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2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3mb。
书籍内容:
中国道教(第二卷)
第四编 经籍书文
概述
道藏 《正统道藏》
《万历续道藏》 《道藏阙经目录》
《道藏目录详注》 《道藏辑要》
《云笈七`》 《无上秘要》
《三洞珠囊》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 《洞灵真经》
《太平经》《黄庭经》
《老子化胡经》 《西升经》
《上清大洞真经》 《度人经》
《清静经》 《阴符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想尔注》
《抱朴子内篇》 《真诰》
《老子义疏》《玄珠录》
《道教义枢》 《化书》
《〈正易心法〉注》《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德会元》 《道德玄经原旨》
《易图通变》 《周易集说》
《重阳立教十五论》 《净明忠孝全书》
《老君音诵诫经》《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周易参同契》
《葛仙翁肘后备急方》 《太上洞渊神咒经》
《养性延命录》《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坐忘论》 《玄纲论》
《铅汞甲庚至宝集成》 《古文龙虎经》
《道门科范大全集》 《灵宝毕法》
《崔公入药镜》 《悟真篇》
《修真十书》 《道枢》
《中和集》 《灵宝玉鉴》
《金丹大要》 《道法会元》
《庚道集》 《方壶外史》
《道书十二种》 《古书隐楼藏书》
《道书十七种》 《列仙传》
《神仙传》 《三洞群仙录》
《混元圣纪》 《金莲正宗记》
《甘水仙源录》 《清微仙谱》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汉天师世家》
《三教搜神大全》《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武当福地总真集》 《茅山志》
《重阳全真集》 《溪集》
《长春真人西游记》《海琼白真人语录》
《张三丰先生全集》
第五编 教义规戒
概述
道 德 玄
一 自然 无为
清静 寡欲 不争
柔弱 抱朴 命
盗 机 坐忘
九守 三元 太平
承负 八卦 太极
三十六天 老君想尔戒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全真清规 三堂大戒 功过格
第四编 经籍书文
概述
中国道教在一千八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先后揽收先秦道家典籍《老子》《庄子》《文子》以及后出的《列子》、《亢仓子》奉为诵习的经典外,经过长期的宗教实践活动,在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以及传教等方面,积累了种种经验;又经若干代的努力,将这些笔之于书,形成了卷帙浩繁的经籍书文。现存《正统道藏》的主体,就是这些经籍书文的基本结集。它以自己特有的内容,表现为独具一格的文化样式,与儒、释两家的文化互相区别又互相交融,成为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经籍书文的造作与结集,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五斗米道创建时期,除以《老子》五千文为祖经,并为之作注释(如《老子想尔注》),以为教徒诵习之课本外,新创作的经书只有先出的《太平经》和张陵所写的道书若干篇。此后,经书日有增益,至东晋初,葛洪《抱朴子・遐览》即著录道书六百七十卷,符书五百余卷,共一千二百余卷。东晋中后期,上清、灵宝派出,在佛经广为传播的影响下,道书造作的规模日益扩大,创作了上清、灵宝两大部类经书各若干卷,加上三皇经系统的经书、正一派的经书,篇卷已甚为可观。因而要求结集成帙,以广传播。所以在南北朝时期,相继有一些道士对当时零散的道书进行搜集与整理。但因受人力、物力和传播手段的限制,无法将结集的经书进行大量抄写传播,仅能辑录经书目录传世。相继编成的经书目录,主要的有:南朝宋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齐梁孟法师《玉纬七部经书目》、梁陶弘景《陶隐居经目》《太上众经目》《三十六部尊经目》、北周玄都观《玄都经目》、王延《三洞珠囊》等。这些经目现皆已不存。据北周甄鸾《笑道论》称,陆修静《三洞经书目录》已著录道书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实有者一千零九十卷),《玄都经目》则著录道书六千余卷(实有者二千零四十卷)。可见至南北朝末,道教经书较东晋葛洪时有了较大增加。道士们在整理经书、编制经书目录的过程中,创造并逐步完善了道教独特的经书分类法,即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
上述各种经书目录按此法分类,以后的各部道藏亦以此法分类,沿用千余年未作改变。
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
玄宗诏令天下搜访道书,经过整理,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进行编纂,最后成中国第一部"道藏",名《开元道藏》,目曰《三洞琼纲》,共三千七百四十四卷,或曰五千七百卷,诏令传写,以广流布。后经五代之乱,这部道藏因遭兵燹而散失不全。至宋代,从太宗至徽宗间,几经修"藏",编成传写者有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初之《宝文统录》,真宗天禧三年(1019)的《大宋天宫宝藏》,徽宗政和(1111~1118)间的木板刻印《政和万寿道藏》。至金元,在《政和万寿道藏》残板基础上,又相继于金明昌元年(1190)修成《大金玄都宝藏》,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修成《玄都宝藏》。最后一部道藏是明正统九年(1444)刊竣之《正统道藏》及其续书《万历续道藏》(刊成于万历三十五年)。正、续两部道藏共收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合五千四百八十五卷。
它是道教文献的大集成,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之一。
明万历之后,虽无道藏之大结集,但规模较小的道教丛书,却时有编纂。最重要的有清初彭定求所编之《道藏辑要》(后经增补再刊为《重刊道藏辑要》),它除选收正续《道藏》之书外,又增收明末清初著作一百一十种。此外,明、清、民国间,又相继编成《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以及道士个人专集,如《方壶外史》《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道书十七种》等。其他如敦煌遗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帛书,及《永乐大典》等中,还有不少散见道书。如果将上述已经小结集和尚未结集的分散道书加以收集整理,数量一定十分可观(目前巴蜀书社正在着手将它们编纂成《藏外道书》)。这些藏外道书和正、续道藏之书加在一起,将是目前所存道教经籍的全貌。
道教经籍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很多。有被作为礼拜诵读或传习的经典,如《道德真经》(即《老子》)、《南华真经》(即《庄子》)、《通玄真经》(即《文子》)、《冲虚真经》(即《列子》)、《洞灵真经》(即《亢仓子》)以及道士所撰之《太平经》《黄庭经》《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道教2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