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百科全书套装19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总目录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少数民族文学史
中国民间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台湾文学史
上古传说
神话传奇
历代名词
历代名赋
古典小说
元代名曲
历代寓言
历代小品
历代笔记
历代游记
历代家书
历代碑铭
文坛巨匠
目录
文学史
先秦文学
秦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宋辽金文学
元代文学
明代文学
清代文学
诗歌史
先秦诗歌
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唐诗
宋诗
元诗
明诗
清诗
散文史
先秦历史散文
秦汉散文
魏晋散文
唐代散文
宋代散文
元代散文
清代散文
小说史
魏晋南北朝小说
唐话本与唐专奇
宋话本
元代小说
明代小说
清代小说
后记
文学史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形成于中国文化的发生、创造期,对先秦文学的研究,必须纳入到文化的综合动态的系统中来,将它置于最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审视。例如,对史传文学、诸子哲理艺术散文的研究,即涉及到“史官文化”、“先秦理性精神”,以及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审美心理等一系列文化问题;对《诗经》、楚辞的研究,亦涉及到南北文化、儒道源流及宗教、民俗等文化问题。而卓绝一世、彪炳百代的《庄》、《骚》的产生,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纵深的历史、文化继承和时代精神氛围等与文化因素相关的方面,揭示其由于蓄势久远、积淀深沉从而以包罗万有、气象雄浑的面貌登上时代高峰的原由。可以说,先秦文学中的问题,几乎无一不涉及到广泛的文化问题。因而对先秦文学的研究,离开了文化视角就无从切入和深入。
如果把我国文学的发展比喻为一条长河,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处于发源阶段;如果把我国文学比作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它的基石。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对于认识我国文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以及我国文学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远古口头文学除原始歌谣外,还有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丰富多彩,只因年久散失,未能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所看到的一些零星的片断,大都出于后世的传闻。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的神话较著名者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黄帝杀蚩尤》、《刑天与帝争神》和《羽民国》、《奇肱民》等,包括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诸类型。神话作为原始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神话还是人类永不复返的童年时代的艺术瑰宝。它以自身的壮丽奇伟和无穷魅力显示出高度的审美价值。神话又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以炽热的激情、神奇的幻想,表现了原始人类企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赞颂。
大约公元前21世纪时,传说夏禹的儿子夏后启建立了夏朝。有关夏朝的出土文物很少,古文献所载的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可靠的也很少。夏朝是否有文字,以及文字情况如何还不得而知。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社会中期(约前14世纪),我国已有了初步定型的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中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夏、商都是奴隶制社会,当时的文学对阶级社会的某些现实已经有所反映。据《尚书·汤誓》所引,有两句夏代歌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相传为夏桀时人民大众的呼声,反映了夏朝人民对夏桀暴虐统治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前17世纪~前11世纪),这是我国古代奴隶制大发展的时期。
商起初是黄河下游的部族,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即传说中商汤伐夏桀以后,成为中原诸邦国之长,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为周所取代。它是一个奴隶制国家。
商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的使用。清末民初,在河南安阳小屯(商旧都所在地)发现了大批刻有文字、用于占卜的甲骨,证明汉字在商代已经基本定型,汉字最重要的特点——在每个单一符号中包含音、形、义三要素——也已经形成。甲骨文并非最原始的文字,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就有了简单的文字符号,其年代要早一二千年。但那种文字符号还处在雏形阶段,并且不能表达连贯的意义(不能组句),所以至今难于识别。甲骨文虽然很简略,却是关于占卜结果的完整记录。使用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从文学角度来说,文字既为书画文学提供了基本条件,也在某些方面决定了文学的特点。譬如,中国文学重骈偶的现象,就是从汉字的特点中产生的。牧畜业异常发达,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祭祀时大量用牲的现象。中叶后由牧畜进入农业生产。《尚书·盘庚》屡次提到农事;甲骨文中有“禾”、“黍”、“稻”、“麦”、“稷”、“粟”等字,证明殷代确有很多种类的农产品。由牧畜发展到农业生产是很自然的。游牧过程中,既易发现农作物,又能驯服牛马。文献中常有殷的先公服牛乘马的记载,不难设想,役使牧畜减轻人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周,周王朝起初定都镐京(今西安市附近)史称西周。后因受到西戎族的压迫,至平王时迁都雒邑(在今洛阳市),史称东周。东周习惯上又分作两个阶段,现在一般从周元王元年(前475)以前,称“春秋”时代,以后称“战国”时代。周的国家性质,史学界说法不一。通行的意见,把春秋、战国之交作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但有人认为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也有人认为直到魏晋(甚至更迟)中国才进入封建社会。
周朝人在上层建筑方面所进行的开创更是商朝人所无法企及。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孔子在《论语》中也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概就是指此而言。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就很多了,诸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十多篇,以及《周易》中的许多爻辞等。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周朝初年许多典章制度 ............

书籍插图:
书籍《中国文学百科全书套装19册》 - 插图1
书籍《中国文学百科全书套装19册》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文学百科全书套装19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