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长河.怀旧七十年代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6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70年代的历史画面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图)

  1970年 国 内  《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拟定  1970年2月,《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制定。主要内容:(1)根据毛泽东关于第四个五年计划可以达到3500万到4000万吨钢的设想,提出1975年产钢3500万至4000万吨(比1970年增长106%到135%),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计划到1975年,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和西南经济协作区钢的生产能力都达到600万吨以上,各省、自治区都要有一批中、小钢铁企业,许多地、县也要建立起小矿山、小铁矿、小钢厂,形成大中小结合、星罗棋布的钢铁工业布局。(2)“四五”期间将内地建成一个部门比较齐全、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战略后方。内地的工业建设要搞大分散、小集中,不集中在大城市,工厂布点要“靠山、分散、隐蔽”,有的特殊、重要工厂的关键设备或车间,要“进洞”。(3)全国将划分为西南、西北、中原、华南、华北、东北、山东、闽赣、新疆等10个经济协作区。每个大协作区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冶金、国防、机械、燃料动力、化学等工业,建设比较强大的农业、轻工业和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山东、闽赣、新疆地区要建立小而全的经济体系。(4)农业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尽快扭转南粮北调状况。1975年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达到一亩高产稳产农田,耕作机械化程度达到40%至50%。(5)大力发展地方“五小”工业,各省、市、自治区都要建立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有色金属厂矿、小化肥厂、小电站、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形成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6)加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工业,积极改变燃料构成。1972年江南各省、自治区要力争做到煤炭自给,扭转北煤南运状况。(7)自力更生办机械工业,各行各业都要自己武装自己。除了少数产品受资源限制,需要由国家统一调配外,一般轻工业产品都要尽可能做到由省、自治区自给自足。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年4月24日夜,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走出户外,仰望星空,寻找着一颗移动的星――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发射的这颗卫星重173公斤,远远超过了苏、美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重量。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是439公里,最远是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度,绕地球一周114分钟。卫星成功发射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遥测仪器不断发回各种数据。当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向全世界播送《东方红》乐曲时,中国人沸腾了,人们纷纷走向街头,高呼“毛主席万岁”。人们认为,在毛泽东“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下,毛泽东思想又一次取得了伟大胜利。

第一部分:70年代的历史画面五・二O声明(图)

  1970年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声明,支援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抗美救国斗争,题为《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声明指出:新的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各国人民必须有所准备。但是,当前世界的主要倾向是革命,毛泽东表示“热烈支持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斗争精神,热烈支持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的联合声明,热烈支持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领导下的王国民族团结政府的成立”。声明指出,“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毛泽东在声明中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声明给予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斗争以强大的支持。  21日,首都举行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大会。毛泽东、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出席了大会,西哈努克亲王也出席了大会。会上宣读了毛泽东的声明。

第一部分:70年代的历史画面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图)

  1970年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  《报告》提出: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  选拔学生条件为:政治思想好、身体健康、具有3年以上实践经验,年龄在20岁左右,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战士和青年干部。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贫下中农,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还要注意招收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不久,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迈入了大学的门槛,颇为同龄人羡慕。  毛泽东发出号召“农业学大寨”  197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农业学大寨》。社论说:大寨,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倡的一面红旗。“农业学大寨”,是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的伟大号召。大寨的道路,就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把大寨经验迅速推广,必须“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只有始终抓住阶级斗争不放,才能抓住推广大寨经验的要点。

第一部分:70年代的历史画面“铁人”王进喜逝世(图)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47岁。王进喜,甘肃玉门人,1923年生,著名劳动模范。幼时家境贫寒,曾以乞讨为生。1938年进入甘肃玉门油矿当学徒工。新中国成立后,在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当工人、副司钻。1956年任钻井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率钻井队创造月进尺5000米的全国钻井进尺最高纪录,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1959年参加全国群英会。1960年,王进喜率1205钻井队赴东北参加大庆油田大会战。为甩掉“石油落后国”的帽子,他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仅用6天时间就打下大庆油田第一口井,创造了当时油田钻井速度的最高纪录。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井喷现象,在没有重晶石粉调泥浆压井喷的情况下,他断然决定用水泥掺土压井,并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来搅拌泥浆。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制服了井喷,保住了油井和钻机,而他的腿却不能动弹了,当地群众称赞他像个“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记忆长河.怀旧七十年代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