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政治经济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充满希望的前言
第一章 未来的蓝图
第二章 全球化,是历史的偶然吗?
第三章 全球化时代的市场与政府
第四章 不能创造价值的经济如同没有意义的生活
第五章 国际间的一致意见和分歧
第六章 限制增长的社会和生态因素
第七章 又一次大迁徙
第八章 贫穷和富有
第九章 科技进步的救赎
第十章 知识胜过一切,智慧的重要性,专业技术和技巧
第十一章 摇摇欲坠的和平
第十二章 以欧洲-大西洋文明为背景的亚洲时代?
第十三章 新实用主义和中庸经济学
致所有人——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充满希望的前言
人提出问题是为了寻找答案。提出问题的人不只是想知道事情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最重要的目的是想通过了解的信息看清未来的走向,因为他们更想知道事情会变成什么样子。对于未来,有些人充满期待,坚信美好的明天终将到来,但是也有人心存疑虑,他们希望有人能把他们从犹疑惶恐中拯救出来。那么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呢?
我们会变成什么样?每隔几天就会有人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将来会是什么样子,有可能发生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问题都不可一概而论,因为它们的关注点不同。哪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又是如何知道的呢?有可能发生什么,取决于哪些条件?应该朝着哪些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又是如何得知哪些事情必然会发生呢?我们如何了解事情的发展要取决于哪些客观条件?将来会获得什么收益,获益人是谁,以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什么,谁能依据他们的哪项权利提出要求?谁又知道如何才能将现实变得更加美好?
未来该由谁来负责?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问题的根源要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上寻找,但是未来尚未到来,等到那一时刻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向以往一样以史为鉴,让历史承担起人类原罪的责任。合理的推定应该是这样的,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未来并非依靠命运星象,而是取决于生命个体的天性和社会进程,很大程度上来说,应该是我们做出的决定,社会科学也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是经济学。越是责怪过去的不足和现在的欠缺,就越可能给未来背负更大的包袱,对人们渴望得到的美好未来造成影响。经济学不能拯救世界,但是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那么,世界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还是毫无线索?未来的生活是值得拥有的吗?我们要去哪里找寻?如何得到?经济学家说起来神乎其神的,我们要依靠命运,还是要将命运抓在自己的手里,努力给自己的生活找到方向,让我们的家人、邻居、社会、国家都能迈向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能实现到哪种程度?能够做些什么?
经济增长受到了哪些限制?
在最近这次危机发生之前的几年中,用传统方法计算的经济增长率年均波动幅度在四个百分点左右;从过去近两百年的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世界经济还能再次回到之前那种高增长吗?有这种可能吗?有这个必要吗?抑或我们将来追求的目标会逐渐转移,不再简单追求可以量化的产出增长了?如果用人均GDP衡量国民收入,每年增幅在7%左右,那么每十年就能翻一番。在下个十年中翻一番,以这种速度追赶发达经济体,有多少国家可能达到这种增长水平呢?如果这种设想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应该抱有何种期望呢?也许我们正身处比最近这次危机还要严重的灾难中,各种纷争正在不断恶化,随之而来的冲突也会不断加重,而且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冲突,事情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吗?局势会好转吗?也许我们的问题应该是“什么时候会变好”。对于这个问题,难道答案真的只能是之前的敷衍之词——“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吗?
中国有句谚语:“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宁可做太平盛世的狗,也不做战乱时代的人。用来表示生逢乱世的痛苦心情。)”这句话听起来既像善意的祝福,又像恶毒的讽刺,在今天听起来显得尤为真实。从某些方面来讲,如今这个时代可谓乱世,各种宏大进程相互叠加,将文明的面貌彻底改变。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用他的笔描绘着各种启蒙事物的时候,地球只有2亿人口。托马斯·阿奎纳(1225—1274)向人们传教各种开明思想的时候,地球只有3亿人口。如今,再过不超过两代人的时间,地球的人口就能增长到那个时代的30倍。因此,如今的经济学必定是大众经济学,将来更是如此。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跻身其中,才能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能做到吗?应该怎么做呢?从物理意义上来讲,地球空间有限,话虽如此,如果一切无法自行运转,那么要由谁来协调地球上这么多人参与的复杂经济活动,如何协调呢? 天地间俗事繁多,我们未及认真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当然,也可以说,那些计划并展望过未来的人曾经思考过这些问题,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问题曾经困扰过他们。
“当前,我们正在遭受经济悲观主义的攻击。人们经常说,19世纪经济突飞猛进的态势已经结束;生活水平虽然一度迅速提高,但是如今步伐已经放缓,至少在英国确实如此;在未来十年,我们面临的应该是繁华落尽而不再是欣欣向荣。”到底是何人何时提出了上述观点呢?这些不是旧报纸上的无名论调,而是出自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1883—1946)之口。他的经济理论和建议帮助我们摆脱了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保证了西方经济的不断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几乎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末。如今,人们又可以把这些话拿出来说了,今天的人们对美好未来再次失去了希望。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却有超过半数的家庭认为,与自己相比,子女的生活水平将会变得更差。希望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其他地方,这些预言都不会成为现实,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事情真的有可能会发展到这种地步。一切尚无定论,未来取决于多种因素。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明白取决于哪些具体因素。
上面引用的文字是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候写下的,出自凯恩斯193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
(1)

。当时社会充满了满腹牢骚的悲观论调,作者远离了这些情绪,理性地回答了“未来一百年中,有关生活水平的合理期待是什么”这个问题。有意思的是,他曾提醒别人不要对未来经济妄下定论,认为我们无法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定论,毕竟,未来还未到来 ............

书籍插图:
书籍《21世纪政治经济学》 - 插图1
书籍《21世纪政治经济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21世纪政治经济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