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跳”谁看得到你?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不“跳”谁看得到你?
Pop!
Stand Out in Any Crowd
提示: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书内容,中文部分特增添了作者简介、译者简介、精彩内容、重要概念、在地方法部分,并在正文中增加了部分编注内容作为原书内容扩展补充。
目录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精彩内容
重要概念
5分钟摘要
MAIN IDEA
P 目的性
P Purposeful
O 原创性
O Original
P 简洁性
P Pithy
延续性!
Long-lasting!
在地方法
作者简介
珊姆·荷莲(Sam Horn)
珊姆·荷莲是企管顾问、演说家兼作家,自1981年以来,全球已有超过50万名听众聆听过她的演说或简报,服务的企业客户包括美国太空总署、惠普、青年总裁组织(Young President's Organization)、美国海军,以及《财星》500大企业论坛(Fortune 500 Forum)等,并着有《谈话高手》(Tongue Fu
)、《是什么牵绊了你?》(What's Holding You Back?
)、《入定》(ConZentrate
)与《直取霸凌要害》(Take the Bully by the Horns
)等书。
译者简介
邱约文
东吴大学经济学士、英国Exeter大学欧盟经济硕士,曾任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顾问、《光华杂志》英文编辑,现为自由译者。
精彩内容
商品命名、标语设计、活动金句,都是引起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刺激信号,帮助消费者联想、辨识及记忆。美孚石油公司,当年便曾动用上亿美元,设计品牌名称。今后,或许你可以把这笔庞大支出节省下来,自己动手尝试。除了字形、字意,字音,也是可以千变万化的设计元素;除了外型、功能,情境,也是可以多方着墨的关键安排;加法、减法,乘除,一样的四则大大不同的运算。只要你的设计出可以让顾客会心一笑,不论品牌、标语或金句,就算成功大半。
重要概念
产品或公司名称(Product or Company Name)
不论是在东方或西方,命名都有类似的特点,必须考虑语言、文化、法令限制以及产品特性等因素:1.必须暗示产品或企业的效益,例如让头发飞扬柔顺的“飞柔”。2.必须隐喻产品的特点,如强调听觉效果的“声宝轰天雷”电视机。3.必须好念、容易辨认和记忆。4.必须够独特(如柯达、丽仕和全录)。5.行诸各国,都不能有不雅的音意。6.注意文化敏感度。其中后两项,对跨国企业来说,特别困难。“金利来”是个颇受大陆消费者喜爱的服装品牌,最初在香港注册的名称是“Golden Lion”,用金狮作为英国的象征,诉求中上阶层消费者。但是这个名称到了大陆消费者耳里却不中听,因为“狮”与“死”谐音,容易引起反感。于是该公司用了一种特殊的翻译法,巧妙地起了个吉祥的中文名称:把gold直译为“金”,lion则拆为两个音节,音译为“利来”,就这样出现了“金利来”这个中文品牌。对于大陆消费者来说,这个名字叫起来又顺口又吉利,自然大受欢迎。无独有偶,可口可乐公司的一种饮料在进入香港及大陆市场时,最初也是用直译的方式,把商品命名为“必士利”,结果销售量平平。调查后发现,滞销的原因是因为消费者不喜欢“必士利”这个名称,因为听起来像“必势利”。可口可乐因此把饮料名称改为“雪碧”,并且配上“晶晶亮,透心凉”的广告语,很快就在香港和大陆赢得市场。
适切的用字(Right Word)
文字诉求要成功,除了讲究用字遣词,还必须融合心理学、社会学、行销学、经济学、传播学等理论基础,才能创造“精确”又直入人心的文字,诉诸消费者内心,绝对不只是卖弄文字。MTV音乐台形象广告“MTV音乐台,好屌!”成功之后,该台原本合作的广告代理商提出另一个广告企划案,画面是一个光着屁股的女性,从后面拍她的下半身,手从胯下伸出来挡住要害,文案则是“MTV音乐台,能干!”广告名人孙大伟,同时也是“好屌!”广告的原创者,非常不以为然:“我跟倪重华(MTV台的台湾负责人)说,这张稿真的是over了!”孙大伟不觉得“好屌”是粗话,而是年轻人的惯用语,他说:“我走在钢索上金鸡独立翻筋斗,得到最大的瞩目,但是,我不能摔下来。这就是‘拿捏’嘛!就像爬山要走稜线,但过了一寸就摔下去了。”
适切的用字,必须做到“一言以蔽之”。李安导演执导的《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英文版文案是“Love is a Force of Nature”(爱是与生俱来的力量),贴切说明了,人对爱情的态度多半是与生俱来,同志也大多数在懂事后,就清楚了解自己的性向。这句话,扩大了《断背山》的层次,不全然局限在同志之情。电影《楚门的世界》的海报,是在大电视墙上播出演员金凯瑞抱着枕头睡觉的模样,电视墙上写着“On the air, unaware”,巧妙传达本片是以偷拍别人隐私为题材的电影,更运用了谐音的效果,念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战或逃(Fight or Flight)
“Fight or Flight”是指人类在面对危机时的两种反应,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alter Cannon)在1929首次提出。当人体面临重大危机时,交感神经系统会立刻启动“压力反应”,收缩周边往皮肤的血管,同时扩张肌肉的血管,把全身血液调度到大脑和肌肉,增加供应氧气和血糖,所以人会出现脸色发白、浑身发冷,以及呼吸与心跳加速等反应。交感神经系统把体能放大到极限,借此产生能量去抵抗或逃命,才能在险恶环境中生存下来。换句话说,在体内产生的这些反应,是为了自我保护,靠着搏斗或逃跑消耗掉的体能,解除身体与心理的压力。神经科学家莫山尼奇(Michael M. Merzenich)指出,产生“战或逃”反应的原因,一部分来自名为“肾上腺皮质醇”的压力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能够让神智专注最重要的事务上。精神病学和内科学家恩格尔(G. L. Engel)为补充坎农的理论,于1968年提出“放弃抉择情结”(Giving-Up-Given-Up Complex)。当逃跑和战斗都无法解决危机时,就出现了第3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不“跳”谁看得到你?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