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微讲堂: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正文
一、 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石油问题引人关注
二、 当前中国的能源和石油形势
三、 当前的世界石油形势
演讲者小传
北大微讲堂产品目录
正文
相当长时间以来,石油问题是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问题。大到八国首脑峰会、小到北京的出租车司机,都会就世界石油问题和国际石油价格,进行协商或发表一通议论。认真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中国的能源和石油问题,引起国家最高领导层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核心问题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第二,中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国内资源,进口石油只占世界市场很小的比重,中国是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受害者,中国能源政策的核心是立足于能源节约和国内资源,中国积极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并参与世界油气资源的开发;第三,世界石油资源是充足的,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炒作。
一、 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造成石油问题引人关注
石油问题是我国最高领导层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据有关报告,2003年11月29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分析中国经济形势时,第一次提到了金融和石油两大国家经济安全概念,并对石油能源安全问题给予深刻剖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运输通道、进口、管道、贸易、战略储备以及建立境外能源生产供应基地等。对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与进口大国,国际石油危机曾对一些石油进出口大国产生重大冲击,必须引以为戒,未雨绸缪。我们必须从新的战略全局高度,制定新的石油能源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06年经济工作八项主要任务,其中能源工作被列为第四项工作任务,中央要求在2006年的经济工作中“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际上出现了中国“石油威胁论”。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石油消费的迅速增加,国际上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将我国与一段时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直接挂钩,认为中国是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将对世界政治经济和能源消费格局产生冲击。如美国全球安全分析学会(IAGS)执行主任格拉夫(Gal Luft)2004年2月2日在《洛杉矶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中国可能会像1967年前的日本一样为了获得石油而扩张,从而引发美中冲突。格拉夫在文章中认为,对石油的依赖就意味着对中东的依赖,中国已经开始刻意插足该地区,并以武器和政治保护为交换,这可能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冲突;中国石油需求对于国际石油价格日常的影响,可以与美国石油需求和美国国家石油库存变化相提并论;中国在基础能源方面的一举一动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分配和国际资源重新配置,中国的石油需求在美国造成了地缘政治影响。格拉夫得出的结论是,历史证明在对匮缺的资源展开竞争之际,那些超级大国往往会发现彼此难以共存。
石油问题之所以引人关注,其最直接的原因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上涨的国际石油价格。据统计,1998年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和中东迪拜原油现货价格分别为每桶14.39、12.72和12.21美元,1999年分别为每桶19.31、17.97和17.25美元,2000年分别上涨到每桶30.37、28.50和26.20美元,2004年又分别上涨到每桶41.49、38.27和33.64美元。2004年与1998年相比,三种原油的现货价格分别上涨了2.88、3和2.76倍。
二、 当前中国的能源和石油形势
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21日公布,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折算19317亿美元,名列世界第六。与此同时,根据英国石油公司2005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的数字,2004年我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2亿吨油当量(19.7亿吨标准煤)。我国的能源和石油形势具有以下特点:
(一) 我国主要依靠国内能源资源支持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18.4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7%。因此,2004年我国能源对外依赖仅为6.92%。
(二) 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煤炭等固体燃料,由此导致较大的环境和运输压力。以2004年的统计数字为例,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9%,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22%、3%、5%和1%;而同期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仅为27%,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37%、24%、6%和6%;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为24%,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40%、25%、3%和8%;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为23%,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分别为47%、13%、4%和13%。
(三) 建立了较为强大的石油工业。2004年,我国石油产量位居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美国和墨西哥四国之后,居世界第五位。2004年全国原油产量1.75亿吨,天然气产量408亿立方米。通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努力,截止到2004年底,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近海海域累计发现了758个油气田,形成了六大油气区,建成了大庆、胜利、辽河、新疆等25个油气生产基地,累计采出原油超过40亿吨;全国原油总加工能力约为3亿吨,乙烯产量626.6万吨。2004年,我国以汽油、柴油和煤油为代表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57亿吨。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4607万吨,煤油表观消费量1035万吨,柴油表观消费量10063万吨。
(四) 我国石油进口仅占世界石油贸易较小的比重,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对世界石油供应安全构成威胁。我国曾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出口国。1965年我国实现石油产品全部自给,1973年首船原油出口日本,自此以后我国石油出口供应国际市场。1985年是我国石油出口数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北大微讲堂:当前中国和世界石油形势的几个显著特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