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3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
作者:【日】井上达彦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ISBN:9787510066344
本书由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引言

模仿的悖论
模仿是创造之母
“模仿是创造之母。”
[1]
据说莫扎特也是从模仿别人的音乐开始,最终创作出了独创的音乐。
或许艺术般的经营也是从模仿开始。事实上,在商务世界里颠覆常识、创立新事业的著名经营者,都非常善于模仿和参照。
大家都知道黑猫宅急便的创意是从吉野家诞生出来的故事。创立大和快递的小仓昌男在其所著的《小仓昌男经营学》一书中说,当时他看到将牛肉饭做到极致的吉野家不断成长,便产生了把货物运输做到极致的想法。
随着大和快递不断成长,参照的对象也不仅限于吉野家一家。在纽约进行业务指导和视察时,小仓昌男站在十字路口,突然注意到十字路口周围停着 4 辆 UPS 的车辆。
[2]

此时,小仓昌男确信了以收发货物为中心的快递业务的可能性。
日本 7-11 之父铃木敏文也有相同的经验。铃木敏文去美国考察,看到 7-11 的招牌,立即意识到这可以拯救日本的零售小卖店。之后,他研究了运营大量小规模店铺的 7-11 背后本质的系统,不断推行商务合作,最终取得了成功。
[3]
多次进行产业革新的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也曾说过:“我做的事多半都是模仿别人。”
[4]

伟大的公司都是在模仿中诞生。
但是,一般都误认为模仿会失去独特性和创造性。在日本用“猴子学样”、欧美用“copycat”等词语形容模仿,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形容模仿者的词语都充满了负面的意思。在寓言中,还有讲述愚蠢的动物盲目模仿,结果倒了大霉的故事。
这是为什么呢?也许是因为通过模仿,在更短的时间里可以得到享乐吧。或者说是,模仿可以规避风险吧。深入思考的话,甚至会有人认为模仿是一种不可不戒的威胁。
确实,贬低对手的模仿,比如说面对竞争对手划时代的新商品,提早将类似的商品投入市场,目的是将此领域老旧化的战略,确实说不上有什么创造性。或者,和竞争对手没有拉开差距,没有方便顾客,只是单纯地模仿对手,与对手平行的战略,也不能说有什么创造性。
这样的模仿,就算是正确的选择,也会让人觉得有些狡诈。
照抄是美德
可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模仿一词带有贬义是从近代才开始的。在古代,完全照抄榜样,是学习的基础,受到人们的尊敬。古罗马时代,据说学徒们从背诵、临摹到改变说法、解释说明等,努力进行模仿训练。当时认为模仿是追求独创性和创造性不可或缺的活动,会慎重地选择模仿对象。
[5]
东洋的抄经也是一样。回溯历史,模仿一直都被人们看做是一种美德。
请大家看一看重视创造性的艺术界。仔细调查一下,历史上被人们看做是创造性的作品,你会发现甚至可以说所有的作品都有模仿样本的部分。无论是小说、绘画还是音乐,几乎所有独创的作品,都参照或引用了过去伟大的作品。此外,这些作品还强调了自身和样本的区别和独特性。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用下面这句话,揭示了模仿的本质:
所谓独创的作家,不是不模仿别人,而是无法被人模仿。
[6]
即使是独创风格的小说家,刚出道时也会模仿其他的作家。在不断重复模仿和模仿中出现的各种失败,形成了别人无法模仿的风格。
可以说,在商务世界也是一样。即使有其他公司无法模仿的构思,但仔细调查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个构思其实是由或大或小的模仿组建而成。别人无法模仿的构思是模仿而来,这就是所谓“模仿的悖论”。
正因为追求独创性,所以模仿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会模仿的方法,掌握模仿的要领,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
模仿是理性的行为
那么,该如何提高模仿能力呢?善于模仿的企业到底在什么时候、向谁模仿些什么呢?似乎单纯地模仿眼前的竞争对手,是行不通的。
应该模仿谁,怎么模仿呢?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解答的问题。为何模仿?自己当前的模仿能力是什么水平?如果不明确认识这些,我们也无法寻找模仿的对象。
即使发现了优秀的样本,认清该从哪些方面如何参照也并不简单。模仿是需要高度智慧的理性行为。
而智慧正是独创性的源泉。智慧正是解释模仿悖论的关键。
罗多伦咖啡的创始人鸟羽博道这样说道:
音乐、陶艺、美术、体育等,无论任何领域,被称为名人、名角的人,最初都是从模仿前人出发,然后超越前人不断精进。天才画家毕加索在年轻时,也是参考朋友的构图,培养自己画家的素质。说难听点就是剽窃,甚至还因为“毕加索来了,自己的作品就会被剽窃,这可让人受不了”,在毕加索出现时,周围的画家都会把自己的作品藏起来的传说。连毕加索最初都是从模仿、临摹出发的。
因此,我们见到优秀的人物、优秀的事物,也应该毫不羞耻地认真模仿学习。我在创业期也认真彻底地阅读了松下幸之助、土光敏夫等很多人的书籍,记住了这些代表日本的经营者在何时思考什么、做出何种行动。
[7]
因为在日语中“学习”的语源就是“模仿”,也许深刻的理解就是从彻底的模仿开始。资生堂的创始人福原有信强调彻底模仿的意义:“肤浅的模仿是不行的,要从根本开始彻底的模仿。”
[8]
以前也有很多分析模仿和创造性的经营或商务书籍,但几乎都是强调创造性的书籍。而本书深入剖析了诞生创造性的逻辑性,深度解说了从模仿到革新的方法和心得。
两种模仿
虽然得出结论有些早,不过我认为在世界上至少有两种类型的创造性模仿。其一是为了提高自身,从遥远的世界学习让人意外的知识的模仿。在商务世界来说,就是从优秀的样本中得到灵感,得到独特构思的模仿。
另一类创造性的模仿是为了方便顾客,从恶劣样本中学习好知识的模仿。包括以业界的恶劣事例当作反面教材,引发革新。
比如,因为现有的银行系统导致贫困阶层无法融资,格莱珉银行以此为反面教材,组建了小额贷款系统。在共存共荣精神下,不但让顾客和供给者受益,连直接的竞争对手都不受影响,可以说是最完美的模仿。
朝日集团控股公司社长泉谷直木用下面的话,阐述了与对手通过竞争形成的模仿关系:
我认为竞争 ............

书籍插图:
书籍《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 - 插图1
书籍《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