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作者:郭岱君
ISBN:9787508650289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
不久前,我有幸提早拿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研究员郭岱君博士新作《台湾往事》的校对稿,连夜拜读,爱不释手。
这本书把我们带回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台湾。岱君博士的历史叙述聚焦在帮助台湾走出战后经济困顿局面,并为日后30年经济发展奇迹奠定基础的几位关键人物与他们推动的划时代改革。经由她的笔触,我们看到在台湾最艰困的年代,一群专业的精英协助蒋介石与陈诚带领台湾走出政治、经济的困顿,实现经济繁荣与全民富裕。
从陈诚担任省主席期间毅然推动“三七五减租”与“耕者有其田”,彻底改变台湾的社会结构,到他后来重用尹仲容、严家淦、杨继曾,他们成为关键年代的经济改革推手,岱君博士把这段历史生动地呈现出来。书中最突出的台湾经济发展头号功臣,莫过于尹仲容先生。从1949年他主持“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到1963年辞世为止,这位改革大将是引导台湾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的灵魂人物。若不是他巧妙运用美援来推动台湾民营企业,就不可能有日后的经营之神王永庆。若不是他大胆使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推动市场经济,台湾经济就不会那么顺利地快速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虽然台湾经济已渐趋稳定,通货膨胀已基本解除,但经济发展尚未找到出路。此时,尹仲容出任“外汇贸易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审时度势,大胆地主张:台湾市场规模狭小,要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唯有减少对外经济活动所受的行政约束,改革外汇贸易政策,打开外销市场一途。于是他着手推动三个十分重大、充满风险的改革。一是逐步建立“自由贸易制度”,取消数量管制和复式汇率,恢复价格机能;再者“调整汇率”,部分采取有弹性的机动灵活的模式,取消对进口物资不必要的变相补贴,取消对出口物资的变相课税;最后采取“鼓励出口”的强力措施,刺激台湾内部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三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创了往后数十年台湾出口贸易及经济的快速成长。
岱君博士文笔流畅、叙事有力,既悟人又感人。她对台湾战后几度面临的经济危局,既能将决策的历史背景脉络勾勒得简洁有力,又能将历史人物的思路与性格刻画得入情入理。透过她的千秋之笔,我们对廉洁耿直的尹仲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更能领悟其座右铭“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吾心”。斯人已逝精神在,留有丹心照后人。
当前的社会精英,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精彩的历史场景重建之作。岱君博士笔下的时代与人物,虽然距今已经超过60年,但仍深具启示意义。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言,“一个人能往回看多远,就能向前看多远。”今日台湾也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顿,但是相较之下,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所面对的经济难题要比今日不知险峻多少倍。
岱君博士提醒我们,事实上,当年国民党自大陆迁至台湾之际,台湾同时面临通货膨胀严重、对外贸易停滞,更有大批由大陆迁台的人居家安顿等经济问题,当务之急,必须稳定经济、恢复各大产业生产。当时台湾为计划经济体系,公营产业比例高达三分之二,但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决策当局开始将公营事业逐步民营化,陆续推动与深化外汇贸易与社会、文化、教育、法律等多项改革,逐渐脱离依赖于美国的援助,在短短10年间,创造出经济奇迹,奠定了台湾之后30年的经济发展基础,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现代化市场经济。我们应该重新回味这一段台湾从艰难环境中走出来的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与胆识,为当前困顿的台湾经济找到新的突破口。
我与岱君博士结识多年,对她这些年来的学术研究工作知之较详。她是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曾担任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所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客座教授,长于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中国政经现势、近代中国历史档案研究。她在赴美之前,曾在台湾担任重要公职,行政历练丰富。因此,她能结合学术与行政之长,以冷静、专业的眼光,来探讨这段台湾经济转型的历史。
岱君博士任职的胡佛研究院是美国最顶尖、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胡佛研究院与美国共和党素有渊源,历任共和党总统都会网罗胡佛研究院的专家担任智囊或出任政府要职,例如曾经担任小布什总统国家安全顾问与国务卿的赖斯,在卸任公职之后回到这个重要智库。胡佛研究院也是美国西海岸的学术重镇,其学术功能与地位卓著,相当于一座设置于斯坦福大学校园但经费独立自主的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该院延揽众多大师级的学者担任终身资深研究员,包括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胡佛研究院更有全球知名的历史档案馆,凡是和战争与和平主题有关的文献与史料,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到冷战结束迄今,全球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文献资料,都在其收藏的范围。其文献收藏无论在数量、地理范围、语文类别与学术价值上,都可以称得上举世无双。岱君博士从2003年起,投入推动胡佛研究院“近代中国档案及特藏史料搜藏及研究计划”,保存与开放中国历史秘密档案,包含国民党档案、蒋介石日记、宋子文档案、孔祥熙档案等,通过档案公开,为后人提供对于近代中国历史事件与领导人物的重新认识与评价,把海内外民国史研究推向新的学术高峰。在这些方面,岱君博士居功至伟。
朱云汉伏案于北投大成堂
2015年4月27日
前言
许多人误以为台湾生来就是市场经济,其实不是。
1949年之前的国民党领导满脑子都是计划经济,认为国营企业优于私营企业,唯有计划经济才能保障国家安全、提高人民福祉,因而主张由国家从事重工业,管控工矿、水力、能源与公共交通,而私人企业只能生产日常消费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国民党人的经济理念同政治理念一样,都是源自孙中山“三民主义”,而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就是以“节制私人资本,发达国家资本”作为核心内容。所以,当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撤退时,台湾推行的就是以公营企业为主、决策当局严格控管的统制经济(command economy)体系。
但是,从1950年开始,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蒋介石、陈诚等,以及跟随他们的许多技术官员都逐渐变了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台湾往事:台湾经济改革故事(1949~1960)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