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1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mb。
书籍内容:

主编:卿希泰

目 录
中国道教(第一卷)

第一编 历史概要
序 引言 道教的产生
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 隋唐五代北宋道教 南宋金元道教
明清民国道教
第二编 宗派源流
概述 五斗米道
太平道 帛家道 李家道
上清派 灵宝派 楼观道
茅山宗 龙虎宗 阁皂宗
天心派 神霄派 清微派
东华派 金丹派南宗 太一道
真大道 全真道 净明道
玄教 正一道 龙门派
第三编 人物传略
概述 老子 张陵
张角 张鲁 魏伯阳
葛玄 许逊 魏华存
狐丘 葛洪 孙恩
寇谦之 陆修静 顾欢
陶弘景 孟景翼 孟智周
王远知 孙思邈 成玄英
李荣 王玄览 潘师正
叶法善 司马承祯 张万福
李含光 吴筠 薛幽牺
李筌 赵归真 杜光庭
彭晓 谭峭 闾丘方远
聂师道 吕岩 陈抟
施肩吾 张伯端 张无梦
陈景元 刘混康 贾善翔
张继先 林灵素 王文卿
曾V 宁全真 王
刘德仁 萧抱珍 谢守灏
邱处机 尹志平 李志常
白玉蟾 雷时中 黄舜申
莫月鼎 俞琰 雷思齐
杜道坚 李道纯 林灵真
张留孙 刘玉 吴全节
黄元吉 金志扬 张雨
陈致虚 赵宜真 张三丰
冷谦 刘渊然 张宇初
邵以正 邵元节 陶仲文
陆西星 卓晚春 伍守阳
王常月 张清夜 娄近垣
刘一明 闵一得 李西月
陈撄宁 易心莹

第一编 历史概要

  中国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翻开东汉以后的中国历史,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道教留下的斑斓史迹。
  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都可以看到道教的名山、宫观、碑刻,记录着道教对中国民众生活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按我的理解,这个根柢就是在社会深层之中,在绝大多数民众之中,在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中。
  当然,对中国文化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同道教有不解之缘的,还有哲学史上的道家。道家和道教,在西方语言中是一个词,英语是Taoism。但是,现在人们分得很清楚:道家是一个哲学流派,一种思想;而道教则是宗教,它有教徒组织、宫观设施、崇拜礼仪乃至一定的经济实力。道教在它的教义思想中借用了许多道家的概念和思想;道家也因道教而扩大了影响。如果说,道家的影响原来仅仅局限在士大夫阶层中间,那么,道教的影响就要大得多了,它曾深入到底层民众之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道教和道家才成为中国文化巨鼎的三足之一,才成为"中国的根柢"。
  对于道教的研究,我们起步较晚。1949年以前,只有寥廖可数的几本论著,几篇论文。从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中,中国大陆也只发表过近七十篇论文,而且大多与《老子》的讨论、农民起义的讨论有关。可是,从本世纪初起,外国的学者却十分重视道教的研究,多方挖掘其宝藏。我的名字叫"道静",有些朋友就说我同道教有缘。但是,我的专业研究领域是中国科技史,特别是农业史。直到我同老博士李约瑟有了交往,发现他的巨著《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又译《中国科学技术史》)引用了大量的道教经典总集《道藏》的材料,还提出一个著名的论点,即"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和技术的基础",这才推动我的学术研究的注意力也转到"道教"上来。
  道教是个学术的宝库。近十年来,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出版的道教研究著作已有二十多种,发表的有关道教的论文和文章也有六百余篇。中国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水平。一些重要的著作和论文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惊叹和赞赏,有的已被翻译成多国语种出版。现在上海知识出版社约请国内道教研究专家,由卿希泰和陈耀庭、曾召南等同志主持编写四卷本《中国道教》,既是十年来道教研究的总结,又为今后的道教研究张目,这是可庆可贺的学术界大事。四卷本内容涉及道教的历史概要、宗派源流、人物传略、教义规戒、经籍书文、神仙谱系、科仪方术、文化艺术、名山宫观等方方面面,堪称大观。
  对于道教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研究,恐怕不是一代学人就能达到"透彻"的高度的。对道教的研究,在日本从小柳司气太开始,在法国从马伯乐开始,至今都已经过三四代学者的辛勤耕耘。我有信心,我们中国学者经过几代努力,一定会做得更加完整、更加深入、更加透彻。
  太上曰:天长地久。我深信:我们今天对道教所作的一切研究也将如此。
胡道静
1991年春,病中

引言

  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于东汉时逐渐形成。它相信人经过一定修炼可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尊老子为教主,奉为神明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对之作宗教性的解释。创始时主要流行于民间,并成为某些农民起义的组织者和旗帜。魏晋以后,部分社会影响较大的道教徒因受封建统治者的扶植和利用,导致道教逐渐上层化并与儒家纲常名教观念相结合;在有些朝代还卷入了宫廷政治活动。而在民间则继续传播通俗形式的道教,从中还衍化出一些秘密宗教组织,在有些农民和平民的反压迫、反剥削斗争中,继续发挥其组织和纽带的作用。
  道教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随着派别的不断繁衍增多,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经籍书文,后多汇编入《道藏》,其中许多有历史价值的文献,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以及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化学、天文、地理和社会心理、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曾产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的产生

  道教形成于东汉的中后期。它之所以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有其所以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思想渊源,并经长期的酝酿和积累的必然结果。
历史背景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由战国进入秦汉时代,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当时的世界上居于发达的领先地位。但是,秦汉的社会发展,又受到封建生产方式的制约,呈现时起时伏的波浪式延展的趋势。即使在秦汉鼎盛时期,社会矛盾也很尖锐。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地主阶级和封建国家对广大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道教1 - (TXT全文下载)