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的回声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mb。
书籍内容:

与君同徜徉(代总序)
伊人
同是天涯徜徉客
相逢何必曾相识
说起徜徉客,大概会使人想起陶渊明、孟浩然、王维、李白、林逋……他们是拢攘
人世的徜徉客,他们任自己的心灵不受拘羁地徜佯。
早有无名的诗人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
柏》)人生是匆忽的,人生是短暂的。而古时的徜徉客却不愿身与心都那么步履匆匆。
也许,他们想的是:人生本来就很短促,何必还要慌张急迫。
更古的徜徉客,是孔夫子的一位较年长的学生曾。有一次孔子几位学生各言其志,
《论语》中如是记述。
……(曾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
乎舞寻,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显见异于其他门徒,也异于他的老师,他是个散淡的人。经常东奔西颠栖栖惶
惶的孔子,听罢曾皙毫不壮伟的志趣不禁感慨地赞同,看来孔老夫子内心深处有时也感
到活得挺累,偶尔也是想当一下徜佯客的。
早已不复是田园牧歌的时代,更何况,“大潮”来了,生活节奏愈见加快了。
那么,今人还能否悠然徜徉?这世界是否还容得下徜徉客?
在当今之世,像五柳先生那般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恐怕是无法仿效复
制了;欲步古典徜徉客的后尘不仅难,而且也显得有点滑稽。
然而,徜徉的意识和欲望并没有泯灭,即使是现代人吧,也还会有需要徜徉的时刻,
尤其是心灵的徜徉。
比如,那在“大潮”中身手不凡的弄潮儿,他不可能年年、月月、日日、时时都岿
然地“涛头立”,他总得有时从涛头走下来,松弛一下,憩息一下,或者在海边悠然徜
徉一番。
碌碌竞逐会使人心浮气躁,精神高度亢奋之后难免疲惫不堪:人们的心灵往往冀求
一片能自在徜徉的芳草地,犹如跋涉于沙漠中渴望一小块绿洲。
也许,正是生活中的劳顿、竞逐、困迫、疲惫、浮躁、焦灼以及种种压力,更使人
们希求身心的徜徉。以获得一时半刻的轻松平衡。不然的话,人真是活得太累太累了。
徜徉与弄潮并非是绝对格格不入。动与静,张与弛,该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翼。
杜荀鹤诗云:“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窍禄人,”如果不是“窃”――鼠窃狗
偷的勾当,而是凭智力、能力觅得了利禄之类,自当心安理得,是无须怕什么,也不必
以为羞赧的。毫不言利地一味“闲吟”

,若不是有现成的家财或遗产之类。恐怕连生存
也成问题。生而为人,毕竟还须食人间烟火。
但生而为人,又不能只是争利逐禄的动物。一个人要看鼻底下碗盆中的食料,袋里
的钱币,有时也该看看头顶之上的星星和白云:得关注身外的物质世界,也须回眸凝视
自己的心灵宇宙。一个人若是遗忘、抛却了精神家园,他一生劳劳碌碌、勿匆忙忙,岂
不是有很大的缺憾么?
在弄潮中可以展示人自身的潜力和价值,而徜徉则能使人心智宁恬、澄明,从而细
品深味人生的妙趣和真谛。
于是,就有了“徜徉客随笔”丛书――
或在男男女女的“伊甸园”中徜徉:
或在大自然的清籁和艺术的妙籁中徜徉;
或在情感与哲思的世界中徜徉;
或在美乡乃至梦乡之中徜徉……
著书者并不是纯然的徜徉客,但当他们将随笔文字流泻于方格纸上时,他们的心灵
确是在徜徉着。
而且,他们还意欲执子之手,与君同来徜徉呢。
在文苑之中,“随笔”或许也可以喻为文章中的“徜徉客”吧,因为它自由恣意,
少拘羁。无格律,不必使循什么八股之类。无疑,随笔是最适宜于心灵徜徉的。
以写随笔(Essal3)而名垂于世的蒙田,曾自述道:
“如果我希求世界的赞赏,我就会用心修饰自己,仔细打扮了才和世界相见。我要
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纯朴和天然的生活,无拘束亦无造作,因为我所描画的就是我
自己。”
这也正是“徜徉容随笔”意欲勉力为之的。

自序
提到抒情,现在大概颇有些人会不以为然:现代人,脑子里思考的是商品经济,眼
睛里看重的是钱,有什么情可抒?这种想法,我想大概也只能代表一部分人。人类社会,
如果丧失了感情――亲情、友情、爱情、同情,如果丧失了对美好事物的羡慕、向往和
追寻,如果丧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如果丧失了对崇高理想的憧憬和求索,那将
是何等的可悲,何等的可怕。好在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忧,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生
物,其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根本特点,便是有感情有思想,假如仅仅只有物质的追求,那
便和一般动物无异。人类当然不可能倒退回动物时代。所以抒情和思考永远是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内容。即便是最乏味最冷漠的人,也会面对着突然出现在他眼前的美妙景象发
出情不自禁的惊叹。生活中有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行为,这是高尚的激情在一瞬间的
迸射和奔泻。也有众人围观落水者见死而不救,便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现代人的冷漠和
寡情已经无可救药。说无可救药当然是激烈之辞。我常常想像那些看人作垂死挣扎却未
能伸出救援之手的人,事后,他们会不会回想着垂死者痛苦的表情而无法入睡?会不会
睡到后半夜被梦中的呼救声惊醒?……我相信其中有很多人终会感觉到羞愧,会受到良
心和良知的谴责。这种认识和情绪的跌宕转折,难道不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尽管这种
流露并不灿烂。
艺术和文学的抒情,决不是对生活的抽象,音乐家作曲唱歌,美术家绘画雕塑,文
学家赋诗作文,全是激情使然,而生活永远是生长这些激情的土壤,不管这生活是辉煌
是黯淡是宁静是喧嚣。贝多芬的《欢乐颂》,为什么现在唱来仍然使人热血沸腾,使人
忍不住流泪?这是因为《欢乐颂》所抒发的感情并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贝多芬在
音乐中向往的境界,依然为现代人所向往,而这样的境界,离我们还是那么遥远……
不错,在现时的很多人心目中,物质很大,精神很小。泛滥的物欲如滔滔洪水,俺
没了很多灵魂的峡谷。如果未来的世界物质丰富而精神贫瘠,那将是我们这代人的耻辱。
有时候,在大街上或者饭店里,看着那些身穿昂贵的名牌服装、脖子上缠着亮闪闪的金
项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抒情的回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