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波管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06mb。
书籍内容:
第一编 导论工商管理
许多人认为企业的有效经营,主要依赖技术和资金,但孰不知管理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美国的挑战》一书令欧洲人在经济上发现美国企业所以凌驾欧洲企业之上,并不是只由于美国有雄厚的资金和精密的技术,乃是美国企业别树一帜的管理秘诀,为他人所不及,由此可见管理之重要性了。
创立荷兰银行,并使其于1870年至1880年间成为欧洲大陆首屈一指的财务机构的George Siemens曾经说过:“没有管理,一个银行将会支离破碎,只有走上清算一途。”有机构就有管理;没有管理,机构难以长存。管理是现代机构的特殊器官,机构之生存与行动全赖之以维持⑧。
约100年以前,西方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当时的商业事实上都是最强有力的机构。但自进入21世纪之后商业的重要性不再一枝独秀--不是因为商业体变得渐弱渐小,而是因为其他机构的成长比前者更快速,而社会早已变成一个多元化的新世界了。
三、管理态度
管理既如此重要,然而在目前,吾人应采取的管理态度为何呢?
首先,应求理论与实际的配合。现在,学术机构研究的各项管理技术,大都袭自美国;但由于中、美的环境不同,经济形态、资本结构、可用的资源与人力素质等均有差异存在。适于美国的管理技术,不见得就完全适于我们来使用,必须在基本原则下加以变通,西学中用以发展出适于我们的管理技术才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来说,一般企业不是不重视管理理论的探讨,就是不够支持学术界对管理技术的研究。虽然许多学管理者到实际企业服务时,常发觉以往所学的管理技术常常用不着,理论与实务存在有差距;但这并不意味这些管理技术或理论没有学习的必要。工商业愈发达,运用的管理之理论与技术便愈广泛,愈深入。国内既然朝着发达国家之林迈进,研究管理技术如何应用于实务上,当是企业与学术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其次,管理知识应更加普遍地推行于各界。除了学术机构须广开管理课程外,企业界、服务业、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社团等,也应常请管理专家教授管理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训练更多的管理人才,培养优秀的干部。如此始可在健全管理的基础上,全力推动经济建设,带动整个国家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鉴于我国在经济上之特殊性,特试拟定经济发展纲领20条及现代化工商革新体认图(见图11)以供研读本书诸君参考⑨:
图11现代化工商革新体认图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参考纲领
1蓖葡第一管理至上
2毕日沂谐≡俳üこ
3痹料多元市场分散
4辈品求新品质求精
5奔际踅口资金交流
6敝行『喜⒐婺>济
7敝贫燃蚧机关便民
8笔谐⊥卣鼓谕獠⒔
9迸┕ぞ衡 资技密集
10鄙活纯朴 成本降低
11辈平鹬С 政策一致
12苯逃配合 观念创新
13惫际专业 输出弹性
14鄙餮〔品 勿忘加工
15奔忧垦芯 发展交通
16倍喙参与 经济合作
17弊叛鄢て 注重短期
18蓖恋乜发 人口控制
19蔽榷进步 人人均富
20本济自生 社会安宁
四、管理教育
全世界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工商发展!
有的国家的梦已经实现了;
有的国家的梦快要实现了;
有的国家的梦将永远只是一个梦!
为什么?
因为要想工商发展:必须有:(1)优良的管理科学与艺术;(2)适宜的工商制度;(3)能配合的文化基础与环境;(4)广大的、有效率的人力资源;(5)密切交流的政府、工商、学术系统。
如何达到这工商发展五大基本条件呢?
只有靠教育--靠现代教育!
可以说“工商发展”与“现代教育”是孪生兄弟!二者互为表里。
现代教育的特色是它的纵深广度。
“深”得要“终身教育” -- 就是一个人从小到老都要不停地接受新教育,以使一个人生理的成长和他知识的成长度成正比;最好不要形成不平衡的成长;尤其不能形成反比例。
而“广”得要“有教无类” -- 就是每一个人在公平的基础上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当然,我们是指立脚点的平等,机会的有份,而不是指毫无区别与选择性的“广”度。
至于“纵”是指合纵的意思,故不宜大材小用,不可小材大用,不应学非所用,更不能学而无用,而应该是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即学即用。
光陵虽然在美国读书多年,也教书多年,就个人浅薄的学习所得来看美国的教育,我认为虽缺点也不少,但有些特点值得注意:
1 美国的教育深度颇够--美国从小到老,从读书到功成名就都有不断进修的机会,各级学校均有推广教育、成人教育、社区大学、再教育计划等,颇称完备。
2 美国的教育广度够--美国几乎已做到人人可受教育。尤其近年来之教育系统极其发达,各州居民进州立大学及专科,几乎全部免费,而即申请即可入学。
3 美国的教育纵度目前已发生危机--由于美国教育之盲目扩充,与一窝蜂赶热门科系之忙乱,往往形成“反应过度”之现象,以致前几年物理、化学科出路成问题,而如今工科出路又大打折扣了。现在来说,忽然间只剩了商科,电脑较佳。
将美国比中国,我们可以看出:
1 我国教育的深度不够--我国人士往往自出校门后,就成了“绝缘体”,既无进修之机会又不进修。时人往往指责我国大学师资不够,又不具备硕士博士头衔。据个人浅见,国内师资水平并不算高,只是请问你叫他们到哪里去继续进修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第四波管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