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的事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62mb。
书籍内容:
故事梗概
上个世纪“大跃进”那年的春天,中国人跟整天唧唧喳喳满天飞的麻雀较过一回劲,那功夫下的,全国亿万民众一轰而上,不到个把月就消灭了十几亿只麻雀;其罪名是它糟蹋粮食,将其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列入了“四害”。虽然当时也有人以保护生态平衡等理由为麻雀说了一些好话,但很快就被另一种更强有力的声音湮灭了,麻雀们终于没能躲过那次灭顶之灾。
详细内容……
作者简介:
袁一强,北京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理事。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处女作即获北京市庆祝建国35周年征文奖;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硕鼠》《皇城旧事》等四部,中短篇小说集、长篇纪实作品三部,累计发表各类作品约300万字;中篇小说《小人不可得罪》获《北京文学》小说大奖赛佳作奖,《敲诈》获第四届金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皇城旧事》获北京市庆祝建国50周年文学作品征集佳作奖,并获首届“老舍文学奖”提名奖,《硕鼠》被评为1997年畅销书。
※ ※
引 子
1996年春季的一天,北京曙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工地挖出了十几块说铁不像铁,说铜不像铜的东西,厚厚的锈迹将那些东西包了一个严严实实,每块足有二十多公斤。见多识广的挖土机司机对甲方代表说,挖出来的许是文物,建议他尽快通知文物部门。因为在他印象里,这些说不清的东西多少有些像两年前从别的工地出土的文物,那可是战国时期的文物!不想文物部门派来了专家,却闹了一场笑话,原来那是“大跃进”那年厂里用小土炉炼出的钢。
事后,“曙光”一位已经离休的老领导说,虽然出土的不是文物,但从某种角度讲,它的价值又绝不亚于一件珍贵的文物。因为它代表着一段不应忘记的历史,它就像一面镜子,回过头来好好看一看有些益处……
※ ※
第 一 章 1958年春与麻雀较劲的日子
1.小厂来了一批被清除校门的右派大学生
2.轰麻雀触景生情,忆往事不堪回首
3.竟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
4.背后捅了刀子又充好人,书记说,“你就当他是好人。”
5.厂长说“曙光木材厂想翻身,就要敢用人!”
6.青年女工暗恋单身厂长,他却说自己农村有个家
※ ※
第 二 章 1958夏、秋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日子
1.“高产卫星”满天飞,比着谁能吹得一鸣惊人
2.学习会上忘乎所以,敢为“董存瑞”的扮演者叫屈
3.同病相怜,两个“老右”有了地下恋情
4.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5.为放卫星,13亩地的庄稼往1亩上移植,乱说话破嘴惹事非
6.“王府井药店都炼钢了!咱厂为啥不炼?”
7.垒炉子缺钢砖,有人竟然去刨银行的台阶
8.“全国都在炼钢,想捡废铁比捡孩子都难!”
9.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小土炉烧裂了
10.采购的木材发不来,车皮都哪去了?
※ ※
第 三 章 1958冬至1959 向十年大庆献礼的日子
1.苦中有乐,地下恋情比蜜甜
2.“老右”重新分配,集中力量打技术翻身仗
3.有人想一手遮天,出了事故大事化了
4.迎接十年大庆,新产品要一炮打响
5.书记厂长齐动手,为春节加班的准备饺子酒
6.实干的领导挨了整,该摘帽的没摘帽
※ ※
第 四 章 1960年至1962年 在极端困难的日子
1.“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跃进后的肚皮竟成了大问题
2.菜里多了两小块肉,漂亮的女支委会同情“老右”?
3.“摘了帽”过年好轻松,心里美“田螺姑娘”就在身边
4.困难时期结婚不容易,变着法不留客人吃饭
5.吻着手叫声“姐”,一层窗户纸就这样捅破了
※ ※
第 五 章 1965年后 “十年浩劫”的日子
1.几年经济调整刚见成效,阶级斗争就开始天天讲
2.风流事引来了中学红卫兵,曙光厂一下闹翻了天
3.想报私仇失算,反被“母大虫”抓破了脸
4.斗来斗去跳梁小丑风光,大势难转“地下支部”巧周旋
5.“四人帮”倒台消息不胫而走,群情振奋欲一醉方休
※ ※
第 六 章 1984年前后 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的日子
1.都说他运气好,“改正”后一顺百顺
2.博览会“巧遇”昔日恋人,忆往事百感交集
3.“五七届”甘当改革主力,二次解放干劲冲天
4.换个环境啥都行,给点阳光就灿烂
尾 声 1996年 曙光建材股份公司成功上市
第一章 1958年春与麻雀较劲的日子
1.小厂来了一批被清除校门的右派大学生
上个世纪“大跃进”那年的春天,中国人跟麻雀较了一回劲,那功夫下的,全国上上下下不分男女老少一轰而上,不到个把月就消灭麻雀十几亿只;其罪名是它糟蹋粮食,将其与老鼠、苍蝇、蚊子一起被列入了“四害”;那时人们还不大清楚什么是生态平衡,更没有生物链的概念,虽然当时也有人为麻雀说了一些好话,但很快就被另一种声音湮没了;在一个很平常的早晨,整天唧唧喳喳的麻雀在人们震耳欲聋的敲打和呐喊声中陷入了灭顶之灾。
北京在全市统一大行动之前,先在几个街道搞了一回剿灭麻雀的预演,黎明前人们便敲锣打鼓拥上了街,没锣敲没鼓打的则开始掏鸟窝。曙光木材厂的书记邹晓风住家所在的街道摊上了这次预演,那晚他写材料本来就睡得晚,结果吵得他只睡了两个钟点的好觉,弄得他上午在区委开会时眼皮直打架。
邹晓风车骑得并不算快,但后背已有些湿了,他早上出门穿得多了一些,没想刚近中午就变得这么热。他一过小桥,离厂门还有百十米远就听到了厂里大喇叭里的广播声,“大比之年比什么?比速度,比干劲,比先进,比拿钱少干活多,贡献大,看多少先进比中来……”这是他亲自修改过的广播稿,他觉得自己动手改动之处颇有些文采。在这自我陶醉之中,他的自行车驶进了曙光木材厂的大门。
见厂长李宪平的办公室仍上着锁,便知他尚未回来,一想到自己这位搭档的去向,邹晓风苦笑着咂了一下嘴。厂部五个股室,外加共青团、工会全集中在一排房里,各办公室全是单间,唯一打通的双间是工会的活动室兼做了会议室。全厂的职工大会则在食堂召开。曙光木材厂是个区属厂,职工人数总共不到三百五十人。
他进门还没坐稳,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那年那月的事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