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引言
乐记
声无哀乐论
文赋(并序)
顾恺之论画
画山水序
叙画
画品
文心雕龙
书谱
书断序
二十四诗品
笔法记
东坡谭艺录
林泉高致
沧浪诗话
重为华山图序
童心说
画禅室随笔
园冶
溪山琴况
船山诗论
原诗
苦瓜和尚画语录
艺概
人间词话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ZHONGGUO MEIXUE MINGZHU DAODU
朱良志 编著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朱良志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博雅导读丛书)
ISBN 7-301-06614-7
Ⅰ.中… Ⅱ.朱… Ⅲ.美学—著作—简介—中国—先秦时代—民国 Ⅳ.B83-09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68933号
书   名: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著作责任者:朱良志 编著
责任编辑:王立刚
标准书号:ISBN 7-301-06614-7/G·0903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内 100871
网   址:http://cbs.pku.edu.cn 电子信箱:zpup@pup.pku.edu.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52022
排 版 者:北京军峰公司
印 刷 者:三河市新世纪印务有限公司
经 销 者:新华书店
      650mm×980mm 16开本 22.5印张 395千字
      2004年8月第1版 2006年12月第3次印刷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引 言
编写此书的想法,是教学中形成的。在我接触的对中国美学颇为关注的朋友中,有不少对阅读原著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又常常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读物。目前中国美学方面的著作除了研究性的专论之外,主要有两类,一是美学史著作,此类著作有助于把握中国美学发展的梗概,但不能提供较为完整的美学文本。另一类是资料汇编性的,此类图书可以提供文本,但多为零星的节录,其优点是有比较大的涵盖面;缺点是较为零散,如摘录《书谱》的一些重要段落,分别置于不同的类别之下,虽简括而明了,但读者却无法获得对《书谱》的完整印象。所以,选择最值得阅读的中国美学的基本典籍,在文本辨析、文字注释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理论阐述,以方便读者阅读,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材料,这样的想法萦然脑际久矣。现在终于有机会来做这方面的工作,真是非常高兴。
但此书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超出我的预想。首先碰到的是,哪些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美学著作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国美学的价值越来越为世所重,但对中国美学的研读却并不容易。理论本身的玄奥与博大是一个原因,其理论形态特点也是一个原因。在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是20世纪的事,20世纪之前,罕有专门性的美学著作,有关美学的见解,往往如吉光片羽,散见在浩瀚的典籍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本书的题目“中国美学名著”,本身就有问题,中国古代罕有专门性的美学著作,又何来如此多的“美学名著”?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这些书的确不能算是纯粹的美学著作。从我所选的著作看,有的属于哲学著作,有的是诗文评,有的是艺术论,有的是随笔。但之所以将其选入冠以“美学名著”的此书中,则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所论之内容一定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一定涉及关键性的美学问题;在中国美学史上一定具有重要影响。它们虽不能称为纯粹意义上的专门性美学著作,但在广义上,也可以称为美学著作。
其实在西方美学的研究中,也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一般称为美学著作的,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专门性的美学著作,如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的《美学》、席勒的《谈美书简》。一类并非是专门性的美学著作,但却涉及到重要的美学问题,其中有哲学的著作,如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有论述文学艺术的著作,如莱辛的《拉奥孔》;有对话、随笔,如《歌德谈话录》、维科的《新科学》,等等。我们一般也将此类著作称为美学著作,纳入到美学研究的视野。
我碰到的另外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既然要给读者提供中国美学的原著读本,那么这些读本必须是可靠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但做到这一点恰恰非常困难。因为中国古代典籍中的问题实在太多了。在编写的过程中,我真正感觉到心细如发的重要性,你必须细心面对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像“六法”的句读不同,就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解读。在所选的近三十篇文献中,就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是作者问题,像《乐记》、《二十四诗品》,因为作者的时代和学术背景,直接影响到对其美学价值的判断。对此,本书增加了辨析的内容。有的是文本内容问题,如顾恺之的画论著作,内容文字丛脞,名称也与内容不相符,对此类问题,本书也进行了校核,提出了有关文本处理的新想法。有的文本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和莫是龙《画说》的内容交叉,石涛《画语录》和《画谱》两个传承谱系的问题,《笔法记》的真伪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尝试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一切努力,都意在使读者能够在稳实的心态中,咀嚼其美学精华。但不知我做得如何,还需要读者检验。
在具体篇目的选择上,也颇费踌躇,最后确定的这些篇章,我以为,都是中国美学的代表性著作。我在考虑选入这些文本时,注意到以下问题,一是反映中国美学史的发展脉络,体现一定的时代特点,如顾恺之的“形神”说,谢赫的“六法”说,体现了六朝美学发展的特点,这些观点在中国美学史上也有重大影响。二是考虑体现中国美学自身的特点,如意象、意境、妙悟等是体现中国美学特点的一些核心范畴,因此本书选择了一些对这些专门问题有理论发现的篇章。三是考虑一定的覆盖面,如在艺术类型美学中,选录了书法、绘画、音乐、园林、诗文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小说和戏曲等方面也有不少具有美学价值的著作,如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王骥德、李渔等的戏曲理论,因受篇幅限制,被割爱了。需要说明的是,像《老子》、《庄子》、《坛经》等哲学著作,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也很大。但考虑到本书是一套哲学导读丛书中的一种,在本丛书的其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 插图1
书籍《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