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大众传播理论_范式与流派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1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
作者:刘海龙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2-1
ISBN:978-7-300-08629-3
价格:48.00元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传播的六种话语
第一节 什么是话语研究
第二节 传播是传递
第三节 传播是控制
第四节 传播是游戏
第五节 传播是权力
第六节 传播是撒播
第七节 传播是共享和互动
总结
第二章 大众传播研究史:诠释与建构
第一节 在争论中被建构起来的传播研究史
第二节 “传播学”在中国的建构
第三节 修辞学和文学批评传统
第四节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大众传播研究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与美国早期大众传播研究
第六节 李普曼和《民意》
第七节 大众传播研究
总结
第三章 理论和研究范式
第一节 理论与范式
第二节 大众传播理论的三种范式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程序与工具
第四节 如何评估理论
总结
第四章 大众传播中的宣传与说服
第一节 争论中的宣传概念
第二节 从“旧宣传”到“新宣传”
第三节 传播与说服
总结
第五章 从功能到效果
第一节 早期的功能研究
第二节 社会结构与大众传播的功能:知沟假说
第三节 效果研究与传播流
第四节 创新及信息的扩散
总结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社会心理取向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认知基模
第二节 沉默的螺旋
第三节 第三人效果
总结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信息环境取向
第一节 议程设置
第二节 培养理论
总结
第八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受众使用与依赖取向
第一节 关于受众的话语
第二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三节 使用、依赖与效果
第四节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总结
第九章 批判理论的兴起和传播政治经济学派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和批判理论的兴起
第二节 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派
总结
第十章 文化研究:表征与霸权
第一节 文化研究:流动语境中的接合知识
第二节 表征与差异
第三节 通俗文化研究
总结
第十一章 媒体生产与媒介场
第一节 媒体组织与媒体生产
第二节 媒介场域理论与中国的媒体生产研究
总结
第十二章 多伦多学派及媒介研究
第一节 作为技术的媒介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修辞和认识论
第三节 作为讯息格式的媒介:
第四节 麦克卢汉论媒介与文化
第五节 麦克卢汉之后的媒介研究
总结
后记
总序
如果把1982年北京第一次传播学研讨会看成是传播学正式引进中国的话,到今年正好25年。如果把1997年传播学和新闻学一起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国家一级学科看成是传播学的重要性被正式承认的标志的话,到今年正好是10年。在很短的时间里,传播学在中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国内近年来发展相当快的学科。在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正是我们盘点和思考中国传播学发展的良机。
从教材建设方面看,传播学的引进,有赖国外(主要是美国)教材的移译。大量具有一定学术品牌的外国传播学教材的译介对促进中国传播学教学和研究功不可没,可是另一方面,中国传播学研究和教学面临的问题和环境有一定特殊性,国外成果的引进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课程和教学体系的建设。20世纪80年代初传播学重新引进至今的这20多年中,国内的传播学教材出版从无到有,从1983年一本薄薄的《传播学(简介)》到现在书店里满满几书架的传播学教材,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传播学教材建设的表面繁荣之下,也存在着一些泡沫的成分。国内不少传播学教材存在内容重复,观点陈旧,结构体例单一,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因此在经过了自发的、初级的引介和吸收阶段之后,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的传播学更上层楼,进入一个系统深化的研究与创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在出版的这一套“21世纪传播学教材”,就是力图在有中国特色的传播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上做一些尝试。这套教材第一批书目包括《传播学纲要》、《传播研究方法》、《大众传播理论》、《公共关系学》、《人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视觉传播》等。今后本教材系列还将继续加入其他具有前沿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传播学课程的教材,将涉及政治传播、宣传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影像传播、全球传播、文化研究、修辞与演讲、女性与传播等更具有专业性、前沿性的题目。
担任本系列教材第一批教材写作的,主要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长期从事以上课程教学和科研的中青年教师,同时我们也期待着其他新闻传播院系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加入到本系列教材的编撰工作之中。
这套教材的编撰,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一是扩大目前传播学教学的视野,除了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外,增加研究方法、人际传播、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网络传播、视觉传播等分册,力求使传播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多样的社会需求。
二是拉开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层次。本套教材中既有针对大一新生的《传播学纲要》,也有针对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法和各个不同领域的传播理论。每个领域独立成书后,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同时深度上也有明显增加,力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科研能力,适应目前不断发展的传播学硕士培养阶段的教学要求。
三是更强调系统性。目前的本科阶段,许多学校仅开设传播理论概论一门传播学课程,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也不系统。本系列教材既可作为本科高年级的课外阅读或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低年级的必修教材,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传播学各领域的主要内容。
四是突出研究能力的培养。目前的传播学教材比较简略,多停留在知识传授上。本系列教材力求在介绍理论的同时,突出研究方法的讨论,同时对许多前沿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也力求能够做全面客观的介绍,让学生及时抓住学科发展的脉络,引导他们对前沿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
本系列丛书虽然以教材的形式出现,但是由于国内可以参照的现成教材不多,写作者基本都是把它当成专著来创作的。他们不仅对国内外有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整理,而且结合教学和实际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那些与我国当前实际最贴近的理论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在表述上也更贴近中国使用者的习惯,这一优势是国外翻译的教材所不具有的。
我们是第一次编撰这样大型的传播学系 ............

书籍插图:
书籍《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大众传播理论_范式与流派》 - 插图1
书籍《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大众传播理论_范式与流派》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21世纪传播学系列教材大众传播理论_范式与流派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