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还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老妇还乡
〔瑞士〕迪伦马特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说明
2003年初,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我们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中精选出60种深受读者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新组成了“名著名译插图本”丛书。该丛书一经推出,就以其深厚隽永的内涵、优美流畅的译文和典雅精致的插图博得广大读者的厚爱,他们纷纷来信来电,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增补一些新的品种。为此,我们沿续“名著名译插图本”前60种的基本风格,继续推出这套丛书,以飨读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迪伦马特画像
(1963,油画,200×140cm,瓦林作)
哄堂大笑
(1990,石版画,38×28cm,迪伦马特作)
译本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方德语剧坛明显地存在着三代作家,以成就而论,其中第二代是奠基性的。这一代人一般都出生在两次大战之间,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这十来年的时间内,他们以资本主义叛逆者的姿态,竞相写出一部又一部杰作,造成了战后德语戏剧园地的鼎盛时期,从而为当代的德语戏剧赢得了世界声誉。这一代人中名声最大的,当推瑞士的德语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在西方评论界,有人称他是“布莱希特死后最重要的德语戏剧天才”,有人认为他是“当代最受人欢迎的两个欧洲作家”之一,甚至有人把他同阿里斯托芬、易卜生和萧伯纳相提并论。迪伦马特作为西方作家,他的艺术在资本主义世界备受赞扬当然是不难理解的,令人瞩目的是,他的戏剧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广受欢迎,以至有的国家把他的全部剧作都搬上了舞台。这不禁使人想到另一位德语戏剧家布莱希特,他与迪伦马特在政治信仰和基本艺术观上是格格不入的,但他的艺术也越过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层峦叠嶂,在迪伦马特所隶属的世界里受到普遍的尊重。这种现象在现代世界戏剧史上并不是常见的。奥秘在哪里?恐怕是:这两位戏剧大师都是独树一帜的巨匠,他们继承传统,又不抱残守缺;着眼于创新,立足于实践,以至在戏剧理论、戏剧创作和舞台实践方面都有独特的建树,构成自己的体系,成为德国现代戏剧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如今,布莱希特早已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然而作为戏剧家的迪伦马特我国读者则了解的还不多。因此,趁迪伦马特的戏剧作品第一次在我国公开出版的机会,对作者及其作品作一初步的介绍和探讨是必要的。
一
迪伦马特是个道地的瑞士人,祖辈几代都居住在主要讲德语的伯尔尼州,为政治家和作家世家;迪伦马特的父亲则为牧师。迪伦马特于一九二一年一月五日生于伯尔尼市附近的科诺芬根,一九三五年随家庭迁往伯尔尼市,在那里读完中学。一九四一年起在苏黎世度过一个学期后,又回伯尔尼攻读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但他同时对美术很感兴趣,作了许多具有“怪诞”特征的绘画和雕刻。毕业后在苏黎世《世界周报》担任过一个时期的美术和戏剧编辑。这时期他也写了些尝试性的剧作和小说,后被收集在一九五二年出版的《城市》(四卷)一书。青年时期的迪伦马特文学上主要受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影响,哲学上接受了十九世纪丹麦哲学家克尔恺郭尔的存在主义学说,并对表现主义的艺术发生兴趣。一九四七年,迪伦马特的第一部剧作《立此存照》被搬上舞台,作者随即走上文坛。从这一年起,他开始了专业写作生活。先后在巴塞尔和比勒湖畔一个村子居住几年以后,于一九五二年迁至诺因堡居住至今,其间一九六八至六九年任巴塞尔剧院经理。一九七〇年任苏黎世话剧院的艺术顾问。一九七二年他谢绝了这个剧院要他担任的领导职务,而决心从事具体的舞台实践工作。
迪伦马特比他许多同时代的德语作家幸运,由于他的国家的特殊地位,他的家园没有遭受过纳粹铁蹄的蹂躏,他的精神没有受过法西斯奴役的创伤。他在安静的环境和气氛中接受着缪斯一次又一次的拜访,收获着一个又一个艺术硕果。截止他去世时的一九九〇年,这位勤奋的作者已写出戏剧、小说、广播剧、电视剧、电影剧本、儿童文学作品以及戏剧理论著作等达三十六种。尤其是小说和戏剧的写作交替进行,仿佛二者在进行着比赛一样。因此,仅仅说迪伦马特是戏剧家显然是不全面的,凡读过他那脍炙人口的小说《隧道》(1950)、《法官和他的刽子手》(1952)、《择偶记》(1955)、《抛锚》(1956)和《诺言》(1958)等的人,谁都不会怀疑:他是个出色的小说家。但在迪伦马特的创作中表现了他杰出才能的,使他的艺术着上了独特的色彩,并把他的名字远远带出了国界的则是戏剧,是他那令人啼笑交迸的“喜剧”。
二
迪伦马特的舞台戏剧作品已发表或上演过的除改编者外约有十七部,其中大部分都收集在自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七〇年出版的《喜剧集》一至三卷中。这个译本所收的迪伦马特的五部剧作主要选自他的《喜剧集》。一九八〇年编纂二十九卷集时,作者普遍进行了修改,作为最后的定稿本。这次本书再版时,译者根据他的一九八〇年的修订版作了校订。下面分别予以分析、介绍。
四幕喜剧《罗慕路斯大帝》(Romulus der Große)是迪伦马特的成名作,成于一九四八年,上演和发表于一九四九年。作者对自己的写作要求十分严格,他的许多剧作发表后,都一改再改。《罗慕路斯大帝》直到一九八〇年先后经过了五次修改。剧本主人公罗慕路斯·奥古斯都是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他在一座乡村别墅里饱食终日,专心致志饲养着一群母鸡。一天,专差从早到晚不断飞报:前线失守,日耳曼人正向罗马进军……他却无动于衷,依然向古董商出售他的历代皇祖们的胸像。东罗马皇帝向他要求联合抗击入侵,他不予理会。廷臣们和他的妻女以及从敌狱逃回的未婚驸马爱弥良心急如焚,一致要求退到西西里岛去组织抵抗,他也不答应。这时“实业家”鲁普夫趁火打劫,他愿意替皇帝出一千万金币换回被敌人占领的意大利领土,条件是:公主必须嫁给他。皇后和爱弥良为了挽救“祖国”,忍辱负重,愿意接受这个苛刻的条件。但罗慕路斯皇帝却予以拒绝,并且反驳了大家对他的斥责,认为:当罗马已变成了罪恶深重的帝国时,我当一个只知吃喝的无为皇帝,正是为了充当“罗马的法官”来宣判这个帝国的死刑的。不久,他的家属们在逃往西西里的途中葬身鱼腹。后来,正当众人对他以匕首相见的时候,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老妇还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