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之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News under Fire:China’s Propaganda against Japan in the English-Language Press,1928-1941
©2017 香港大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未经香港大学出版社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电子或机械)方式,包括影印、录制或通过信息存储或检索系统,复制或转载本书任何部分。
本书简体中文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授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
序一
20世纪初是中国饱经考验的年代。随着王朝历史的终结,中国政治的连续性和凝聚力被打破。在此内困之时,中国的主权成为列强觊觎之猎物。列强试图趁中国贫弱之时,极力扩张他们在华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其中又以日本的欺压最甚。日本于1930年代中期在中国东北建立傀儡政权,并以武力蚕食华北。
中国国民党是当时最有可能建立起一个全国性政府的政治组织。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顾问的协助下,以联共之策建立统一战线,将国民党改组为非共产主义的列宁式政党。1920年代末,国民党在形式上武力统一了中国。
国民党以民族主义为精神力量,却也因此陷入两难的困境。国际秩序由帝国主义列强制定,并为其利益服务,而中国的民族主义又必须与这些列强达成一定妥协以谋求国家的生存。国民党的这一困境,尤其在1930年代中后期中国欲寻求英、美的帮助,以抵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之时体现得尤为明显。而中国欲联英、美制日,影响西方的舆论便是关键一环。魏博士这本书正展现了这个舆论博弈的过程。正如书中所述,国民政府在建立初期既没有有效的宣传工具,又缺乏国际宣传的技巧。当时中国的宣传体系以苏联模式为蓝本,主要针对国内民众思想、意识形态的教化,而非影响西方受众。而能联通西方舆论界的租界英文报刊,又被一些国民党人视为帝国主义利益的代言人,且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租界英文报刊普遍敌视以民族主义为纲的国民党,支持维护帝国主义利益的日本。这种价值取向在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期间,由老牌租界英文报《字林西报》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欲在租界英文报界扭转不利局势,需一番苦心铺陈与经营,而租界英文报刊的政治立场,也终在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得以转向。
在此过程中,在美国接受新闻学教育的董显光是深耕租界英文报刊,且推动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系统建立的重要人物之一。魏博士在书中详细分析了董显光1935年以后加入蒋介石的宣传机构,且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着手建立国际宣传部门的过程。董显光在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新闻学训练,并在租界英文报界积攒了广泛的人脉,与众多中、西记者皆有往来。这些人际网络,对董显光力图影响西方舆论的国际宣传多有助益。然而即便如此,董也备受两种宣传模式难以调和之苦:他一边要实现通过彰显自由理念,来寻求西方国家支援的宣传目标;一边又要面对国民党仿效苏联模式,以一党治国的权威实行信息管控的现实。魏博士在书中,通过对董显光与作为宣传部副部长及国民党右翼重要成员的周佛海之间矛盾的叙述,展现了董在党内的困境。
这本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国民政府在中日敌对时期,运用租界英文报刊作为宣传工具,并以此为基础拓展了中国国际宣传机构的研究。对探索20世纪中国如何发展宣传之用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为更深入地研究国民政府的政治生态提供了独特视角。
马丁(Brain G. Martin)
2020年2月20日于堪培拉
序二
2009年10月,在台北中研院第一次遇见前来查找博士学位论文资料的舒歌,当时我几乎都在解答她层出不穷围绕国民政府或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问题。此后也在不断地问答中,奠下了长久的情谊。
舒歌去年要将博士学位论文出版的英文书改写成中文版时,我借着校订的机会仔细阅读了一番。在校订过程中,我提供了一点点关于清末民初时代背景的润饰建议;又通过不断与她讨论,舒歌微调了博士学位论文中原来较为偏重通过西方观点探讨宣传、报刊、舆论的部分写法,增补了一些说明当时中国政府、知识分子所抱持的观念与想法,从而提示了当时中西之间对于这些观点的异同之处。因此相较于英文版,中文版可说是舒歌在博士学位论文后又经过数年沉淀、思索的增订版。
我们今日熟知的信息传播与宣传形式,都奠基于西方近代工业革命、资本模式以及国家结构转型的一连串发展过程,如何掌握相关硬件设施,并进一步形塑自己对于信息传播、宣传的观念,是中国在面临西方近代化影响时,依据自己的文化、国家和社会结构去吸纳、转化的“用”与“体”之近代化历史进程的环节之一。中日两国在面临西方近代化影响的路程上,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外环境,相较于日本明治初年就决意在国家政治、法律、产业和教育制度上全盘西化,快速完成“用”与“体”的近代化转型,中国由于自身长久以来拥有一套与西方不同的文明和国家、国际秩序,在吸纳、转化西方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更长的磨合时间,所以从甲午战争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在西方近代化制约的环境下经常受制于日本。但每个国家面对变局与秩序转变的历史节点,最后能否脱颖而出,并在吸纳、转化外来制度之后还保有自身文明特色,将外来制度兼容并蓄于自己文明的“用”与“体”之中,则端视该国的文明秩序是否深厚且自强不息。到了21世纪初,中国在历经了百余年的转型与调适之后,几乎在方方面面都脱颖而出,不仅保有自己文明特色与秩序,而且能娴熟应用西方制度,实至名归地重回世界大国地位。在在证明了中国深厚的文明底蕴与自强不息的韧劲。
细细爬梳历史,会发现我们所在的时代所能拥有的一切都不是偶然,都是先人披荆斩棘留下的遗产。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长久屹立于世界大国之林,能找到的原因应该就是我们对于历史的重视厚植了丰富的文明底蕴,对于先圣先贤智慧的继承与发扬,让我们有了自强不息的能力。历史学者所能做的,就是站在自己所处的时间点上,做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工作,期许自己的研究成果能不负先人。每项合格的专业历史研究都不完美,毕竟无法面面俱到所有的视角,却都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本书也是如此的重要节点,在学界对于租界区外文报刊的研究还处于荒漠阶段的时候,选择以上海为中心的租界英文报刊作为切入点,分析了 ............

书籍插图:
书籍《战场之外》 - 插图1
书籍《战场之外》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战场之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