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_批评家的枪和玫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80后”批评家的枪和玫瑰
周明全 著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80后”批评家的枪和玫瑰/周明全著.--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5
ISBN 978-7-5699-0231-0
Ⅰ.①8… Ⅱ.①周… Ⅲ.①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评论 Ⅳ.①I206.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71730号
“80后”批评家的枪和玫瑰
著  者
 周明全
出 版 人
 田海明 朱智润
统筹监制
 王 水
责任编辑
 王 水 杨海明
装帧设计
 尚书堂 段文辉
责任印制
 刘 银 訾 敬
出版发行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press-mart.com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http://www.bjsdsj.com.cn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136号皇城国际大厦A座8楼
邮编:100011 电话:010-64267955 64267677
印  刷
 北京鹏润伟业印刷有限公司 010-80261198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开  本
 787×1092mm 1/16
印  张
 22.5
字  数
 450千字
版  次
 2015年7月第1版 2015年7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699-0231-0
定  价
 32.00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序言:“80后”批评家群形成过程中的“北馆南社”事件
张元珂
一个批评家群体的形成,至少拥有以下几个必要条件:一是有一位或几位领军人物,以其为中心联系一定数量的优秀批评家;二是有固定的学术平台或期刊媒介,使其拥有表达该群体愿景的话语权力。这个平台对他们的支持是长期的,而非一时的;三是他们的批评深度介入当下文学现场,特别是对同代作家的成长与创作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四是这个群体具有同人团体的凝聚力、发展力,既表现出了集团作战的优势,又有个体独特的批评个性;五是批评家主要成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前瞻性的批评视野,其在场方式引人瞩目。
若照此标准,近几年来,一个由杨庆祥、金理、黄平、刘涛、何同彬、傅逸尘、徐刚、周明全、项静等组成的“80后”批评家群从2012年起,逐渐由原先的“散兵游勇”聚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颇有影响力的青年批评家群,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都堪称“80后”批评家群的领军者,理论素养深厚,批评热情高涨,不但拥有固定的话语平台,也以群体作战的方式深度介入当下文坛。然而,它的形成与两个文学事件的推动是密切相关的。在北京,他们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每月定期开展学术活动,这为该群的形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昆明,由周明全策划、组织的“‘80后’批评家文丛”顺利出版两辑,并产生了较大影响。我们可以将之简称为“北馆南社”。
挥师北上:聚首中国现代文学馆
杨庆祥、金理、黄平、刘涛、何同彬、傅逸尘、徐刚、项静、周明全等“80后”批评家都是目前最为活跃的青年批评家代表,也都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客座研究员。杨庆祥为“80后”批评家,是首届客座研究员的佼佼者,也是目前“80后”批评家群中的第一领军人物。读他的《“80后”,怎么办?》,看他的1980年文学研究,观他的文学批评,一种少有的震撼力,总会萦绕于心。他将“80后”学人的活力、魄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金理、黄平、何同彬等来自上海和南京,是第二届客座研究员中的优秀代表,其批评成果及发展势头备受瞩目。这三人善以学理化的思维和脱俗的洞见,展现学院派“80后”批评家在理论功底、知识生产和个性批评方面上的优势。刘涛以“认识自己、认知时代”为目的,以“通三统”(晚清、现代、当代)为己任,其抱负可见一斑。作为一位优秀的“80后”批评家,较早从“群”的维度上展开了对“70后”小说家的研究,其对文学现场的敏锐捕捉力、感悟力及对学术前沿的开拓力,都是可圈可点的。傅逸尘专注于军旅文学批评,在该领域内已是公认的青年才俊,其对军事文学理论,特别是伦理维度的系统研究,其对代表性作家、作品的及时阐释,特别是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专论,其对文学创作中暴露出的不良倾向的善意批评及初步诊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周明全以出版人、批评家、作家三重身份介入当代文坛,他以敏锐的眼光和火一样的热情,不但对那些被边缘化或有意漠视的作家、作品、现象做出独立的判断,而且对“80后”批评家从整体和个案两方面所做出的细致研究和初步评判,都是卓有成效,且是开一代新风的。当学界大声疾呼“文学批评后继无人”之时,他既以在场者姿态从事文学批评,又以文学组织者身份将南北两地的青年才俊组合在一起,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为“80后”批评家群的扩容、成长和生成文学批评史意义,其在这个群体中的地位、作用都是不可泯灭的。
这样,国内优秀的“80后”批评家借助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个平台走在了一起。他们利用这个平台,每月举行一期论坛,就当代文坛发生的热点话题、经典文本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初步形成集团作战的优势。这样,作为一个“群”的面貌就初步彰显出来。
在此之前,尽管杨庆祥、金理、黄平、刘涛等批评家陆续在一些期刊上开设专栏,以对话交流、合作撰写文章等方式,实现了小范围内的合作,但我觉得,这并没有形成一个同人团体意义上的批评家群。从2012年以来,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80后”批评家齐聚中国现代文学馆,并在此开展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彼此加深了印象。在此期间,中国作协也有针对性地举办了“80后”批评家研讨会,从而在全国层面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群体风貌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凸显。因此,如果说“80后”批评家在2012年、2013年快速崛起,并形成一个文学事件的话,那么,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促成这个“80后”批评家群形成的主要推手。他们作为一个群体集体亮相并在全国层面上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制度。
与高校文学院侧重知识生产和学术规范化教育体制不同,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客座研究员制度是另一种全新的培养年轻批评家的培育方式。他 ............

书籍插图:
书籍《80后_批评家的枪和玫瑰》 - 插图1
书籍《80后_批评家的枪和玫瑰》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80后_批评家的枪和玫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