度,制约财富向上集中。普拉哈拉德还提出了以全球“金字塔底层人群”(BoP)为服务对象,用市场的手段提供改善经济地位的机会。(见本书第十三章中“影响力投资”一节。)
事实上,这种新模式在他们提出新概念之前已经在英、美等国有所实践,而大规模发展是在20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财富的责任与资本主义演变_美国百年公益发展的启示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