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作者:古华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mb。
书籍内容:
第一章 山鎮風俗畫(一九六三年)
二 女經理
三 滿庚哥和芙蓉女
四 吊腳樓主
五 「精神會餐」和《喜歌堂》
六 「秦癲子」
七 「北方大兵」
第二章 山鎮人啊(一九六四年)
二 吊腳樓啊
三 女人的帳
四 雞和猴
五 滿庚支書
六 老谷主任
七 年紀輕輕的寡婦
第三章 街巷深處(一九六九年)
二「傳經佳話」
三 醉眼看世情
四 鳳和雞
五 掃街人秘聞
六 「你是聰明的姐」
七 人和鬼
第四章 今春民情(一九七九年)
二 李國香轉移
三 王鎮長
四 義父谷燕山
五 吊腳樓塌了
六 「郎心掛在妹心頭」
七 一個時代的尾音
《芙蓉鎮》古華
《二○○八年十月十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第一章 山鎮風俗畫(一九六三年)
一 一覽風物
芙蓉鎮坐落在湘、粵、桂三省交界的峽谷平壩裡,古來為商旅歇宿、豪傑聚義、兵家必爭的關隘要地。有一溪一河兩條水路繞著鎮子流過,流出鎮口里把路遠就匯合了,因而三面環水,是個狹長半島似的地形。從鎮裡出發,往南過渡口,可下廣東;往西去,過石拱橋,是一條通向廣西的大路。不曉得是哪朝哪代,鎮守這裡的山官大人施行仁政,或者說是附庸風雅圖個縣志州史留名,命人傍著綠豆色的一溪一河,栽下了幾長溜花枝招展、綠蔭拂岸的木芙蓉,成為一鎮的風水;又派民夫把後山腳下的大片沼澤開掘成方方湖塘,遍種水芙蓉,養魚,採蓮,產藕,作為山官衙門的「官產」。每當湖塘水芙蓉競開,或是河岸上木芙蓉鬥艷的季節,這五嶺山脈腹地的平壩,便頗是個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了。木芙蓉根、莖、花、皮,均可入藥。水芙蓉則上結蓮子,下產蓮藕,就連它翠綠色的銅鑼一樣圓圓蓋滿湖面的肥大葉片,也可讓蜻蜓立足,青蛙翹首,露珠兒滴溜;採摘下來,還可給遠行的腳夫包中伙飯菜,做荷葉麥子粑子,蓋小商販的生意擔子,遮趕墟女人的竹籃筐,被放牛娃兒當草帽擋日頭──一物百用,各各不同。小河、小溪、小鎮,因此得名「芙蓉河」、「玉葉溪」、「芙蓉鎮」。
芙蓉鎮街面不大。十幾家鋪子、幾十戶住家緊緊夾著一條青石板街。鋪子和鋪子是那樣的擠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滿街聞香氣;以至誰家娃兒跌跤碰脫牙、打了碗,街坊鄰里心中都有數;以至妹娃家的私房話,年輕夫婦的打情罵俏,都常常被隔壁鄰居聽了去,傳為一鎮的秘聞趣事、笑料談資。偶爾某戶人家弟兄內訌,夫妻鬥毆,整條街道便會騷動起來,人們往來奔走,相告相勸,如同一河受驚的鴨群,半天不得平息。不是逢墟的日子,街兩邊的住戶還會從各自的閣樓上朝街對面的閣樓搭長竹竿,晾曬一應布物:衣衫褲子,裙子被子。山風吹過,但見通街上空「萬國旗」紛紛揚揚,紅紅綠綠,五花八門。再加上懸掛在各家瓦簷下的串串紅辣椒,束束金黃色的苞穀種,個個白裡泛青的葫蘆瓜,形成兩條顏色富麗的夾街綵帶──人在下邊過,雞在下邊啼,貓狗在下邊梭竄,別有一種風情,另成一番景象。
