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特-荷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编者说明
前言:荷马问题
第一卷 阿基琉斯同阿伽门农王争吵结怨
第二卷 阿伽门农召开全营大会试探军心
第三卷 阿勒珊德罗斯同墨涅拉奥斯决斗
第四卷 潘达罗斯射伤墨涅拉奥斯战事重起
第五卷 狄奥墨得斯立功刺伤美神和战神
第六卷 赫克托尔和妻子安德罗马克告别
第七卷 埃阿斯同赫克托尔决斗胜负难分
第八卷 特洛亚人勇猛反攻阿开奥斯人
第九卷 阿伽门农向阿基琉斯求和遭拒绝
第十卷 奥德修斯和狄奥墨得斯夜探敌营
第十一卷 两军激战引起阿基琉斯注意
第十二卷 特洛亚人冲击阿开奥斯人的壁垒
第十三卷 船舶前阿开奥斯人抵敌艰苦奋战
第十四卷 宙斯受骗陷入赫拉的爱情罗网
第十五卷 赫克托尔突破抵抗放火烧船
第十六卷 帕特罗克洛斯代友出战阵亡
第十七卷 两军鏖战争夺帕特罗克洛斯的遗体
第十八卷 赫菲斯托斯为阿基琉斯制造铠甲
第十九卷 阿基琉斯与阿伽门农和解释怨
第二十卷 奥林波斯众神出战各助一方
第二十一卷 阿基琉斯力战克珊托斯河神
第二十二卷 赫克托尔被阿基琉斯杀死遭凌辱
第二十三卷 为帕特罗克洛斯举行葬礼和竞技
第二十四卷 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尔的遗体
原前言
编者说明
本卷收的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的翻译始自罗念生先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罗先生应约选译古希腊抒情诗,决定选收荷马史诗中一些富于抒情的段落,因此选译了赫克托尔与妻子安德罗马克告别、普里阿摩斯赎取赫克托尔的遗体等颇富悲剧感的片段,并进而译出了第二十四卷全卷。在此基础上,罗先生决定从古希腊文用新诗体全译史诗,以弥补我国在荷马史诗翻译方面一直存在的缺憾。当时罗先生已年逾八旬,且身体不佳,但仍孜孜不倦地伏案工作。翻译从第一卷开始,逐卷翻译、誊抄,译至第九卷。第十卷的翻译是在同绝症后期病痛顽强抗争中进行的,但译至该卷第475行初稿,便不得不住院治疗,并于1990年4月10日与世长辞。罗先生在临终前嘱王焕生在他之后继续翻译,王焕生译完全诗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这次采用的就是这个版本。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整部史诗,这次编辑全集时把王焕生翻译的部分也一起收在里面。1980年罗先生在世界古代史诗讨论会上作过题为“荷马问题及其他”的发言,后收入《世界古代史论丛》第一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这次编辑时把该发言中的“荷马问题”部分收入,作为《伊利亚特》译文的前言,把王焕生原为译本写的前言附于书末,供读者对照阅读。
书中专名翻译保持出版时的样子,书末附有专名中文—古希腊文对照,供读者查阅。
《罗念生全集》编辑委员会
前言:荷马问题
过去所谓“荷马问题”,是指荷马有无其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史诗是怎样形成的。早在公元前4世纪,有关荷马的年代、出生地点和作品,就成了疑问。自18世纪以来,出现了“小歌说”。“小歌说”认为,这两部史诗是根据民间的零篇编成的。“核心说”与此近似。“统一说”则认为荷马实有其人。一般学者采用“折中说”。
上面这个问题尚无定论。近若干年由于考古发掘的成就和线形文字B释读的成功,又有人提出荷马史诗与希腊最古时期的历史的关系问题:荷马史诗是否反映了迈锡尼时代的社会经济情况?如果有所反映,那么又是在怎样的范围之内?现代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大多数学者认为,荷马史诗,特别是《伊利亚特》,反映了迈锡尼时期的社会生活。也有一些人认为,荷马史诗与迈锡尼时期的文化没有多大关系,史诗所叙述的是史诗作者所生活的时代的情况。随着近代赫梯学的发展,还有人提出,荷马史诗所反映的乃是公元前7世纪小亚细亚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
里姆施奈德(Margarete Riemschneider)在《荷马时代,从奥林匹亚到尼尼微》(《Von Olympia Bis Nineve im Zeitalter Homers》,莱比锡,1963)一书中写道:“荷马属于考古学上称为‘东方化’的时期,他的创作既不能归到较早的时期,也不能归到较晚的时期。”作者认为荷马本人生活的时期不会早于公元前700年。她根据考古材料和文献资料,对公元前8世纪和7世纪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作出生动的描述,并且引证荷马史诗中的有关片断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说,荷马史诗反映的正是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的周围现实。举例来说,荷马对于战车在战斗中的作用就缺乏明确的概念,史诗中描述的情况是,重装步兵乘战车到达战场,然后下车进行步兵战。这正是反映了公元9世纪和8世纪在亚述和乌拉尔图等国的战车术在作战中已不起重大作用这样一种情况。又如,《奥德赛》中描述的阿尔客诺俄斯(Alkinoos)的宫廷(第7卷)就与西里西亚(Cilicia)的赫梯人的宫廷有许多共同点。
安德烈耶夫(Ю.В.Андреев)在《早期希腊城邦》(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76)一书中写道:“绝大多数‘荷马问题’专家现在倾向于认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形成不会早于公元前8世纪。”当然不能排除史诗中包含某些对更古时期的回忆。安德烈耶夫指出,由于线形文字B释读的成功,我们对迈锡尼时期的社会状况有了具体得多的了解。现在根据用线形文字B写的文书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得知,迈锡尼时代存在过有复杂官僚机构和税收制度的国家,这与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简朴生活形成鲜明的对照。史诗中提到的火葬习惯、铁制的武器和工具等等,都是迈锡尼时期不知道的。史诗中提到腓尼基人,而腓尼基人在爱琴水域的出现不会早于公元前9世纪。因此安德烈耶夫认为,史诗所反映的主要是与荷马同时代的生活,或者略早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状况。
据1977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所载,现在学者们有这样一些看法:《伊利亚特》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中叶,《奥德赛》产生于8世纪末叶,前者可能是荷马最后加工编成的,后者可能是荷马的后继者编成的。
1967年9月27日至10月3日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迈锡尼学者会议。维也纳的学者沙赫迈尔(F.Shachermeyr)在会上就希腊人诸部落的迁徙问题作了报告。他指出,近年的研究证明,伊奥尼亚方言只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伊利亚特-荷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