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法国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mb。
书籍内容:

  引子 高卢雄鸡
  欧洲大陆的最西端,有一块三面临海的六边形国土,它是进出欧洲腹地的门户,也是连通北海和地中海的陆上桥梁。5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使它成为欧洲的天然大国。
  这里曾经进行过各种社会理想的试验,曾经培育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思考。
  这就是法兰西共和国,一个用思想和文化引领世界风潮的国家。在这个国家自身的发展 历程中,经常弥漫着战争的硝烟、革命的热情和理想主义的气息。
  在欧洲舞台上,它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很难想像,人类历史的舞台上没有了法兰西会是什么样子?
  每一出历史大剧的幕布拉开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在舞台比较中央的位置活跃着优雅的法兰西的身影,它曾扮演过欧洲的第一主角,也曾以自己躯体流出的鲜血点缀胜者的光环。它总是力争上游,却常常屈居第二,但当那些曾经威霸一时的强者不复往日胜景的时候,法兰西却光彩依旧,始终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么,就让我们看看高卢雄鸡是怎样演唱那骄傲的历史交响乐的!
  

百年战争
  1429年的春天,法兰西王国的命运看起来岌岌可危。
  奥尔良,这座通往法兰西南部的重要门户,陷于英国军队的重重包围之中。英格兰和法兰西之间的这场百年战争,眼看就要在这座城市决出胜负。节节失利的法国此时在卢瓦尔河北端只剩下这一座城市,一旦失守,将意味着法国全面 沦陷。英军气势正旺,已将奥尔良围困了快200天了,胜负似乎已经没有悬念。
  战争缘何而起?法兰西又为何陷于如此绝境呢?
  1.百合花……不劳苦,也不纺织。
  14世纪的法国,像它的首都巴黎一样,既充满着举世无双的魅力,又在某一方面有着出乎意料的虚弱。
  全欧洲的目光都注视着法国宫廷。在那里,衣着华丽的贵族们在豪华的宴会里或动人的幽会中,忙着与贵妇们把臂交谈,或者在尽可能人多的地方,俩人按照一整套程序,进行一场热闹的决斗,以此维系往日骑士精神的余晖。
  当时,波希米亚的约翰国王称赞巴黎是“世界上最具骑士风度的地方”,并且宣布他不愿离开巴黎。但1331年前往巴黎访问的意大利诗人皮特拉克却没有那么浪漫:“虽然巴黎名过其实,而其得名也大部由于当地人民之宣传,但尚不失为一大城市。不过除阿维尼翁外,我确未见过比巴黎更脏乱之地方。然而它同时却容留着最有学问之士,它真像一个大篮子收集着各方的奇珍异果……他们(法国人)有机会就表现自己,并且不顾一切地吃喝玩乐。”
  用后来伏尔泰的话说,最放纵时代的一切腐化行为和最蒙昧时代的一切野蛮行径,这个宫廷都兼而有之。
  14世纪、15世纪的法兰西王国徒有王国的称谓,实际上,它离民族国家这个概念还有一些差距。国王的权力虽然随着农奴制的崩溃在不断地增强,但依然没有掌握管辖全部国土的绝对权力,很多时候,他对某些大封建主的领地所拥有的权力,更像一个仲裁者。
  此时,由于罗马法传统的根深蒂固,法国人的私有权观念极为发达,以至于“我的封臣的封臣就不是我的封臣”这一原则在有些时候依然有效。一些封建主不甘心权力被国王夺走,有的甚至觊觎整个王国的大权。法国内部纷争不断。
  而且,此时法兰西的一些领土,不仅不属于法国国王,也不属于那些法国封建主,而是属于大海对面的英国国王。
  英国的两个王朝,诺曼底王朝(1066年~1154年)和安茹王朝(1154年~1399年)都是来自法国的封建主,因而在法国大陆拥有大批领地。虽然法国历代国王竭力剥夺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但英王仍占领着法国西南部的不少土地。
  只要领地没有被完全剥夺,英国王室就仍抱有在法国大陆扩张势力的野心。
  1328年,刚登上英王王座的爱德华三世欣喜地得知,他的法国舅舅查理四世去世了,而且没有留下子嗣,爱德华以法王外甥的资格要求继承王位,希望同时拥有英、法两国王位。
  法国方面搬出了《萨利克法典》,这部法典以《圣经》为依据,不让妇女有任何继承权,法国人引用这样一句话:“百合花……不劳苦,也不纺织。”意思是说,女人应当纺织,而不应该统治百合花的王国。有人甚至直接说:“法国王冠高贵无比,不能容许女人来戴。”言外之意是,作为法国公主的儿子,爱德华无权戴上法国王冠,何况,爱德华生在一个与法国天然为敌的国家里。于是法国的三级会议以此为由,拒绝了英王的要求,并推举查理四世的侄子腓力继承王位,称腓力六世。
  面对欧陆两强的争吵,提心吊胆的欧洲王室不知道他们会根据血统还是凭借武力据有这个王国。出人意料的是,一身骑士盔甲的爱德华居然在亚眠大教堂,跪在腓力六世面前,宣誓效忠。其实这并不奇怪,英王既然失去了法国王位兼领权,那么作为具有法国大陆一些领地的领有者,他就必须以附庸的身份向法王宣誓效忠。但时局的发展也并没有出乎欧洲王室的意外,紧随着这次宣誓而来的就是战争,爱德华要和自己宣布是其臣属的那个人争夺王位,而腓力六世则一心想把英王彻底赶出大陆。此时,关于法国毛纺业中心佛兰德的争吵就显得很有些导火索的味道。
  佛兰德地区毛织业很发达,佛兰德政治上依附于法国国王,但主要原料却来自英国,于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在经济上对佛兰德施加压力,下令禁止向该地区出口羊毛。种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
  1337年5月24日,经过一番准备的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英国自然无法接受。同年11月,爱德华三世不顾法国的反对,自称身兼法王,并率部队进攻法国。于是,法国王位继承权之争终于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且这一打就是百年。
  此时,德国封建主站在英国一方,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主要由雇佣兵组成,由国王指挥,其主体是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士部队。法军主要由封建骑士武装组成。
  2.今朝武士断缨。
  在战争开始前,法王腓力六世曾经骄傲地说:“在强硬的马蹄下,愚蠢的英国人将会粉身碎骨,他们的肉体只会被我们用来铺筑庆功的大道。”
  法国国王有理由骄傲和轻敌,当时的法国国土面积、人口、国力皆非英国可比,然而也正是这种骄傲和轻敌,以及陈旧的战争意识,注定了法国在早期战争中的失败。
  1340年6月,为控制运送士兵的出海口,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国崛起-法国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