一年四時八節,鎮上居民講人緣,有互贈吃食的習慣。農曆三月三做清明花粑子,四月八蒸蒔田米粉肉,五月端午包糯米粽子、喝雄黃艾葉酒,六月六誰家院裡的梨瓜、菜瓜熟得早,七月七早禾嘗新,八月中秋家做土月餅,九月重陽柿果下樹,金秋十月娶親嫁女,臘月初八製「臘八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爺上天──構成家家戶戶吃食果品的原料雖然大同小異,但一經巧媳婦們配上各種作料做將出來,樣式家家不同,味道各各有別,最樂意街坊鄰居品嚐之後誇讚幾句,就像在暗中做著民間副食品展覽、色香味品比一般。便是平常日子,誰家吃個有眼珠子、腳爪子的葷腥,也一定不忘夾給隔壁娃兒三塊兩塊,由著娃兒高高興興地回家去向父母親炫耀自己碗裡的收穫。飯後,做娘的必得牽了娃兒過來坐坐,嘴裡儘管拉扯說笑些旁的事,那神色卻是完完全全的道謝。
芙蓉鎮街面雖小,居民不多,可是一到逢墟日子就是個萬人集市。集市的主要場所不在青石板街,而在街後臨河那塊二、三十畝見方的土坪,舊社會留下了兩溜石柱撐梁、青瓦蓋頂、四向皆空的長亭。長亭對面,立著個油彩斑駁的古老戲台。解放初時墟期循舊例,逢三、六、九,一旬三墟,一月九集。三省十八縣,漢家客商,瑤家獵戶、藥匠,壯家小販,都在這裡雲集貿易。豬行牛市,蔬菜果品,香菇木耳,懶蛇活猴,海參洋布,日用百貨,飲食小攤──滿墟滿街人成河,嗡嗡嚶嚶,萬頭攢動。若是站在後山坡上看下去,晴天是一片頭巾、花帕、草帽,雨天是一片斗篷、紙傘、布傘。人們不像是在地上行走,倒像匯流浮游在一座湖泊上。從賣涼水到做牙行掮客,不少人靠了這墟場營生。據說鎮上有戶窮漢,竟靠專撿豬行牛市上的糞肥發了家呢──到了一九五八年大躍進,因天底下的人都要去煉鋼煮鐵,去發射各種名揚世界的高產衛星,加上區、縣政府行文限制農村集市貿易,批判城鄉資本主義勢力,芙蓉鎮由三天一墟變成了星期墟,變成了十天墟,最後成了半月墟。逐漸過渡,達到市場消滅,就是社會主義完成,進入共產主義仙境。可是據說由於老天爺不作美,田、土、山場不景氣,加上帝修反搗蛋,共產主義天堂的門坎太高,沒躍進去不打緊,還一跤子從半天雲裡跌下來,結結實實落到了貧瘠窮困的人間土地上,過上了公共食堂大鍋青菜湯的苦日子,半月墟上賣的淨是糠粑、苦珠、蕨粉、葛根、土茯苓。馬瘦毛長,人瘦面黃。國家和百姓都得了水腫病。客商絕跡,墟場不成墟場,而明賭暗娼,神拳點打,摸扒拐騙卻風行一時──直到前年──公元一九六一年的下半年,縣政府才又行下公文,改半月墟為五天墟,首先從墟期上放寬了尺度,便利物資交流。因元氣大傷,芙蓉鎮再沒有恢復成為三省十八縣客商雲集的萬人集市。
近年來芙蓉鎮上稱得上生意興隆的,不是原先遠近聞名的豬行牛市,而是本鎮胡玉音所開設的米豆腐攤子。胡玉音是個二十五、六歲的青年女子。來她攤子前站著坐著蹲著吃碗米豆腐打點心的客人,習慣於喊她「芙蓉姐子」。也有那等好調笑的角色稱她為「芙蓉仙子」。說她是仙子,當然有點子過譽。但胡玉音黑眉大眼面如滿月,胸脯豐滿,體態動情,卻是過往客商有目共睹的。鎮糧站主任谷燕山打了個比方:「芙蓉姐的肉色潔白細嫩得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芙蓉镇》作者:古华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