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机器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我这样的机器
作者:〔英〕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
译者:周小进
责任编辑:宋玲
关注微博:@数字译文
微信公众号:数字译文
联系我们:hi@shtph.com
问题反馈:complain@shtph.com
合作电话:021-53594508
Digital Lab是上海译文出版社数字业务的实验部门,成立于2014年3月。我们致力于将优质的资源送到读者手中。我们会不断努力,做体验更好、设计更好的电子书,加油!
上海译文出版社|Digital Lab
好机器人必须死——《我这样的机器》导读
不知麦克尤恩有没有考虑过“恐怖谷”。“我这样的机器”,他的书名像是在玩味那条规则。1970年,在一本名叫《能量》的古怪杂志上,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森政弘发表了一篇文章,其标题“不気味の谷”中的“不気味”,是说那种莫名让人不舒服,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也有人把它翻译成“诡异谷”。
人如果想要造人,也会像上帝造人那样拿自己当模型。从工业机器人、玩具机器人,一直到伴侣机器人,面貌体态会越来越像真人。总有一天,就像这部小说中的亚当,机器人会造得看上去完全就是一个真正的人类:身体健壮、相貌英俊、深色皮肤、浓密头发、鹰钩鼻子。肤色、心跳无不像真人,甚至呼吸都带着一丝湿润。只不过在它的浅蓝色瞳孔上,仔细看会发现有很多条纹。
按照“恐怖谷”理论,看到这样的机器人,人会产生奇异的恐惧感。森政弘用机器人仿真度做横轴,以人对机器人的“親和感”(しんわかん)为纵轴,画了一条函数曲线。机器人越像真人,人们就越喜欢它们,跟它们越亲近。可一旦人们成功设计出仿真度很高的机器人,那条单调递增的曲线就会突然跌入低谷,他把这个称为“恐怖谷”。也就是说,如果机器人跟真人只有极细微差别,它们反而会让人害怕。“恐怖谷”理论渐渐受到重视,首先是娱乐工业,有些科幻电影因为设计了更逼真的机器人形象,反而票房惨败。游戏角色形象设计似乎也印证了这个猜想。2012年,有人将其翻译成英语,在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机器人与自动化》杂志上发表,引起广泛关注。
至于何以会有这种现象,有一种解释利用了“心智理论”和脑神经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前者是说,人类有一种独特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意向,能够将心比心。有时候不需要对方说话表示,甚至不需要动作和表情,人就能猜到对方的心理状态。这种读心能力被称为“心理化”(mentalising)。人只有在面对其他人,也就是他们的同类时,才会启用这种心理化能力。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在屏幕上给志愿者播放仿真度不同等级的合成人像,对他们的大脑进行电磁扫描,发现合成人像仿真度越高,大脑中负责心理化的区域就越亮,证明其活动强度越大。意大利神经生理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在猴脑腹侧运动前区发现了一种镜像神经元。当猴子做抓握推拉动作,或者捡起花生、剥壳放进嘴的一组动作时,大脑中会有相应的特殊神经元放电。神奇的是,当一只猴子看到另一只猴子做这些动作,它自己并没有做时,相应的神经元同样也会放电。研究者相信,这是人类进化的最大秘密,因为有了这些镜像神经元,人可以模仿学习他人的动作行为;可以学会利用口腔中的肌肉,互相发出同样的声音,由此学会说话和语言;也可以发展出心理化能力,猜测别人的内心世界。
研究者们说,正是因为人有心理化能力,运动皮质层中有大量镜像神经元,人对机器人的观感才会有“恐怖谷”。因为这个仿真机器人,怎么看都像是个同类,大脑开始启动心理化,镜像神经元也开始放电。可是与此同时,大脑也十分确定,面前这家伙肯定不是真人。那么,到底是启动呢是启动呢还是启动呢?大脑陷入错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塞琴教授(Ayse Saygin)让人观看一个工业机器人、一个真人和一个仿真机器人的视频,结果发现观看仿真机器人视频时,大脑特别活跃,显示出不安情绪。
按“恐怖谷”理论,当亚当来到小说中那些人面前,他们应该坐立不安。尤其当他们看到亚当奇特的瞳仁,或者意识到它绝不是他们的同类。可他们似乎迅速地接纳了它,查理是花钱把亚当买回家的主人,他的不动声色容易理解,他早有思想准备。米兰达呢,头一天晚上她对查理说,亚当的身体是暖和的,真“吓人”。亚当能用舌头发音,说出词语,“有点怪怪的”。这些感受有点接近“恐怖谷”了。但她很快就习以为常,甚至率先开发利用了亚当在某些方面的特殊能力。其他人,比如米兰达的父亲,那位在很多方面显得颇为睿智的作家,他甚至把机器人亚当和准女婿查理搞混了,分不清谁是真人谁是假人。儿童们以他们纯净的感受,常常能够观察到亚当有些异样。但谁也没有对亚当真正感到恐惧。要知道,在一般科幻电影剧集当中,人与机器人之间那条“恐怖谷”之深之宽,简直类似某种种族仇恨,必欲杀之而后快。我们玩“底特律变人”(1),在思想上预先就做好了准备,人和机器人永远势不两立。
麦克尤恩笔下的人们轻松地越过了“恐怖谷”。当然,这也是理所当然。因为麦克尤恩从不关心那种预先注定的憎恨,他的人物也会发生冲突,甚至也会互相杀害。但一切冲突无论最后如何激烈决绝,最初都来自于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的一条小裂缝。杀人犯不例外,机器人也不例外。如果像很多人以为的,人和机器人在未来互相有一场生存之战,麦克尤恩倒想找找硅基碳基物种差异以外的原因。因为人造了机器人,就像上帝造了人,一开始互相都满怀着善意,在伊甸园中其乐融融。到底是从哪儿出了问题呢?
小说男主人公查理,是个自由自在的宅男,不上班。他只要电脑、网线和一小笔钱。股票、期货或者房地产,他每天就在各种投资投机市场上找机会。有时赚有时赔,基本能满足温饱。作为一个后现代主义青年,他接受了一种价值中立的道德视角。因为进化心理学、因为文化人类学,它们的初级课程往往会让人获得一种相对主义的伦理自由感。这种道德相对论让他在税务上闹了一点小麻烦,上了法庭。政治上查理有点保守,支持撒切尔对马岛的远征,他的女朋友米兰达则绝不认同,为此他们争论起来。那是他们第一次吵架,造成了让人吃惊的后果。
仿生机器人亚当夏娃们上市时,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我这样的机器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