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风云亲历记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4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第1节:我和龚澎在1940年春夏之时认识
龚澎和乔冠华都是我数十年的战友、至交,他们离开人世分别有三十多年或十多年,仍令我时常想念。他们曾共同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过许多贡献。尤其是龚澎,她是新中国第一代杰出的女外交家,外交部首任新闻司司长(当年称情报司),业绩斐然。为人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凡是曾经和她一起共事的人,无不对她出色的工作和高尚品德备加称赞,留下深深怀念之情,大家都为她的英年早逝感到十分惋惜。乔冠华在他人生的最后年月,也曾有过短暂的辉煌,还有一些人在他的头上戴过无数耀眼的光环,但历史难以改写,人亦无完人,我也为他晚年一些作为感到悲哀和痛惜。
一
我和龚澎认识是在1940年春夏之时,龚澎从晋东南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那里调到重庆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工作。从那时起,我和龚澎一起住在重庆曾家岩50号楼下一间既阴暗又极小的房间里。屋内仅能放下四张小竹床,加上一张小桌子就挤得满满的了。那时还有刘昂、陈舜瑶与我们同住,我们4人都是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的。刘昂机要、龚澎外事、舜瑶宣传、我是文化。龚澎和我是对外活动的,都用《新华日报》记者名义。我们工作的性质有差异,但生活在一起很融洽很亲密。龚澎比我大8岁,我一直把她当作大姐姐看待。她总是很谦虚地笑着说:我比你年龄大,但其他方面都一样。那时我们虽然都以公开身份进行活动,却身在险境。我们一般早出晚归,有时为了避开特务盯梢,也在黄昏以后才出门。要是有哪一天,谁回来晚了,另一个人就会为她担心: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呢?那时重庆不仅有特务盯梢,还有流氓欺负女性哩。所以,不管多么晚,我们都要等对方回来了,才一起睡下。我们常常躺在各自的小竹床上,龚澎和我头顶着头,说悄悄话。虽说工作性质不同,但对在外边遇到的事可以互通消息或交换点看法。有时谈得高兴了,到半夜都不睡。刘昂更是大姐姐了,就会说我们几句:明天不工作啦,快天亮了还说个没完。重庆,那时候真使我们讨厌透了,夏天酷热,冬天阴雨绵绵,平时浓雾罩得人伸手不辨五指。我们住的曾家岩50号,在特务的层层包围之中。50号这座房子是三层小楼,是国民党“配给”恩来同志的住宅,所以当时也被称作周公馆。邻居就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住所,而这座三层小楼还不是全给我们使用。二层楼还住着国民党的所谓“政工队”,二层楼连到天井处,有一个小晒台,这也归政工队。所以他们的人可以站到小晒台处,往上看到我们三楼的办公室,往下可看到我们一楼的会客厅。其实是国民党特务监视我们的好地方。更有甚者,那个政工队还有不少女青年,穿着背心短裤,在那个晒台上嘻哈玩耍,有意勾引我们的男青年。有些从农村刚参军不久就调到重庆当勤务兵或警卫员的青年,还没有见过这些哩,终于有一天一个警卫战士被她们勾引跑了。
当年重庆的曾家岩和今天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那原本是一条狭窄的小胡同。许多小杂货铺、小饭馆、烟摊都被国民党特务把守着,只要是从50号出来的人,一出门口拐弯走到胡同口,他们就会盯梢、尾随。时间长了,互相都认得了。有时我们当面骂他们:你们是狗吗?老跟着我们干什么?他们挺不要脸的,还冲着点头,真把人给气死了。因此我们出门得想方设法,把这些狗尾巴甩掉,不然把尾巴带到和朋友约会的地点,会对朋友很不利。我们常常先到七星岗《新华日报》营业部会见第一个朋友,然后再从营业部到别的地方去。龚澎很机敏,适应那样复杂的工作环境;她很快总结经验,告诉我,不能常常都先去营业部,特务照样会发现的。她说最好先到公开机关,比如先到与国民党有关的地方去找个人,她常常先去国民党的国际新闻署或是美国新闻处,倘若一段时间这样做,会使得特务们麻痹一阵。我当然也跟她学习,先去公开机关,比如人多又杂的中苏文协之类的地方。这样特务要盯梢就困难多了。
那时候,龚澎逐渐结交了几乎所有国家驻重庆的外国记者,无论是塔斯社、法新社、路透社或美联社的以及各国大报刊的都结识。与美国新闻处也时有来往,当时美国新闻处的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也成为龚澎的朋友。1983年后我到美国工作曾遇到这位老教授,提起龚澎他很有感情,他对龚澎很佩服,说那时候他们的观点与共产党是完全不同的,但龚澎提供给他的消息和共产党的宣传小册子,他很乐于接受和阅读。并说龚澎那时已经是很受外国记者欢迎的人物,是很出色的外交家。
龚澎还与在外国新闻机构中的中国雇员交朋友,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宝贵的情况。她广交朋友,成为重庆涉外新闻界中一个很活跃的人物。许多记者对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她的好朋友。前些年我在美国的时候,遇到一些新闻界的名记者、名报人,谈起龚澎他们都称赞不已。有一次在宴会上,我与苏尔兹伯里坐在一起,我们并不熟识,没有多少可谈的话题,我偶然提起龚澎,他的话匣子突然打开了,说龚澎是外交界少有的人才,那一晚上我们一直在怀念龚澎。可见她在国外新闻界的影响。
第一部分第2节:龚澎中文很好,英文更好
龚澎结交了许多外国新闻界的朋友,她不仅向他们宣传我们的观点,也向他们了解许多情况,每隔几天她都向恩来同志写简单的书面汇报,有关事和人的都写。恩来同志也不时地找她去作具体详细的汇报,她也提出一些建议供恩来同志参考。恩来同志根据情况,对一些思想比较进步,报道也比较客观的外国记者或是其他外国朋友予以接见,龚澎都是陪见兼翻译。我们都能看得出来,恩来同志对龚澎的才干和辛勤工作的态度,一直是十分赞赏的。
龚澎当时的工作极为繁忙,那时候我们能够经常收到延安的消息和《解放日报》重要社论,龚澎就立刻将有关内容翻译成英文并打字油印若干份,很快送到外国记者手里。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方针政策就会迅速发往世界各地。遇到有重要材料文件需要翻译打印时,她就忙得不可开交。开始时,她在我们那间小屋的小桌上放个打字机,在很暗弱的灯光下,日夜工作,嘀嘀嗒嗒的老式打字机声响个不停。以后在三楼有了办公室,我们每个人都有了张办公桌,龚澎的打字机也搬上去了。三楼一共有四间小房,最里面一间,是叶剑英同志住的。一间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外交风云亲历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