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
作者:汤道生 朱恒源
出版时间:2020-08-01
ISBN:9787521714401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言一

范式变迁与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王毅 朱恒源
技术—经济范式迁移是后发经济体从追赶跃迁至领先行列的机会窗口,当前正在发生的这场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化革命,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如何才能把握住这一难得的机遇?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抓手。
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及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产业互联网发展动力充足、发展前景明朗,但是,通往未来的道路略显模糊,众多参与者正在摸索前行。大致来看,目前存在这样两条探索路径:一条是德国和美国率先提出并实践的B2B2C

的道路,即以生产为核心,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向外扩展到整个产业体系;另一条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提出C2B2B

的道路,即从C端(用户端)出发,从连接消费者到连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厂商,从连接消费场景下的人到连接工作场景下的人,从而把数字连接扩展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必然重构现有的产业链、创造新的产业逻辑。至于哪一条道路更有可能实现,业界有很多讨论甚至争论,也有很多不同的实践探索。在我们看来,与其执拗于不同路径之争,莫如把问题交给市场,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走出适合自己的升级之路。站在经济发展和产业总体的高度,将产业互联网置于范式变迁的视角下来观察,或许有助于实践探索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高质量发展开启
中国经济经历近40年高速增长,连续跨越贫困陷阱,2019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中国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学界的共识是,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发展,就要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而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历史上有许多国家或者经济体,在整体度过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经济增长失去动力,持续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数十年。
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是全球第二,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1/3的动能。这样一个经济体,如果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当然不是好消息,对中国自己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这也是近些年来,所有有志的学者念兹在兹,不断研究,想要解决的关键所在。
药方大家有共识,就是创新:将经济发展由更多依靠土地、劳动力等基础要素的投入,转移到依靠创新上来。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少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其成功经验,即是创新。
以日韩为例。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兴起。在这一新兴产业,日本企业学习和利用了发端于美国的技术,把物美价廉的消费电子产品带给了全球消费者,由此开启了日本消费电子产业走向世界之门。日本许多有全球影响力的大企业,如索尼、松下、三洋、先锋等,都发迹于消费电子产业。
韩国企业的兴起,最早也是从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开始的,而韩国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则是建立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信息技术上。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发展了从模仿到创新的产业学习模式,整个产业界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持续的投资和研发。到21世纪初期,韩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有全球影响力,内存、液晶显示设备、无线通信产品在世界市场都具有领先优势。
可以说,日韩均是抓住在发达国家发端的新兴产业,努力学习,开发新的产品品类,开拓新的行业,并将从这一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技术、管理方式等反过来运用于已有的产业,从而推动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
日韩的转型升级以“雁行模式”,外溢到东亚其他经济体,促进了“亚洲四小龙”的产业升级,于是出现了一个加起来2亿人口的社会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的东亚奇迹。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升级、产业转型的事件,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不可小觑。这一历史经验表明,产业范式变迁会带来后发经济体兴起的机会。
范式变迁
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交织在一起,形成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技术—经济范式包括一系列相互依存的技术、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以及管理创新,这些彼此关联的因素相互影响、反馈循环、持续演进。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根据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依次将其划分为渐进创新、重大创新、技术系统变迁以及技术—经济范式的迁移。所谓“技术—经济范式的迁移”,是指在通用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后,相互关联的“技术族群”出现大规模创新,并在各产业渗透,其影响可扩展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并最终改变社会—制度结构,完成新的产业革命。
在人类产业发展的历史上,此前由技术—经济范式迁移引发的产业革命有三次:机械化革命、电气化革命和信息化革命。每次产业革命虽然发端于技术,但其影响所及,远不止技术系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技术系统的支持下,整个社会的生产结构,会向新的产业范式转轨。新的技术应用、新的生产关系慢慢孕育、成型,并大规模地扩散,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结构、新的商业形态、新的社会组织方式,甚至新的社会生活形态。
第一次产业革命让人类生产摆脱了对人力和畜力的依赖,蒸汽机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机器为主的现代工厂取代传统的手工工场,原材料、工厂、贸易商之间形成初步的分工和协作体系,这一体系在以纺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得到发展和完善。
第二次产业革命诞生了电力、汽车、化工新产业。电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实现了生产的电气化,同时,零部件标准化及流水线模式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使得分工效率大大提升。福特一体化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使得像汽车这样原来只能为少数富裕家庭拥有的消费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大规模生产方式向其他产业扩散,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进入消费时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大规模同质消费的模式。
第三次产业革命不仅孕育了电子信息、计算机、互联网等新产业,还构造了一个新的全球化世界,其影响延宕至今。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 ............

书籍插图:
书籍《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 - 插图1
书籍《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产业互联网的中国路径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